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文教學回歸生活,教師需創造機會,讓學生體驗、感悟生活,疏通學生的寫作源頭,為學生自由習作創造條件,減少寫作的束縛力,提倡自主表達和創新表達。
【關鍵詞】作文教學 回歸生活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7-0104-01
在作文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作文或是無話可說,空話連篇;或是假情假意;或是缺乏想象力;或是缺乏個性化的表達。導致這些問題的原因筆者認為,“應試”教育使學生脫離生活。作文教學應立即從“應試”的泥沼中跳出來,回歸生活。如何引導學生回歸生活呢?筆者認為可使用以下方法。
一 疏通源頭,回歸生活
葉圣陶先生曾說,“寫作的根源在于生活,脫離了生活,寫作就無從談起。”導致考場作文虛假的關鍵就在于學生長期受困于學校、家庭,脫離了生活。生活單調、乏味,缺乏鮮活的生活經歷。即使有一些生活經歷,也是熟視無睹、記憶淡薄。因此,教師必須創造機會讓學生回歸生活,積極進行實踐體驗,疏通學生創作的“活水源頭”。
1.找準契機,親身體驗
大自然五彩繽紛,時節不同,色彩各異。春天百花盛開,爭奇斗艷;夏天烈日炎炎,酷暑難當;秋日天高云淡,豐收一片;冬日寒風凜冽,大地冰封。不同的時間,大自然也會變幻萬千。時而天空晴朗,時而大雨如注,有時煙霧籠罩,或是雪花滿天……教師應抓準機會,隨時引導學生觀察。初冬,一場大雪如期而至。我帶領學生來到潔白的雪地上,觀察、撫摸雪花,說出自己的親身體會。學生一篇篇優秀習作栩栩如生地出現在讀者眼前!
2.利用地利,盡情體驗
每個人的生活環境總有一些特別之處。有的依山傍水;有的地處鬧市。無論何地,教師都要充分利用有利的地理環境,讓學生盡情體驗。我校地處江都七閘橋河西,當地居民許多是菜農,在寫春秋的景色時,我便帶著學生走進田野。積極啟動五官。面對形態各異、顏色豐富的蔬菜;面對如詩如畫的美景,面對新鮮的空氣,坐在松軟的菜田邊的綠草地上,每個人心里有說不出的愜意!我對他們提出要求:說出所見所想,用上好詞好句。交流時個個躍躍欲試,興趣盎然。一位學生在描述扁豆花時曾這樣寫道:一朵朵花就像一個個穿著彩衣的蝴蝶,一陣風吹過,蝴蝶翩翩起舞,好像在說:瞧,我多美,我多香!這種來自生活的習作訓練,培養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和樂于表達心聲的學習愿望。
3.創造人和,豐富體驗
大千世界五彩繽紛、豐富多彩。教師需創造機會,豐富學生的體驗。
第一,參觀旅游。奇形怪狀的建筑、天工巧奪的人造公園、形態各異的飛禽走獸等,都會令人賞心悅目。教師要有意引導家長或組織學生定期參觀旅游,讓學生不斷親近大自然,盡情地領略自然風光。以激發寫作熱情和創作靈感,為神奇的大自然撰寫壯麗的詩篇。
第二,開展活動。學生愛玩好動,對身旁事物有著濃烈的興趣。讓他們充分利用手操作,體驗事物發生發展的全過程。如寫動物時,讓學生在家飼養一只小兔、小雞等小動物,以供長期細致地觀察;寫科學小品文時,讓學生動手做實驗,如摩擦起電等;寫體驗活動,讓學生扮演各類角色等;寫場面時,舉辦跳蚤市場、猜謎語等活動。學生體驗真實,感受深刻,寫出來便會情真意切。利用天時、地利、人和有效地疏通學生寫作的源頭,使他們產生了難以磨滅的印象,到考試時自然文思如泉,一揮而就。
二 展現自我,張揚個性
《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要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創作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學生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而有些教師的指導過于程式化:立意鮮明,段落分明,開頭結尾照應,如何記敘、抒情、議論等,令學生的習作千篇一律,毫無個性可言。如今有識之士紛紛倡導自由表達,主張淡化文體、形式,鼓勵學生如實地表達自我,想怎么說就怎么寫。寧可“稚嫩”,不求“成熟”。茅盾先生也曾說,“幼稚粗拙是壯健美妙的前奏曲。”教師該引導學生在廣泛的閱讀中積累總結,充分體驗,在實踐中逐步運用良好寫作的方法。
《語文新課程標準》還提出,“讓學生寫自己想說的話,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過多地強調“積極意義”、“最佳效果”,無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學生寫出的作文如出一轍。寫老師即是極力謳歌,即使不真實,也要“借鑒”一番。作文倡導真情的流露和心聲的表達,教師要培養學生獨特的精神,引導學生善于顯露真我,表現有別于他人的主體感受。寧可實話實說,也不要粉飾。要以此為向導,創造條件,讓學生揚起天馬行空的個性化作文思想,率真而作,任思想恣意揮灑,讓真情自然流露。記得教三年級作文時,課堂上我常讓學生理清題意后稍作思考,然后提起筆一氣呵成,學生想寫什么就寫什么,想怎么寫就怎么寫。寫作文時學生個個在比速度,常常一篇習作30分鐘便能完成,評講后再自主或互相修改,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提高了作文教學效率。
親愛的老師們,放棄急功近利的應試思想吧,讓作文教學立足于平時實實在在的訓練與積累,不要再在猜題、背范文上花費過多時間,少一點寫法“禁錮”,多一點引領學生回歸生活,這樣,學生的筆管中汩汩地流出的將是個性化的語言和思想,將是率真的言行和張揚的個性,將是教師追求不息的目標。
〔責任編輯:項萬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