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經過初中兩年的學習,少數學生尤其是后進生逐步喪失了學習的信心和興趣,本文從數學教學的角度來探討如何利用成功教育,鼓勵學生,在轉化數學后進生的同時,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為今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轉變觀念 后進生 尊重 激勵 關愛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7-0080-02
初中階段對學生來說是關鍵的時期,因為它是學生生理、心理和智力發展的重要階段,抓好學生這幾個方面的發展成為教師工作的主題。低起點、小步子、多活動、快反饋是成功教育改革中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原則,其基點是創造條件讓學生都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一切從學生實際出發,立足于從各方面為學生創設成功的機會,引導學生學好數學,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使他們形成學習數學的自我動力機制。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我們會遇到這樣的學生:他們缺乏獨立性、自信心,學習沒有目標,死記硬背,不求甚解,或干脆放棄不學,自暴自棄。久而久之,對于學習,他們先是厭倦,而后放棄,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后進生。由于學習缺乏主動性,嚴重地影響了后進生的智力發展,阻礙了后進生在學習上的進步。因此,注重后進生的轉化工作,對全面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效果具有重要的意義。
初中數學后進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被動學習、學不得法、不重視基礎知識、基礎不扎實、課前不預習、課堂不積極發言、不認真聽講、做作業草草了事或抄襲、情緒反常、注意力分散、性格偏執等。加上學校生活的枯燥,教師教育方法的單一粗暴,漠視了學生的尊嚴,結果使學生厭惡學校生活,抵觸老師的教育。因此,對后進生進行轉化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 轉變教育觀念
1.尊重后進生的人格,做他們的良師益友
后進生本身就自卑,看不起自己,作為教師更不能歧視他們,而是要讓周圍的人都尊重他們,從而重新喚起他們的自尊、自信。為此,教師必須謹慎言行,切忌當眾“揭短”。在課堂上,教師應給他們表現的機會,尊重他們的表現,即使他們回答錯了,也不要馬上否定,先肯定好的方面,再指出不足之處。這樣既保留了他們在全班同學面前的自尊,也培養了他們回答問題的自信心,教師要學會用愛心去感染他們,就像對待自己的子女一樣,關心他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為其憂慮而不安,為其進步而高興。總之,教師要真誠關心、體貼、理解后進生,讓他們感受到溫暖,認識到教師是愛他們的,是真心幫助他們的。這樣,后進生才會從心里佩服、尊敬教師,才會心甘情愿地接受老師的教育。
2.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人的情感與認識過程是相聯系的,任何認識過程都伴隨著情感。初中生對某一學科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情感密不可分。在教學中,我更深刻體會到情感因素左右教學的巨大力量,所以,從教學開始,我就從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入手,關心學生、幫助學生,努力使學生相信老師。由于師生關系融洽,從而使課堂教學氛圍和諧、有序,能有效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對于后進生,教師更應多一份熱情,給予細心輔導,真誠幫助,從精神上多鼓勵,學法上多指導,樹立他們的自信心,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使他們認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事,只要努力學,就能考出好成績。
二 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我們要注重培養后進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這是轉變后進生學習態度的前提條件。
