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筆者在醫學院校工作的過程中,深刻感知在新醫改背景下建立和諧的醫患關系、減少醫患糾紛的重要性,本文對引發醫患糾紛的原因進行了分析,探討有效的解決對策,以期為預防和化解醫患糾紛,建立和諧的醫患關系提供參考。
【關鍵詞】新醫改 醫患糾紛 對策
【中圖分類號】R19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7-0197-01
近年來,隨著人們法律意識的提升,維權意識的增強,對醫務人員的服務要求越來越高,患者訴諸法律的醫患糾紛呈現日益增多的趨勢。在新醫改背景下,對于即將從事醫學工作的醫學生來說,了解醫患糾紛的實質,分析引起醫患糾紛的原因,提高醫患糾紛的防范意識顯得尤為重要。
一 醫患糾紛的原因分析
在醫院發生醫患糾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醫院方面、患者方面和其他各方面的原因。
1.醫院方面的原因
醫院方面造成的醫患糾紛因素包括許多方面:(1)醫療管理體制不完善導致醫療質量低下。一是各醫療機構沒有建立行之有效的醫療糾紛預案,無法預防醫患糾紛的產生。二是目前醫療機構的培訓內容僅局限于醫患糾紛的處理,缺少相關聯的、統一的長效培訓機制。三是醫院制度執行不到位,導致醫療質量低下。(2)醫務人員方面的原因。有些醫務人員服務意識不強,服務態度差,在與患者溝通過程中,缺乏耐心和熱心,語言生硬,醫患之間的溝通不夠,無法贏取患者及其家屬的信任。(3)醫療人員責任心不強。在醫患糾紛中,由于醫院人員責任心不強,違反醫療操作規范,導致的醫患糾紛所占的比例較大。(4)醫務人員法律意識淡薄,缺乏自我保護意識。一些醫務人員不注重醫療法規的學習,在平時的醫療活動中,為了圖省事不做病歷記錄,不注意證據的保存,一旦發生醫療糾紛后,醫生往往授人以柄,處于被動地位。(5)診療、收費不規范引發的糾紛。有些科室單純地追求經濟利益,隨意增加收費項目,引起患者的不滿而引發糾紛。
2.患者方面的原因
受患者主觀方面因素的影響,也會引發醫患糾紛,主要有:(1)患者對醫療效果的期望值過高。患者自身醫療知識有限,無法理解醫療手段所達到的客觀效果,在診治過程中,對醫療效果期望值過高,而治療效果達不到其期望值時就容易引發醫患糾紛。(2)患者維權意識增強,法律意識非理性增強。隨著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不斷完善,人們的法律意識也逐步增強,但對醫療工作的特殊性了解不夠,認為花了錢在醫院接受治療,就要達到期望的治療效果,一旦治療效果不佳,便訴諸法律,要求索賠而引發糾紛。
3.其他方面的原因
來自社會方面的原因引發的醫患糾紛主要有:(1)新聞媒體的不適宜報道。一方面,受專業水平的限制,一些新聞工作者不能全面理解已經發生的醫患糾紛,曲解了報道內容;另一方面,一些新聞媒體受經濟利益的驅使,為了吸引人們的關注,在不進行調查糾紛真實性的情況下對醫療機構進行負面報道,加重了醫患關系的緊張程度。(2)社會深層次的原因,一些地方經濟不發達,基本的醫療保險不夠普及,在醫院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使患者產生了對醫院的不滿情緒,引發醫患糾紛。
二 醫患糾紛的防范措施
1.加強醫患溝通,提高服務水平
新型的醫患關系把醫生與患者置于平等的地位,消除緊張的醫患關系、化解矛盾,需要醫患雙方共同努力,進行雙向的溝通。在醫患溝通中,醫生起主導作用,醫生必須以良好的服務態度與患者進行語言溝通,耐心地傾聽病人描述癥狀,并用恰到好處的語言溫暖患者,提高服務意識,對患者的診治過程進行解釋說明,獲取患者的信任,從而減少因溝通不足引起的醫患糾紛。
2.完善管理體制,加強執行力度
不斷完善醫院管理制度,一方面,醫療機構對于所發生的醫患糾紛以及處理的方法和過程要進行相應的備案記錄,建立行之有效的醫療糾紛預案,預防醫患糾紛的發生,同時也可以為以后發生的醫患糾紛的解決提供可靠的依據。另一方面,提高制度的可操作性,按制度規范處理違反醫院制度和醫患糾紛中的醫療過失行為,提高制度的執行力度。
3.完善醫保制度,改革運行機制
堅持公立醫院的公益性,調動醫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規范其醫療行為,減輕患者的負擔,切實有效地推進醫療體制改革,真正解決患者“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同時,政府應加大對公立醫院的財政投入力度,為公立醫院的公益性提供資金保障。
三 結論
醫療行業屬于高風險的行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一些醫患糾紛。在新醫改背景下,必須強化醫務人員對醫患糾紛的認識,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加強醫患溝通,這樣才能消除和化解醫患糾紛,建立起和諧的醫患關系。
參考文獻
[1]周龍平.論醫患糾紛的成因與防范對策[J].柳州醫學,2006(4)
[2]潘書英.醫患糾紛原因分析及防范[J].合彈用藥,2011(4)
〔責任編輯:李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