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形勢下,初中思想政治課越來越受到重視,初中思想政治課的老師也應重視教學方法的運用與學生能力的培養。教學相長就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有機地結合起來,融為一體。筆者根據相關教育教學理論和自身二十多年的教學經驗,談談新形勢下思想政治課中教學方法的運用與學生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思想政治課 教學方法 學生能力 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7-0093-01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教學方法是否恰當,關系到學生學習的效果。因此,初中思想政治課的老師應講究教學方法,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和課堂表現,積極開發互動和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挖掘發展的潛能,把教師的教學與培養學生的能力有機地統一起來,達到理想的效果。
一 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方法與能力
因材施教,因人而異地進行教學活動。從教育理論和心理學來看,初中生的認知特點已從形象思維逐步轉化為抽象思維,大部分學生已有一定的獨立思維意識和一定的自制力。因此,教師要轉變學生過去“專心聽課,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逐步培養學生主動的概括、歸納、總結與思考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應用知識去分析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學生要根據自身的認識結構和需求,積極主動地完成學習任務。例如,在“文化生活”中,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農村每年都有很多廟會活動,請同學們回去調查一下,每次的廟會活動都有哪些文化活動,這些文化活動體現了農村的哪些價值觀和生活觀。又如在“經濟生活”中,我講解“價值規律”的內容之前,讓一些學生到市場上去調查月餅的價格及月餅的銷售,同學們經過調查發現月餅的包裝、品牌對月餅的銷量有影響。學生還發現月餅的價格在中秋節前后的巨大差別。這些發現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對這一生活中的經濟現象進行了深刻分析,對價值規律有了不同于課堂講授的理解。這樣的教學方法不流于形式,不搞花架子,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實現了教學目的。
二 將課堂教學與現實生活有機結合
陶行知說過“生活即是教育”,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把課堂內的知識與課堂外的生活聯系起來,不但充實了教學內容,拓展了教學空間,而且增強了實用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早地了解社會,走進社會。在真實的生活中,教育與生活產生共鳴,從而撥動了學生的心弦,引發了其學習的激情。比如在給學生講要有保護環境的意識時,可以讓學生自己去調查身邊的環境,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發現很多村民把垃圾倒在公路邊、河岸邊,在河水中不時可看到一些塑料垃圾、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河水散發著臭味;公路兩邊不時也可看到很多村民在曬一些家畜的糞便……看到這些現象,同學們的內心受到了極大的震撼,這時老師讓學生進一步去探究,如何改變這種現狀,部分學生提出了很有建設性的意見。
三 創設情境,巧妙導入
研究表明,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轉化為動機,成為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源泉。學習興趣是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渴望獲得知識能力的積極的意識傾向。托爾斯泰曾說:“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只要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其潛在能力的發揮是顯而易見的。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勢下,如何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圍是學習政治的關鍵。而創設問題情境是激發學生學習政治,培養學生勤于思考,學會自主學習的有效途徑。
在政治課堂教學中,教師若能用一些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故事,則能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學習愉快,激發興趣,提高學生的注意力。例如教學“用量變引起質變的道理看問題”時,引用了一則笑話《少了兩千克》:一天,妻子站在秤上高興地對丈夫說:“親愛的,快來看,這幾天,我的運動效果體現了,我的體重少了兩千克。”丈夫認真看了看說:“親愛的,那是因為你還沒有化妝。”同學們笑了起來,這則笑話諷刺了妻子平時化妝太濃了。于是我接著點出:我們做事情要注意分寸,掌握火候,適可而止,懂得過猶不及的道理。這樣的課堂引入,充滿了“生氣”,學生容易接受和理解。因此,只要在課堂上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悟,政治課堂就會大放光彩。
四 積極開展探討活動,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
初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不僅關系到學生的學習方法,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積極開展探討活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例如,開展“在公交車上為老幼病殘讓座”、“中學生該不該談戀愛”、“劉翔在2008年退出奧運比賽”等話題討論,讓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通過開展與學生德育有關的話題討論來引導學生,有助于學生去理解相關知識內容,有利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有利于學生認識社會、了解社會,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總之,初中思想政治教學課堂應充滿活力,用更多的具有實用性、趣味性、感染力和震撼力的例子來代替理論,這樣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許多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有待于我們教師在教學中不斷探索,如此,才能在政治教學改革的這條道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寬。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