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高考三大主科之一的數學科目而言,其教學地位和教學意義顯而易見。伴隨著高中數學知識的不斷更新和教學理念的不斷發展,新的教學方法的實施必須引起高中數學教師的重視。其中高中數學分層教學這一理論的提出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它的意義在于打破了以往數學較為傳統的模式,肯定了學生的個體差異,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相應的發展。
【關鍵詞】新課程 高中數學 分層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7-0129-01
傳統高中數學的教學理念是通過教師的教學實現大多數學生學習的效果和目的,這種教學理念固然能夠保證大部分學生的學習效率,但卻忽視了學生個體的差異性,無法兼顧學習基礎和能力相對薄弱的學生,而對于學習能力較為突出的學生又不能彰顯其優勢。分層教學理念的提出卻打破了這一弊端,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教學中都能取得進步和發展,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教學創新的結果,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一 關于分層教學的認識
1.分層教學的涵義
分層教學是在教育體制改革的發展和教育理論創新的背景之下提出的,很多著名的學者和專家都曾對分層教學進行過系統地闡述和解釋。分層教學又稱分組教學、能力分組,它是將學生按照智力測驗分數和學業成績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組,教師根據不同班組的實際水平進行教學。分層教學自提出之后就被廣泛地應用到具體的教學之中。高中數學采用分層教學也有其自身的原因,是順應教育規律的發展而產生的。
2.分層教學的意義
高中數學分層教學的提出是教育“以人為本”的深刻體現。一方面,對于高中數學教師來說采用分層教學就是肯定學生個體差異的表現,尊重并理解學生的差異性,從人文精神的本質出發關注學生的成長;另一方面,分層教學的提出有效地實現了“因材施教”這一原則。除此之外,分層教學的意義還在于促進學生自學能力的提高,全面提高教學效率。
二 分層教學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1.根據教學評價結果實施分層
根據教學評價的結果進行分層是一種常用的分層教學方法,教學評價可以很好地反映學生在一定階段中學習的態度、效率以及狀態等,可以讓學生通過教學評價來客觀地了解自己、認識自己,從而提高自己。從教學評價結果進行分層教學首先要保證評價的客觀性、真實性和全面性,教師不能單從筆試成績來檢驗學生,而應全面地進行評價,要觀察學生的學習態度是否端正、學習方法是否得當、學習興趣是否強烈等,要從學生的課堂反應和課外努力程度來評價學生。并以評價結果作為依據之一進行分層,分層的結果不固定,可根據學生的變化發展進行調整。
2.根據學生個性發展實施分層
學生的個性是驅動個體發展的動力,由于個性的不同,在高中數學的學習中學生就會呈現出不同的狀態,表現出不同的差異性,出現了有的學生喜歡數學、偏愛數學,有的學生厭惡數學、排斥數學的現象。針對學生個性差異,教師可采取問卷調查的方法和民主自愿的原則進行分層教學。在進行分層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自尊心、不要打擊學生的自信心,要在充分保證學生心理健康的前提下進行分層教學。在學生自愿的原則基礎上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不同的心理類別,并根據學生的心理差異進行相關的指導和教學,真正地實現“因材施教”。
三 結論
高中數學教學和其他基礎學科一樣,不僅需要學生有一定的知識基礎作為支撐,還需要學生將知、情、意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深入發掘學生的潛質和能力。對于高中數學教師來說,實施分層教學,就是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征和學習能力等有關信息,在不打擊學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基礎上把學生科學地進行分層。教師要看到學生的優點,不斷鼓勵學生進行學習,要尊重學生、肯定學生的閃光點,同時也要看到學生的缺點和不足,并及時地幫助學生改正。
綜上所述,高中數學作為一門基礎課程,同時也具備了學科自身學習的難度,教師如何科學地讓學生獲得全面發展,是一個常談常新的話題,而如何讓學生整體都得到提高則是一個新的挑戰。因此,教師只有將學生的個性心理、發展狀況以及教學的課程標準等因素結合起來,才能實現分層教學的意義和價值。
參考文獻
[1]杜大權、吳謹.新課程理念下的高中數學分層教學的實踐與研究[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1(9):164~164
[2]楊國旗.新課程理念下的高中數學分層教學的實踐與研究[J].動動畫世界(教育技術研究),2012(8):252
[3]朱效生.讓學生在“分層教學”中整體提升——淺議新課程下高中數學分層性教學策略的運用[J].數理化學習(高三),2011(12):74~76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