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效課堂是指在課堂有限的時間內,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能力的提升和情感、價值觀培養三者之和達到最好的效果。高效是課堂教學評價最根本的準則,因此,教師應該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打造高效課堂。
【關鍵詞】數學課堂 自主學習 高效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7-0123-02
一 課前準備要充分
在課前,教師應認真閱讀教材、教師用書,精心研究課標、考綱,對所教授內容的教學目標、教材編寫特點等要了然于胸,并結合學生的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課堂教學目標,精心設計教學過程,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認真準備導學案和練習,并及時發放給學生。
在課前,學生要預習并完成導學案,解決簡單易懂的知識點,找出疑難問題反饋給教師。這一環節能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獨立思考的習慣,并學會抓住主要問題,對教材內容進行概括和梳理。
二 課堂教學要高效
1.創設情境
在課堂教學開始時,教師要創設和學生已學的知識、與生活實際有聯系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這樣可增強學生的參與欲望,讓學生迅速沉浸于自主探究、欲罷不能的境地,從而為課堂教學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礎。
有學生認為,數學學習枯燥、乏味。針對這一問題,在每一節課中創設情境,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比如,在教授《空間幾何體的三視圖》這節課時,引入蘇軾的詩“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把學生引進詩的世界,圖的海洋。這樣揭示了課題,引入了新課,為學生學習新課奠定了心理基礎,在這種情境下學生會樂于學習。
2.合作、探究與交流
新課改要求教師不僅是一名優秀的“演員”,更是一名優秀的“導演”。在組織課堂教學的各環節中,教師要“掌控”課堂上所有的教學活動,引導得當,講解得法。時刻以學生為教學中心,精心設計能調動學生課堂學習主動性的方法,讓學生相互交流、相互探討、相互幫助。
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是目前最為推廣的一種課堂模式,把班級內的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每個組內均有各種層次的學生。每節新課前教師要求學生依據導學提綱預習本節內容,要求學生將預習中遇到的問題記錄在筆記本的主要區域,課前預習中不能解決的問題課堂中解決,課堂中未弄明白的問題課后解決,個人無法解決的問題小組解決,小組無法解決的問題請教老師,實現真正的“兵教兵,兵練兵,兵強兵”。沒有問題就尋找問題,鼓勵引導學生在同桌、鄰桌之間相互探討,讓學生在課堂上有足夠的時間體驗問題的解決過程,更多地鼓勵學生獨立審題,合作探討,把問題分析留給自己,這種做法可以避免學生對教師的過分依賴,當然在他們遇到困難時,教師應施以援手。在合作前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讓其形成自己的觀點,交流時做到互相傾聽,這樣才算是真正有效的“交流”。
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走到學生中間去,關注每一名學生的學習情況,發現問題及時引導,適當指導,幫助學生解決疑難問題。對小組研討形成的共識要加以梳理,對小組未解決的問題集中加以解決。解決的過程要簡約、精煉,并要善于歸納。
3.加強溝通,創造寬松、和諧的教學環境
根據新課程理念,課堂中教師應努力創設一種“以人為本”的課堂環境,營造一種“尊重學生的觀點和問題、人格和個性;鼓勵學生提問與概括、假設與陳述”的課堂氛圍,以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師生關系是平等的,教師要將學生看作是一個完整而又充滿活力的人,要充分尊重學生,相信學生,鼓勵學生。教師還要努力尋找學生提問中的閃光點并及時加以表揚和肯定,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與被尊重的快樂,進而養成愛提問的習慣。對于學生各種奇怪的想法,教師要客觀耐心地引導學生,同時營造出師生平等,寬松和諧的教學環境,這樣學生就敢于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就會提出自己的疑問,從而更加愿意學習。
4.聯系生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并非僅僅是一堆知識,更是一門活生生的學科,應把學數學作為一種過程。學生只有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通過親身經歷概念與過程的相互作用后才能真正理解數學,思維能力才能進一步發展。比如在講指數函數時,引入“人口爆炸”實例,讓學生真正理解圖像上升時的速度很快,從而把很抽象的函數問題形象化,有利于學生理解函數的用處,激發了學生學習函數的興趣。
5.善用多媒體,提高教學效果
數學是一門抽象的學科,許多數學概念、數學模型之所以成為學生學習的難點和疑點,就是因為太抽象、不具體。利用信息技術的動畫、圖像、解說、文字、音樂等多種信息,能使學生通過電腦手段,觀其境、聞其聲、觸景生情,充分調動積極性、主動性,能更好、更快、更準地把握教學中的重點、難點,使學生通過身臨其境的直觀感受和仔細觀察,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例如《輸入語句、輸出語句和賦值語句》這一章節的學習,通過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有機地整合,同學們便躍躍欲試,言之有物,興趣盎然。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積極參與,讓他們充分發揮多種感官功能,動耳聽,動眼看,動腦想,動口說,這樣為學生提供自我表現的機會和空間,課堂便會充滿活躍的學習氛圍。
6.總結知識,檢測目標
讓學生自己總結本節課所學的基礎內容,并簡單講解。爾后教師精選測試題,主要選擇書后的習題,并有效變型,選出來的題目要緊扣本節課的重難點,當堂檢測當堂講評,讓學生互批互改且加以點評。
三 課后反思和鞏固要及時
教師在反思時應站在學生的角度,審視學生在課堂學習活動中的困惑與問題,或在某一個教學環節中的奇思妙想、創新見解,記錄下這樣的教學資源,有利于我們在今后的教學中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進一步促進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課后學生鞏固知識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首先要復習,然后要做題。復習是鞏固和消化學習內容的重要環節,把所學知識認真復習一遍,深入理解,加深印象,然后獨立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做到及時反饋,及時加強。
總之,高效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盡最大努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他們充分展示自己。課堂中,教師應該導得適時、適度,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以達到高效的課堂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和學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與方法[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
[2]龐維國.自主學習——學與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48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