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英語學習越來越重視理解應用,甚至許多學校每周還專門開設了閱讀理解課。老師們要專門備課,設置專門的作業。學生要對應閱讀內容作相關的習題,以達到提高英語成績的目的。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發現這種做法是應試教育的延伸,不但浪費了教師和學生的精力和時間,更嚴重的是傷害了學生閱讀英語文章的積極性。其實,教材中很多閱讀篇目值得細細品讀,但是被程序式、機械式的英語教學所遮蔽了。所以在高年級的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妨帶領學生欣賞一下英語文章中的各種美。
【關鍵詞】品讀 英語課文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7-0103-01
一 欣賞英語課文中的細節韻味
在小學牛津英語6 A Uint 1E板塊有這樣一篇文章。很多老師的做法是讓學生讀懂,然后和下面的圖片對應起來,再挑出幾個短語給學生背誦記憶就可以了。其實這是一篇非常有趣的文章。
Mr. Smith is taking a walk in the park. Suddenly,he sees something on the grass. It is a ten Yuan note. Mr. Smith looks around. There is no one nearby. He quickly walks to the note and picks it up. Then a park keeper comes up to him. The park keeper points to a sing on the grass. He says to Mr. Smith,can’t you see the sign over there,sir? It says,PLEASE KEEP OFF THE GRASS.FINE ¥10.
第一步,在彩圖幫助下,讓學生快速瀏覽這篇文章,學生會心一笑:史密斯先生貪小便宜雖然沒有吃大虧,但是得到一個小小的教訓。第二步,引導學生逐字逐句讀,討論一下從什么地方體現出史密斯先生是一個貪小便宜的人。這時學生興致勃勃,非常愿意品讀課文。通過討論,大家就會發現Suddenly,描寫出史密斯先生發現地上有東西時那種貪小便宜的直覺和敏感。looks around若無其事地四下張望quickly walks to大步流星地沖上前去picks it up. 迅速地撿起這一連串的細節動作把一個發現意外之財、并想據為己有的小市民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第三步,帶著自己的理解重新閱讀課文。學生此時對課文的內容印象深刻。最后再用文章中的動作詞進行模仿描寫,學生寫起來也得心應手,達到了理解和應用的目的。
二 欣賞英語課文中的結構美
在小學牛津英語5 A Unit 3 A板塊課文“A new house”,通過Yang ling 和 Nancy的對話描寫了Yang ling的新家。很多老師在這部分重點操練There be句型和學習新單詞短語。這篇課文其實通過精確地方位詞把Yang ling的新家介紹的全面具體。以Yang ling的臥室描寫為例。
Nancy:What’s in your bedroom?
Yang ling:There is a desk near the bed. On the bed,there are some dolls.
Nancy:Are there any pictures on the wall?
Yang ling:No,there aren’t any pictures on the wall. There is a map of the word on the wall.
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分析這段內容是按照什么順序來描寫臥室的,可以畫平面圖,標上方位詞。通過仔細閱讀,學生們很快就會發現這段內容以Yang ling的床為中心點,向外展開描寫,由On the bed著重描寫了一下床,there are some dolls寫出了一個女孩子房間的精致可愛,由near the bed,延伸到旁邊有一張學習桌,on the wall眼光由下向上,引出了墻上有一張世界地圖。短短的幾句話和精準的方位詞展示了一個簡潔大方又有些可愛的新臥室。此時,讓學生們聯想一下Yang ling的外貌和性格,讓學生對所學內容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而不是機械的背誦聽寫。
三 欣賞英語課文中的意境美
在小學牛津英語6 B Uint 5 B板塊的聽力材料中,有這樣一段描寫。
Spring is coming. The trees turn green and the flowers start to grow. In spring,the days get longer and the nights get shorter. It is warm in spring. We often go rowing in the park.
如果只聽幾遍錄音,做完書中的填空。學生必定像走馬觀花一樣,難以留下深刻的印象。此時,不妨停下來,帶領學生們慢慢地體會一下這段描寫中的詩情畫意。Coming像是春姑娘邁著輕盈的步伐悄悄地來到了人們的身邊,悄無聲息的滋潤了世間大地。于是,世間萬物開始蘇醒了:warm trees flowers把一幅暖陽初照、生機勃勃的初春圖展現在學生面前;人們也開始蠢蠢欲動,We often go rowing in the park給畫面平添了一些熱鬧。如此一來,學生們受到美的熏陶,從而學會發現美、欣賞美、傳遞美,使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在潛移默化中得到積累和提高。
新課標中指出,小學英語教育的性質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其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促進心智發展,提高人文素養?!笆陿淠?,百年樹人”。只有在平時的教學中,一點一滴地滋潤學生的心靈,最終一定能達到掌握文化知識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完美統一。
參考文獻
[1]肖川主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解讀(2011年版)[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
〔責任編輯:項萬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