數學是一門科學性、嚴密性及抽象性較強的學科,其抽象性是后進生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教學時,應加強教學的直觀性,使學生很好地理解數學概念、性質,使學生在大腦中建立起所學知識的數學模型。例如在講“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時,我們可以通過幾組不同長度的三條鐵絲,讓學生自己動手,然后問他們哪幾組鐵絲可以組成三角形,能組成三角形的三條鐵絲之間有何關系,從而歸納出上述性質。因此,加強直觀教學可以集中后進生的注意力。
三 教師要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
培養學生自覺學習的良好習慣,傳授正確的學習方法,提高他們的解題能力,這是解決后進生學習問題的關鍵。
大部分后進生學習處于被動,依賴性強,他們往往對數學概念、公式、定理、法則死記硬背,生搬硬套,遇到問題不愿動腦筋,直接問老師。教師在解答問題時,要注意進行啟發式教學,引導他們分析問題,讓他們自己動腦解答問題;要及時糾正他們在分析解答中出現的錯誤,逐步培養他們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
教師在布置作業時,對待后進生,要放低要求,作業的難易程度要符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要注意加強對后進生的輔導、轉化,根據循序漸進的原則,采取逐步誘導的方法,耐心地輔導他們補習功課,讓他們逐步提高。對于布置的作業,要督促他們認真完成,對作業做得較好或作業有所進步的后進生,要及時給予表揚鼓勵。
對后進生不僅要關心愛護和耐心細致地輔導,而且還要與嚴格要求相結合。后進生之所以成為后進生,往往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有的是因為學習意志不強,懶惰;有的是因為上課思想不集中、開小差,導致作業不能獨立完成,本節課內容沒有掌握,以后的內容更聽不懂,從而造成厭學的現象。因此,教師要特別注意檢查后進生的作業完成情況,在教學過程中,要對他們提出嚴格的要求,督促他們認真學習。
四 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加強的方面
1.培養學生自覺學習、愛探討的好習慣
不論是課前的預習,還是課堂上的學習,甚至是課后的練習鞏固,都需要學生通過自覺學習來完成。當落后生養成了自覺學習的習慣后,成績一定會進步。課堂上教師通過有針對性的提問,引導后進生進入教師所創設的教學場景中,引發他們積極探討數學知識,逐步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討論的習慣。如在教完相似三角形后,可以向學生提問:“我們教學樓前的石柱子,你怎樣測得它的直徑?”讓學生討論,找出相應的方法和規律。
2.培養學生愛觀察、善總結的習慣
采用豐富多彩的畫面去引導學生觀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去觀察思考,獲得知識,這樣學生就能體會到觀察帶來的收獲與興奮,自覺養成了觀察的好習慣。在課后教師要求學生對知識點進行小結,即本節課學習了哪些內容,重點在什么地方,最容易出錯的地方在哪里。讓學生自己去學習。小結使學生學習的效果更明顯,知識結構清晰,學過的知識不容易忘記。教學實踐證實,只有養成正確的學習習慣,才能保持他們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3.注意后進生的反復現象
后進學生一個突出的特點是言行易反復,一些后進生往往在老師的一番教育和鼓勵之后,認識可能一下子提高許多,行動也變得很積極,但他們并未形成真正的自律能力,一旦遇到外界不利因素的影響或其他學生異樣的目光,或個別人的冷嘲熱諷,或嚴格的紀律約束,他們就很容易失去繼續努力的信心。因此,轉化后進生,一要經常抓;二要抓反復。要做好反復教育工作,教師一定要有耐心,做到持之以恒。
五 教師要適度“偏愛”后進生
后進生常因暫時處于落后而受同學數落,老師嫌棄,顯得悲觀失望,自暴自棄,喪失上進心。要使他們進步,必須采取多種方式,激發他們的熱情,特別是教師的關心、鼓勵,能使他們樹立起上進的自信心,這是轉化后進生的主要措施。真誠地關心他們的學習、生活,能夠感化其心靈,使之不斷進步。對待數學后進生,老師應“關懷備至”,用自己的“雪中送炭”之情去喚起他們的上進心。可以通過面批作業,課堂提問、課堂巡視,向他們了解知識“卡殼”的原因,進行必要的補講和耐心開導,對于他們作業、答問中的錯誤要循循善誘,要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耐心地誘導他們不斷覺悟,貼切地指導其思路,若老師“工作到家”,還會產生“為師而學,不學好對不起教師”的向師心理。在這種心理支配下,學生的積極性與日俱增,使之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教師持科學的態度、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感,按照弄清情況、找準問題、明確原因、對癥下藥的步驟,靈活積極運用上述措施,防止后進生的形成和轉化后進生,提高后進生的數學素質。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