【摘 要】隨著鐵路跨越式發展,鐵路部門引進了大批青年職工,青年職工的思想動態,直接關系到鐵路的安全生產工作。為此筆者深入現場進行調研,了解青工安全生產狀況,對影響青工安全生產諸要素進行了深入調查分析,得出結論和并提出建議。
【關鍵詞】青年職工 安全意識 鐵路安全
【中圖分類號】X9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7-0198-01
青年是鐵路安全生產的生力軍,青年職工的思想動態,直接關系到鐵路的安全生產工作。為了深入了解青工安全生產狀況,本人對柳州機務段進行調研,對影響青工安全生產諸要素進行調查分析,與同仁探討。
一 青年職工的綜合分析
1.安全意識
安全是鐵路運輸的永恒主題。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生命,沒有安全,其他一切都無從談起,因此鐵路部門總是把安全擺在第一位。機務部門通過青工崗前培訓,通過一些典型的違章案例,教育青年職工認清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要意義,組織和引導青年職工學習并掌握相關安全知識和安全規程,使青年職工明白什么是安全操作,從而防范事故發生,廣大青工安全意識明顯增強,自我要求普遍提高,牢固樹立了安全第一的思想。
2.素質狀況
職工素質高低是確保安全生產的重要因素,分析柳州機務段青年職工素質特點,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文化結構不斷優化。以前鐵路職工基本上從中職學校或復轉軍人兩個渠道引進,隨著高等教育的不斷普及,現機務段引進的青年職工全部是從高職或本科院校畢業,他們基礎扎實,基本功好,接受能力強,只要加以正確的引導,他們很快就能適應新的工作環境,并成為一線生力軍。
第二,業務素質普遍提高。每年機務段都開展一系列技術大比武活動,通過規章搶答,事故分析,簽訂師徒合同,為青年職工技術業務素質提高提供平臺,通過整合培訓資源,加大培訓力度,創新培訓方式等多種手段,提高職工保安全本領,通過開展群眾性技術演練活動,使青年職工的業務素質有了較大幅度提高。
第三,接受新技術的能力強。青年職工具有記憶力好、精力充沛、接受新事物快等特點,在鐵路科技進步不斷創新發展的形勢下,廣大青年職工對新技術、新設備的學習把握,與其他職工相比,具有明顯的優勢。在機務系統新設備投入運用,高新技術設備的學習和使用上,青年職工充分發揮智力優勢、精力優勢和求實創新精神,帶頭學、專心學,率先把握了新技術設備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成為新技術推廣應用的帶頭人,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 存在問題的主要表現
1.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
有些青年職工認為自己是大學生,分到機務段卻是干工人的活,而不是坐辦公室,沒有找準自己的位置,認為機務部門的工作都是簡單重復的體力活,沒有科技含量,只要多干幾遍,時間長了就自然熟練,因此對待日常業務學習態度不積極,甚至有抵觸心理,得過且過。
2.現場作業缺乏經驗
青年職工在學校時接觸的基本是理論知識,理論基礎扎實,而到了現場卻發現理論與實踐有差異,缺乏的就是現場經驗,沒有很好地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遇有非正常情況下處理故障、執行作業時,更顯經驗不足。據調查,青年職工每年發生的各類事件分析中,因缺乏經驗造成的行車事故占一半以上。
3.缺乏吃苦耐勞精神
新分到現場的青年職工基本上都是“80后”或“90后”,有相當一部分是獨生子女,他們生活在科技發達、物質文化生活豐富多彩的時代,但卻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上車時怕油弄臟了衣服,干活怕弄臟手,怕苦怕累。
三 建議
針對青年職工安全意識存在的一些問題,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解決:
1.找準自己的位置
高職院校是為現場培養高素質的一線藍領工人,到了現場后必須要擺正自己的位置,不要認為自己比師父多讀幾年書,就覺得高人一等,正確看待自己,理性思考問題,并愿意在艱苦的環境中經受鍛煉,要克服“等待”心態,立足本職崗位,踏實工作,改變消極等待的被動情緒,確立積極的主動情緒。只有準確為自己定位,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干好事業,實現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
2.提高青年職工業務素質
青年職工剛參加工作缺乏工作經驗,而工作經驗需要時間的積累。因此作為青年職工本人,就要善于思考、勇于實踐,把心得、體會、感悟、思考,要求及時予以總結,提煉出理論,形成經驗。單位要多為青工提高業務素質創造條件,多開展崗位練兵,使青年職工技術本領逐年提高。一是廣泛開展崗位應知應會業務知識的學習。二是開展全員性崗位練兵活動。在普遍開展應知應會知識學習的基礎上,組織青年立足崗位,大練基本功,做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發揮青年職工保安全作用
一是強化教育引導,把帶頭宣傳安全第一的思想,帶頭遵章守紀、執行標準化作業,帶頭學技術、練硬功,提高素質,帶頭參與安全監督落實到每名團員的行動上。二是開展保安全攻關活動。要在青年集中的工作場所建立安全責任區,建立相應制度,開展創建活動,使青年安全責任區的作用得到發揮。
參考文獻
[1]劉曉紅.以創新為動力不斷強化青年職工思想政治工作[J].世紀橋,2008(3)
[2]王玉玲.青年職工思想政治工作之我見[J].理論學習與探索,2007(3)
〔責任編輯:李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