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有一種情叫呵護,有一種愛叫放手,給學生留出一塊芬芳的領地,也給自己騰出一片蔚藍的天空。
【關鍵詞】教學改革 放手 尊重 愛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7-0077-02
近三年來,我校新課改一直在轟轟烈烈地推進,“杜郎口”也已成為我校教改最大的熱門詞匯。現在,我校課堂非常與眾不同:三面全是黑板的教室,四人、六人或八人圍攏一組的座位擺放,學生積極發言,爭做“小老師”上黑板講解。教師瑣碎的講解少了,中肯的評價多了。而這所有的變化,源自每位老師的辛勤努力,源于教師愛的放手。心中涌起無限感慨時,一首歌《有一種愛叫放手》忽然涌上心頭。
曾經看過一篇文章,大概說的是孩子摔跤后,父母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態度:有的鼓勵孩子面對挫折,自己爬起來;而有的則馬上扶起孩子,并作勢輕拍地面,邊拍邊說:“壞家伙,讓你絆著我們家的寶寶。”后一種家長的行為,想必我們每位家長都有過吧。這也自然讓我聯想到身居教育一線的傳統課堂的教師們。他們總是事無巨細,恨不得每一件小事都為孩子代勞,每一個知識點都要手把手地教給學生,生怕一不小心錯漏了什么。殊不知,家長老師這樣精心的關愛,其導致的結果是:孩子思維的靈活性、敏感性降低,獨立思考的能力喪失,個性變得膽小懦弱,依賴性增強,不求上進,經不起風吹雨打……無論是父母對孩子的愛,還是老師對學生的愛,過多愛的保護會讓愛變得愈加沉重,會讓愛變得窒息,會讓愛變得越來越遠。倒不如放手給孩子自由,讓孩子自己去飛翔。放手,其實也是一種愛!因為,這一刻的放手,是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是為了給予學生一個可以充分展示自我的舞臺。我想,這種愛的功效將會影響學生的一生。
一 摒棄舊思想,汲取新理念
有時候,我會靜下心來思考,很多老師并不是不想接受新教改的思想,只是我們這些傳道授業的師者,尤其是秉承傳統教學理念的老師們,遠不像別人所想象的那么堅強。我們這些站在新教改的人,不時也會回望身后悠遠而熟悉的傳統教法,腦海里不免會有一些困惑猶疑: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真的能為沉悶的課堂注入新鮮的活力嗎?這種教師少講甚至不講的教學模式真的能夠堅守住教學質量這個生命線嗎?
“沒有分離就沒有獨立,沒有‘斷乳’就不能成長”,現在細細想來,這句話不無道理。雛鷹若沒有母鷹的放手,絕不會搏擊云天;學生若沒有老師的放手,絕不會學會創新。把教學的指揮棒牢牢地攥在自己手里的老師,只會禁錮學生。教育家陳鶴琴說過:“凡是兒童能夠自己做的,應該讓他們自己做。”作為老師,要知道,終有一天,我們要退到幕后,把舞臺讓給學生;終有一天,他們會長大,會面臨許多必須由他們自己解決的問題。如果我們一直“大手幫小手”,孩子將會在我們這個“無形的大手”中被剝奪許多發展的機會。反之,如果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我們會發現孩子的潛能是無窮的,他們所缺失的只是一種信任、一個機會。
二 樹立放手的意識,做好放手的準備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只有讓孩子盡早養成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習慣,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而傳統課堂的教學模式顯然已經無法擔當這個責任,如果教師遲遲不愿意松手,用關懷、保護緊緊抓住孩子,只能使更多的孩子害怕面對問題,害怕承擔責任,更會拒絕獨立思考、求索、決策,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后極有可能會被社會淘汰。課改要求老師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主宰課堂,放手給孩子們自我鍛煉、自我展示的機會。盡管還有質疑的聲音,可是在這場教育觀念、教學模式的變革中,在我們重新審視素質教育的大背景后,我們更應該盡自己所能,為學生構建一個相對獨立自主的、充滿人性人情的課堂。所以作為新一代的教師,我們必須樹立放手的意識,做好放手的準備,這是對孩子未來發展負責的前提條件。
三 銳意進取,敢于放手
正如鼓勵孩子自己站立起來的父母,正是出于“愛”,狠下心腸,讓孩子在摔倒后自己想辦法爬起來,從中獲得一種他人無法替代的生命體驗。教師也要如這位家長一樣狠下心來,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告訴學生:你一定可以的。讓學生自己去體驗學習中的酸甜苦辣。我們要堅信,每個學生都有無窮的潛力,只要給他們機會,就一定有精彩的表現。千萬不可以學習一味溺愛孩子的家長,自己摔倒,還幫著拍打地面,那樣的愛是目光短淺的,反而會延遲學生的成長。“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我們要尊重孩子的認知及身心發展規律,循序漸進地放手,要因材施教,有步驟、有計劃、分層次地放手,及時指導和幫助學生。
四 有的放矢,收放自如
新課改的課堂,應該是一個能讓孩子體驗感悟的場所,是使孩子身心完全放松的學習場所。這里有激烈的討論聲,有時還伴隨著表達喜悅、歡樂、沮喪、失落的動作和聲音,這種課堂氛圍對教師的引導力與控制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如同散文的“形散神聚”一樣,課堂上所有的“放”,其實都是要“收”在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這條主線上。因此,教師要想打造一個高效課堂,就要精心研究教材,研究課堂,更要用心研究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做到有放有收,收放自如。讓學生在活潑有序的環境中,自信穩健地表達情感、闡明觀點,從而使課堂效益最大化。
放手,它亦是愛到深處的一種體現。它不排斥關心,不排斥博大,不排斥盡責,卻更深刻地體現著尊重、無私和信賴——尊重學生,便會尊重他們的個性特長。相信孩子,便不會大包大攬,便會自覺地扮好自己的角色,而不是越俎代庖。為了學生的發展,要摒棄過多的束縛。對學生的愛,就像我們手中握住的沙子,攥得太緊,沙子會擠掉許多。所以,我們應該學會放手,學會給孩子一份成長的自由,我相信,只要我們肯放手,肯給他們一方空間,他們將來會回報一片藍天……我也相信,教學改革實是剪辮子、放大腳,它打破的是框框條條,打破的是多年傳統教學對孩子的束縛,對教育觀念的束縛。我更相信,我校的教學改革定會如三月春風,一掃往日沉悶教學的陰霾,定會為我鎮的教育注入源頭活水,開創出嶄新局面。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