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數學是數學學習的基礎,也是學生認識事物并將其用于實踐的基礎,采用何種方法,創設怎樣的課堂環境對學生的成長十分重要。教師作為現代化教學的主導者,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實際,結合小學數學教學內容,合理地創設情境,為學生創造和諧、幸福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在其中樂于學習。
【關鍵詞】小學數學 教學 創設情境 幸福課堂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7-0138-02
數學與其他科目相比,較為抽象且難懂,教學過程中僅是簡單地將課本上的內容傳授給學生,而非借助于特定的環境啟發、引導、鼓勵學生,不僅不能滿足新課改需求,也無法滿足小學生好奇、好動和好勝的心理,更無法使學生將所學的知識用于實踐。創設情境教學方法,打造幸福課堂能更好地滿足這一需求,其優勢是可借助于直觀手段創設出與教學內容相關情境,以此啟迪學生,引發學生產生聯想,激發學生的興趣和豐富學生的知識,從而使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獨立思考能力、自信能力、合作能力等得以形成,課堂效率得以提高。那么,如何創造小學教學情境,打造幸福課堂呢?
一 創設故事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小學生正處于成長階段,對新鮮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特別喜歡聽故事。小學數學教師可以此為依據,結合學生實際和教材內容進行幸福課堂設計。教師在講“秒的認識”這一課時,可利用多媒體播放一段孩子喜歡的神話故事《嫦娥奔月》和與之相關的動態圖片,當學生沉醉于其中時,將畫面和視頻轉到“嫦娥二號升空倒計時”指揮員數倒計時“10、9、8、7、6、5……”這一幕,學生在神話興趣的促使下,會情不自禁地與視頻中指揮員一起數倒計時。當學生情緒高漲時,教師再把課前準備好的課件視頻打開,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到新課上來,學生在興趣的吸引下,能較快地投入到“秒的認識”課堂中來。
二 創設問題情境,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新課程教學要求小學數學教學必須有價值,創設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情境。以學生認識事物為基準,結合學生的特點和對知識認識的程度創造出能滿足學生需求的情境,學生如置身其中,從而感悟到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到處都有數學的影子。數學教師在講“24時計時法”前,可以給學生制定一個周末實踐活動安排表,讓學生利用假期去自己家附近的商店、超市、銀行等場所,以詢問或觀察的方式了解這些場所的具體營業時間及營業時間設置的必要性,在上課時就這些對學生進行提問。這樣不僅將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也能加深學生對“24時計時法”的認識和理解,使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能從身邊的實例出發,將所學知識更好地應用于實踐。此外,教師在講“認識人民幣”、“平面幾何圖形”、“立體幾何圖形”等方面計算課程時,可以通過問題設置與學生生活聯系緊密且能切實體現數學性、激發學生興趣的情境。如講長方形表面積公式時,數學教師可以創設這樣的情境:學校在開學之前,一般會將所有的教室全部重新粉刷一遍,如果每一間教室的長度8米、寬5米,門窗和黑板的總面積為25平方米,依此計算每一間教室需要粉刷的面積為多少平方米,請同學們根據所學知識計算一下。因設置的問題與學生密切相關,多數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回答問題,這樣在活躍課堂氛圍的同時,有助于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提高。
三 創設實踐情境,培養學生合作精神
實踐活動可以充分地調動人的手、腦和眼,來感知客觀事物并將此內化為語言形態智力。小學生的特征為活潑好動,讓學生多參加動手實踐活動,不僅能豐富學生知識、激發學生興趣,也能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合作能力。數學教師講課時,可以開展小組活動,鼓勵學生從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適當地對學生進行指導,最終評價出最優小組。學生在好勝心的促使下,為從中獲勝而不斷地努力學習和實踐。如數學教師在講“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這一課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放一段用24個不同大小的正方體拼出不同形狀長方形的視頻,讓學生自由分成若干個3人小組,并設定時限,按照視頻將正方體拼接成長方體,看哪一組在有限的時間內能拼接出最多的長方體。學生為了在實踐活動中取勝,積極思考與小組成員進行討論和實踐,最終得出如下結果:1×1×24、1×2×12、1×3×8、1×4×6、2×2×6、2×3×4。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不僅培養了學生的獨立思考、創造性思維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合作能力,也開闊了學生思路,拓展了學生視野。
四 創設綠色評價情境,培養學生自信能力
對學生進行肯定、贊揚和表揚是現代化教學中必不可少的評價手段。傳統教學中,數學教師比較注重贊揚和表揚,而忽視對學生過程的認可,使理論性和抽象性較強的數學教學效果并不是很好。為了減少這類問題,數學教師可以創設綠色評價情境,在贊揚和表揚學生的同時,注重對學生做事過程的評價,強化學生每一個成功的細節,幫助學生克服每一個挫折,讓學生真正意識到老師是關心和愛護他的,自己也在不斷地成長和進步,從而提高學生自信心,繼續努力學習數學知識。
如教師在新學期對一學生的作業可以進行這樣的評價:每一個學生在新學期都希望自己有新目標和新的進步,從張×同學完成的作業來看,他在新學期有新目標和新的進步,大家看一下他的作業清晰整潔,計算結果正確、答案完整。張×同學能將如何做到這樣的作業講給大家聽一下嗎?當學生講完自己的心得后,教師進行相應的指導和補充說明,并由此引發其他學生的思考,讓他們講一下自己的學習和作業上的心得,這樣不僅活躍了課堂氛圍,創造了幸福課堂,也能使學生在教師的關心下更自信地學習數學。
五 結束語
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的基礎,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和效果如何,將直接影響著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在這一階段小學數學老師做好學生教學工作十分重要。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創造故事、問題和實踐等情境,創造幸福課堂,以此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不斷地提高其獨立思考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合作能力和自信能力。
參考文獻
[1]徐春梅.巧設問題情境 增強課堂活力——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創設問題情境[J].課程教育研究,2012(16)
[2]張璞.綠色評價讓學生更幸福——我的教學故事[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27)
[3]司馬坤.營造快樂氛圍 體驗學習幸福——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改革[J].經驗交流,2012(4)
[4]馬力.創設問題情境,讓數學課更精彩[J].教師話題,2011(11)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