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生說題是發現學生思維優、缺點的重要方式,是有針對性培養學生能力的依據。本文就高中化學“說題式習題教學模式”的實踐作些介紹。
【關鍵詞】高中化學 習題教學 學生說題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7-0128-01
一 問題提出
隨著化學課改革的進一步深入,習題課教學模式的改革也逐漸引起各級教研部門和許多教師的注意。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筆者對習題教學模式進行了探索,并對“說題式習題教學模式”進行了實踐。經過一段時間的比較,我發現運用該模式進行授課的班級,學習興趣、知識建構與遷移能力、創新精神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二 課例分析
筆者根據高三復習課的教學來說明該模式的操作過程。
1.說題方式指導
根據化學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能力特征,我進行了說題指導:(1)說命題意圖,即考查的知識點。(2)解題思路、方法和步驟。(3)題目所涉及的化學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變化規律、化學反應方程式等知識點)。(4)題目的條件和問題以及條件和問題的相互關系,特別要注意挖掘隱含條件。(5)其他解法。(6)結論及結論的推廣。
2.典型習題創設問題背景
典型習題:(2009年山東29)Zn-MnO2干電池應用廣泛,其電解質溶液是ZnCl2-NH4Cl混合溶液。
(1)該電池的負極材料是 。電池工作時,電子流向 (填“正極”或“負極”)。(2)若ZnCl2-NH4Cl混合溶液中含有雜質Cu2+,會加速某電極的腐蝕,其主要原因是 。欲除去Cu2+,最好選用下列試劑中的 (填代號)。
A.NaOH B.Zn C.Fe D.NH3·H2O
教師點撥:電化學是近幾年高考的熱點,也是復習的重點。熟練掌握原電池、電解池的原理及常見的原電池、電解池等知識點是處理該類習題的關鍵。
評析:作為創設問題背景的典型習題,必須具備幾個要素:(1)典型性即能反映一類問題的共性。本題是解決原電池和電解池原理綜合應用的常規試題;盡管此題的背景熟悉、沒有新意,但能體現這一類問題的共性。(2)簡單性即題目情景清晰明了、模型簡單。Zn-MnO2干電池是中學化學中常見的電池種類之一,電極材料、電子流向、電化學腐蝕也是常見的習題類型。(3)多解性即在一題多解中廣開思路,多方求索。多解的過程不僅能使知識的應用有很大的覆蓋面,而且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求知欲;通過對各種解法的優劣比較,迅速、準確地找出一個或幾個最簡捷的解題方法,進而把發散思維和收斂思維辯證地結合起來。(4)可拓性即在問題本質不變的前提下,對情景、題目條件、模型等方面略作改變,拓展成一系列形變質同的問題,在同化與順應中逐步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3.變式促建構,探究提素質
在本質一致的情況下,從一種全新的角度創建變式訓練,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在選擇變式訓練習題時,可從歷年的高考題和教材中選擇或重新組合,以利于保證習題的基礎性和典型性。
變式:北京奧運會“祥云火炬”燃料是丙烷(C3H8),亞特蘭大奧運會火炬燃料是丙烯(C3H6)。(1)以丙烷為燃料制作新型燃料電池,電池的正極通入O2和CO2,負極通入丙烷,電解質是熔融碳酸鹽。電池反應方程式為 ;放電時,CO32-移向電池的 (填“正”,或“負”)極。(2)電池進行電解飽和食鹽水,若收集的H2為2L,則同樣條件下收集的Cl2 2L(填“>”、“=”或“<”),原因是 。裝置改進后,可用于制備NaOH溶液,若測定溶液中NaOH的濃度,常用的方法為 。
三 體會
說題的目的是讓學生把審題、分析、解答的思維過程按一定準則說出來,既能促使學生暴露解答試題的思維過程,以便老師及時抓住解決問題的要害,同時又能讓老師了解學情,以便及時采取補救措施,提高授課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最好做到以下幾點:
1.正確處理說題和做題的關系
說題雖然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但不能用說題代替做題。首先,說題的前提是學生在對某一知識點充分了解的基礎上,依據一定的程序對習題進行分析,最后用書面語言或口頭語言表達。其次,同一個知識點可有不同的呈現形式,這也是化學變式訓練的基礎,學生只有經過一定量的練習后,才能進行規律總結,從而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因此,說題和做題應有機地結合,既可以避免題海戰術,又可以快速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2.說題前的正確指導
新授課階段的習題特點是知識點少、呈現方式單一;復習課階段的習題的特點是知識點多,呈現方式多樣。在指導說題程序時,必須進行適當調整,從而符合不同階段的特點。如復習課階段,主要從命題意圖,解題的思路、方法和步驟,題目所涉及的化學原理,題目的條件和問題及條件和問題的相互關系,特別是注意挖掘隱含條件,結論及結論的推廣等指導說題,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和規律總結能力。
3.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在學生說題時,教師不是無事可做,而是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及時捕捉對教學有用的信息,為課堂服務。若遇到難題,可讓學生先在小范圍內討論,教師深入學生中指導學生討論,細心收集解題思維的優、缺點,特別是一些有代表性的錯誤思路,對一些較難的問題,鼓勵學生從多個方面說,以便暴露產生問題的根源,加以解決。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