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介紹了工程材料及機械制造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有關思路,即優化教材內容,應用多種教學手段,改進課程的考核方法,重視實踐環節的實施等。
【關鍵詞】工程材料 機械制造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7-0054-02
武器裝備的維護保障,需要一支具有一定維修保障能力和工程素質的官兵隊伍。隨著我軍高新技術武器裝備的不斷發展,對擔任此工作任務的官兵的要求也不斷提升。這就意味著作為裝備維修保障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必需的技術基礎課程工程材料及機械制造基礎在培養部隊官兵的實踐能力、綜合分析問題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方面的課程改革迫在眉睫。
一 課程建設的改革
1.整合優化教學內容,體現課程的先進性和實用性
工程材料及機械制造基礎是一門體現學科交叉、研究機器零件常用材料和加工方法,即從選擇材料、制造毛坯、直到加工出零件的綜合性技術基礎課,教學的主要目的是使學員掌握材料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認識常用材料及材料性能,掌握各種成型方法、零件加工工藝和結構工藝性,具備選擇零件材料、加工方法及工藝分析的能力。該課程內容繁復、知識點多、教學難點突出。由于教學時數的限制,教學內容上必須進行整合優化,整合優化的原則為既應保證學科知識的完整性和系統性,又能突出知識的實踐性。教材編寫應與國內外先進教材接軌,既要注重材料的多樣性和廣泛性,涵蓋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復合材料等結構材料,又要突出以常用金屬材料為重點;既要涵蓋機械制造工藝過程的主要知識點,又要涉及現代制造工藝過程的主要知識點和工程訓練的基本要求;弱化基本理論知識,豐富與之密切相關的工程實踐知識,增設在新型武器裝備中應用越來越多的復合材料、納米材料、膠接、噴涂等新材料、新工藝內容,以適應部隊現代化的發展要求。
整合優化后的教學內容應更多地體現課程的先進性和實用性,培養學員運用材料知識解決設計與制造過程中的相關問題的能力,強化學員現代加工制造基本技能的培訓,促進學員工程意識、創新意識與綜合素質的提高。
2.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提高教與學的質量和效果
工程材料及機械制造基礎基本原理抽象,知識點多而且分散,初學者往往容易出現畏難情緒而不愿意學習。這就需要教員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員的學習能動性。
傳統的板書教學,學員可以清晰地把握教員的思路,隨著教員的講解很容易理解一些邏輯性強的知識點。但是各種加工設備、加工方法、新技術、新工藝僅靠傳統的教學手段來講解,不僅枯燥無味,而且難以表達清楚,而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應用可以解決這些難題。采用一些形象生動的視頻、動畫、圖片等教學資源形象地揭示復雜的機械制造工藝過程,動態地展示材料內部組織、零件加工工藝過程及零件加工誤差的變化過程,直觀易懂,可提高學員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例如純金屬的結晶過程、鐵碳合金相圖這兩部分知識很難單獨用語言來描述清楚,而多媒體課件的應用,可以演示隨溫度和時間的變化晶核形成和晶核長大的結晶過程,可以很清晰地表達鐵碳合金相圖上的點、線、區的意義及不同成分合金的平衡結晶過程,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
積極構建網絡教學平臺,建立網上課堂,把課程教學大綱、輔助教案、學習方法指導、電子教案等分類放在網頁上,要求學員利用網絡做好課前預習、課后復習。同時開辟網上答疑專欄,學員隨時可以提出問題,教員及時給予解答,為學員創造良好的自學條件,這對提高教學效果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3.改進考核方式,培養學員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
課程考核成績的評定對學員掌握所學知識、重視課堂教學、培養實際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是評判教員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目前,該門課程的考核內容形式單一,為了突破課程考核的局限性,可以將考核方式改為由試卷庫隨機抽卷筆試,并把實驗、課堂提問、作業、課程小論文納入考核的范圍。在理論教學中,可以布置一些需要思考和討論的題目,讓學員通過圖書館、網絡查找相關的文獻資料,寫成一篇小論文,再在課堂上小組討論和自由發言,這樣可以培養學員的學習能力,鍛煉學員自主創新、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二 實踐教學的改革
工程材料及機械制造基礎作為一門專業技術基礎課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因而實踐教學在課程教學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僅是對理論教學的驗證、補充和拓展,而且還是培養學員實踐能力、獨立獲取知識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重要途徑。
實驗教學不僅要讓學員學會實驗規范、培養其基本操作技能,而且還應培養學員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我們應將課程實驗與自主實驗相結合,融入認知性、驗證性、綜合型實驗。這類實驗與傳統實驗固定的教學模式不同,它需要學員自己動手查閱資料、制定工藝、設計出合理的實驗方案,并對實驗結果進行綜合分析,寫出實驗報告。在整個過程中,學員的獨立思維、才智、個性可得到充分體現。
工程實踐是學員在校期間參與實踐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傳統的金工實習的目的是通過實習教學,讓學員全面了解和掌握材料成型與機械加工制造的基本工藝知識,提高學員的實際操作能力,為后續的專業課學習準備必要的工藝基礎和實踐基礎。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金工實習的內容也應該逐漸向多技術、多門類、全方位的工程訓練方向發展。在保留車、銑、刨、鍛等部分傳統項目的基礎上,應該適當增加數控加工、電火花加工等新的實習內容。鼓勵學員利用所學的知識,自主構思、設計具有個性化的產品。合理地安排金工實習時間和進度,使之與理論教學融為一體,通過實踐教學強化和加深學員對基本理論和基本概念的理解,培養學員工程意識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員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
三 結束語
本文針對專業基礎課工程材料及機械制造基礎的改革提出了一些構想,主要包括課程建設和實踐教學的改革,目的是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高素質新型技術應用型官兵。但課程教學改革是一項系統性的工作,涉及方方面面的調整和變革,唯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開創教改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馬迎.《機械工程材料》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J].科技信息,2010(23):152
[2]黎秋萍.《機械工程材料及機械制造基礎》課程的改革與實踐[J].華東交通大學學報,2005(22):55~57
[3]吝君瑜.基于裝備維修保障能力培養的《工程材料》課程教學探究[J].軍械士官,2009(6):8~9
[4]王章忠.《工程材料》課程的改革與實踐[J].大學教育科學,2004(1):58
[5]黃林雄.《工程材料》課程改革構想與實踐[J].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3(1):32
[6]劉曉婷.高職高專工程材料課程整合研究[J].西安航空技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5):69
〔責任編輯:范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