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而識字教學是基礎中的基礎。識字過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怎樣才能提高孩子們的識字興趣?下面結合實際工作,談談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模式,以便培養孩子們的識字興趣。
一 巧妙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
低年級的孩子天真活潑、合群、愛交朋友,最容易受感情因素的感染。因此,教師可根據這一特點,順應兒童的心理,結合學生的生活在教學時巧妙創設各種有趣的情境,開展各種活動和游戲,親切自然地喚起了學生的注意力,才能使學生饒有興趣地主動投入到漢字的學習中。如打牌游戲、開火車識字、摘果子游戲、走迷宮、抓特務、組合生字、叫字排隊、玩玩字卡、找找朋友、郵差送信等游戲方法。教師要不時地變換游戲形式,不斷滿足學生好奇心,是促進學生學習的重要措施。在課堂中,教師要找準游戲與教學內容的結合開展游戲,使學生真正“動”起來,做到玩中學習、玩中思考、玩中創新,以此來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
二 運用多種識字方法,調動學生識字的積極性
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這是新課程標準給廣大低年級語文教師提出的要求。語文識字教學只有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課上得生動、活潑、有趣,低年級的孩子才可能真正喜歡上識字課。因而,在識字課上,需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和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調動學生認漢字的積極性,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學得輕松,學得愉快。
在識字教學過程中,好的方法或游戲,可以激起學生的興趣,更可以讓學生在輕松愉快中掌握所學的內容。在教學中,教師可采用“觀察圖畫識字”、“創設情境識字”、“直觀演示識字”、“聯系生活實際識字”等多種方法,讓靜態的文字,變得立體起來、鮮活起來,讓課堂變成了學生學習、活動的舞臺。教師可以根據漢字的特點,引導學生編一些適合兒童情趣和理解水平的歌訣,如兩個人在土上是“坐”,“二小、二小,頭上長著草”是“蒜”。讓他們反復誦讀,使學生對字形產生直觀形象,從而提高記憶字形的準確性。
三 將識字與生活聯系起來,分層要求,循序漸進
課堂的精彩源于生活。那么怎樣將識字與生活聯系起來呢?其實生活就是識字的背景和舞臺,通過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見過或說過這個字,讓學生能切實體會到這些字就在身邊,大家經常用。在識字教學中讓學生聯系自己的實際,說說從字形上的發現,為孩子明白字義、記住字形打下基礎。如“臥”字讓孩子聯系自己的睡姿,回家嘗試體會;“走”字讓孩子自己發現下面的“人”字底,就像走路的前后兩只腳;在教學“出”時,教師可以做一個打開抽屜拿出東西的動作,讓孩子明白出的意思,體現教學的直觀性,這是符合低年級學生特點的。
四 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提高學生識字的興趣
識字教學中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人們的向導,是學習的動力之一,激發興趣是啟發思維、激活內因的手段。為了孩子們都想學、都會學,在教學中,應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漢字的方法與規律。讓每個學生都成為一個發現者、創新者,用他們喜歡的方式去認識事物,并獲得心靈上的滿足,用更高的情趣、更積極的方式去探索新知。如認識“點”字時,有的學生用“換一換”的方法,將“鉆”字的金字旁換成三點水;有的則用“加一加”的方法,將“占”加“四點底”組成點。使他們加深了對形聲字構字規律的認識,有種“識一字而會認百字”的感覺,真正做到了舉一反三,增加了學習的信心和興趣,從而大大提高了識記生字的效率。
五 通過語言環境識字
有一句老話叫“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所謂“語境識字”,就是在識字教學的過程中創設語境條件結合漢字運用來強化學生識字效果。首先要讀準字音。老師引導學生讀課文,在語境中認識這些字,這是一種有效的識字方法,也是普遍采用的教學方法。其次要理解字義。在識字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把握漢字音、形、義的整體性教學,做到在辨字音時結合辨字形,在辨字形時結合辨字義,在辨字義是結合組詞造句等加深理解。一句話,鞏固漢字的識字教學,要遵循漢字語言規律,結合詞語、句子理解字義,從字義、字形、字音的聯系,加深理解和鞏固字義。如同義、反義、近義字的歸類比較,要理解掌握生字體現在語言環境中才能容易記住。
總之,在新課程背景下通過各種方法,各種途徑識字,使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熟練地掌握所學的生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識字學習由枯燥變為有趣,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責任編輯:項萬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