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個性特點和認知風格,不同的個性特點和認知風格決定了人在能力方面有所差異。學生不同的能力就是學生的學習潛能,直接影響著學生的需求和表現。如果這種需求得到滿足,學生就能以最佳的狀態有效地掌握知識,從而獲得成功感和愉悅感,激發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而教師也能通過運用恰當的教學手段使教學的成效達到最優化。
【關鍵詞】英語學習 學習方式 小組合作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7-0086-02
新課程標準倡導的新的學習方式,是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學習方式。這也是實施新課程最核心和最關鍵的環節。合作學習既有助于培養學生合作的精神、團隊的意識和集體的觀念,又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與競爭能力;合作學習還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彌補教師難以面向有差異的學生進行教學的不足,從而真正實現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全面精確的分級。
而優化學習方式,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是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時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充分發揮學習潛能。充分發掘和利用學生的學習潛能,使學生以最佳的學習方式進行最優化的學習。
影響學生英語優化學習的因素包括年齡、智力等天生條件及個性、認知風格等非智力因素。下面就學生個性特點、認知風格等非智力因素對優化學習的影響略作探討。
一 個性特點決定學習潛能
研究表明,性格類型直接影響學習策略的形成和使用。性格外向的學習者在掌握基本的人際交流技能方面具有優勢性格,外向的學習者敢于開口與他人建立關系,這主要是因為外向型性格使學習者有更多的練習機會和更多的語言輸入,因而善于創造和把握語言學習和使用的機會,因而語言學習成功機遇更大。性格內向的學習者在這方面稍微遜色,但他們往往善于觀察和思考。性格內向的學習者在發展語言認知能力方面有優勢,這主要是因為他們在讀寫方面花的時間更多。這些差異導致了不同個性差異的學習者具有不同的學習潛能。
二 認知特性決定學習風格
學習策略的研究表明,具有不同的個性能力的人,學習風格也各不相同。不同的學習風格使學生在學習方式上存在不同的需求。按照人的感知傾向的不同,學習風格可劃分為視覺型、聽覺型、觸覺型、動覺型等。
聽覺型的學習者喜歡聽而不喜歡讀,對聽的內容不易忘記。上課能集中注意力聽教師講解,但閱讀時往往不能集中注意力。
視覺型的學習者非得親眼看見文字或圖畫才能學習,他們偏愛默讀,注意教師板書的內容,不太注意聽教師的講解。
動覺型的學習者喜歡讀和寫,有時還表演動作。對動手操作的事情較感興趣。
觸覺型的學習者喜歡一邊學習一邊動手操作,如制作模型等。
不同的學習者傾向于用不同的感知器官去感知外界事物。在語言學習中,這種事物就是語言。另外,語言學習者往往不是單純的哪一種類型的學習者,而是屬于兩種或多種類型之間的學習者,如聽—動覺型、視—動覺型或綜合型。
綜上所述,認知特性的差異造成了學生外在學習表現上的不同,進而影響了他們在學習能力方面的不同發揮。只有針對差異性的學習風格,才能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
三 多種學習手段優化課堂教學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利用學生的個性特點和認知風格,運用多種學習方式來優化課堂教學呢?下面以閱讀理解課為例進行闡述。
第一部分,導入(用時5分鐘)。導入是英語教學中最基本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俗話說:“A good begun is half done。”一節課如引入得當,就能激發不同潛能的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他們內在的求知欲,目的是引導具有不同個性、能力的學生自覺地參加到語言活動中。多媒體等教學手段能將相關部分內容和背景知識形象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促進學生積極思維。教師通過播放一段兩分鐘相關內容的英語視頻短片引入話題,然后讓學生用英語在小組內部交流各自從短片中獲得的信息。視覺型和聽覺型的學生通過視覺和聽覺獲取信息的能力較強,在觀看視頻短片的過程中易獲得更多信息。因此,在進行小組展示時,由于在此方面占有優勢,他們會表現得較積極和活躍,他們與同學分享自己獲得的信息,從而享受到優越感,這種優越感會激發他們更強烈的學習欲望。
第二部分,聽力理解(用時5分鐘),要求學生不看課本,聽一遍課文,概括出文章大意,以了解相關內容的體裁、結構和輪廓,練習的設計可采用排序、判斷正誤、選擇填空或用一句話概括文章的段落大意。聽覺型的學生通過聽覺獲取信息的能力較強,在獲取充分的信息后能積極活躍地帶領其他組員領悟文章主旨,為下一步的精細理解奠定基礎。
第三部分,閱讀理解(用時15分鐘),教師根據課文內容設置練習,讓學生通過完成練習來掌握課文內容。練習的形式包括選擇題、填空題和問答題。指導學生運用已學過的知識和已有的生活經驗或常識對文中信息進行邏輯推理和分析判斷,幫助學生準確理解人物性格、事實原因、事物發展規律、作者的觀點及文章字里行間的深層含義。這時學生默讀課文,獨立練習。視覺型的學生視覺閱讀能力較強,閱讀速度較快,在閱讀的過程中更易集中精神,且能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力于閱讀理解中。這些長處成為他們高效完成閱讀任務的法寶,在組內對影響閱讀的語法、語言點及長難句給其他組員進行適當的講解,也為糾正其他組員的理解偏差建立依據。
第四部分,討論展示(用時15分鐘),要求學生先進行簡短的小組討論,然后寫一段簡短的話來表達自己的看法。這個過程需要教師適當的引導,學生才能有所感悟、有話可說。首先,教師通過圖片和簡短的語言展現在不同的情境中人們不同的活動和觀點,引導學生整理自己積累的知識,聯系現實,提煉出自己的觀點。觸覺型的學生喜歡把課本中抽象的知識和現實情境聯系起來,在教師的引導下,他們更易接受理解知識,有所領悟。小組展示是動覺型學生喜歡的活動,他們一般思維敏捷,語言表達能力強,因此在討論中會表現活躍。在討論的環節中,聽覺型學生能認真聆聽他人的觀點,從中獲取信息、受到啟發。在此環節,教師應盡量讓內向型的學生來表達小組的看法,以鍛煉他們的膽量,增加學習的勇氣。
總之,教師根據學生的不同個性特點和學習風格,設計了與不同個性特點和學習風格相匹配的學習活動,從而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學生各取所需,不同層次的學生在不同的活動中都獲得了學習的成功感和愉悅感,激發了更強的求知欲,增強了學習的信心和動力。
最有效的教學是滿足需求的教學。學生的不同個性中蘊含著不同的能力,教師要讓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能力進行積極有效的學習。在學習中充分發揮優勢、發展能力,而學習帶來愉快感能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激發學習的動力和追求學業成功的欲望。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程曉堂、鄭敏編著.英語學習策略[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3]高艷.合作學習的分類、研究與課堂應用初探[J].教育評論,2001(2)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