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中學習,在好奇和快樂中探索和學習,在和諧的氛圍中獲得知識,在合作和分享中能力得到提高。提高和保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始終是教師教學工作中的重點。
【關鍵詞】英語學習 激發 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7-0096-01
中學階段的英語教學是比較棘手的問題,一些總體成績不錯的學生,卻將英語列為“老大難”的問題,究其原因,是學生缺乏學習的興趣,學習的動力不足。濃厚的學習興趣對語言學習的重要性不容置疑。英語老師都知道,初中生在學習過程中,初一階段對英語學習興趣高漲,成績優秀。主要是因為學生初學英語,對這門學科充滿好奇,加之社會的影響及家長的重視,有強烈的驅動力,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學習。但隨著年齡的增加,相當一部分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有所降低。很多學生覺得英語很難學,詞匯較多,語法復雜,句子越來越長,漸漸地對英語失去了興趣,成績也隨之下滑。
要扭轉這種局面,作為初中英語教師,應采取科學有效的措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很多學生不喜歡學英語,主要是他們對英語不感興趣。所以,在教學上必須抓住學生認知的心理特點,采用豐富多變的教學方法,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增強學生的學習意志,喚起學生的求知欲,從而提高學習的質量。筆者認為可采用以下方法來激發和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
一 合理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進行教學
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營造一種愉快、和諧、熱烈的教學氣氛,培養學生眼、耳、口、手并用的聽課習慣。多采用直觀教學法和情景教學法,在教學中可盡量利用實物、圖片等直觀教具進行教學,使視覺、聽覺一起參與感知活動,將實物與英語知識聯系起來,這樣,學生在獲得直觀印象后便會記住相應的內容。教師應注意自己的教學方法,盡量讓學生自己觀察、發現、質疑,合作討論,充分調動起學生求知的積極性,避免枯燥、乏味的講解模式。
二 增強課堂提問的趣味性
教師應引導學生將興趣轉化為穩定的學習動機,學習動機是決定學習成敗的關鍵。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當教學內容引起學生的興趣時,學生學習就能集中注意力,就能對語言材料更好地感知、記憶、思考和想象,從而獲得較多、較牢固的知識與技能。因此,在課堂提問中,教師應根據課程自身的特點,巧妙地利用教材,尋找合適的切入點,有意識地設計一些富于引導性、啟發性的問題或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激發其好奇心,引起他們強烈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使每個學生的大腦都興奮起來,從而充分發揮學習潛能,提高學習質量。
三 運用淺顯易懂的英語組織教學,消除學生的畏難心理
運用英語組織教學,增強學生感知英語語言的能力,消除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畏懼心理,集中學生注意力。在初學階段要盡量采用直觀教具和表演等方法,使學生直接理解英語。隨著學生英語知識的增長和運用英語能力的提高,可以使用簡單易懂的英語組織教學,教師所使用的英語要適合學生的實際水平,要利用學生已學過的英語來解釋和表達新的教學內容,這也是向學生提供活用英語的真實教學情境。對用學過的英語不能解釋清楚的教學內容可以適當地利用母語。只有在教學中恰當地、適時地運用英語或母語,并做到兩者的有機結合,學生才能理解、聽懂教學內容,逐步強化學生的聽說能力,使學生大量接觸英語并沉浸于濃厚的語言氛圍中,促使學生的自信心倍增。
四 充分利用好教材插圖資源,增強學生興趣
英語課本的每個單元都配有豐富的插圖,這些插圖的使用使課文變得生動。利用圖畫創設課堂情境是一種最直觀、最有效、最能激發學生興趣的教學手段。在教一篇課文前,教師指導學生觀察插圖,找出圖中各種人物以及他們所進行的各種活動,而這些人、事、物中往往包含有很多詞匯,我們就可以利用插圖來教詞匯。若課文中所配插圖是一系列的,則可以用來復述課文故事情節,充分練習已學句型,使學生做到學以致用,鞏固知識。
五 互評互改,讓學生享受合作的樂趣
在英語學習中,教師應經常組織學生自主積極地參與學習評價,引導學生間相互檢查和評議,相互學習和補充,鼓勵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和建議,隨后教師再對學生的互評進行點撥和評議,讓學生體會到收獲知識的樂趣和喜悅,這不僅使學生意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還能在互評中享受學習的樂趣。
六 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
教師要真誠地關心每個學生,平等對待所有的學生,讓他們從內心感受到教師的批評教育是誠摯的,是由衷的愛護和幫助。無論是語言還是表情都充分感染每個學生,使他們產生對老師的強烈信任和求知的渴望。要深入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情緒的變化,時時處處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尊重學生,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使教師在學生的眼中不僅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師長,更是他們可親可近的知心朋友。只有這樣的教師在學生心目中才最有威望,才能采用更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