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合作學習”是新時代孕育出的新的教學方法,目前,這種新穎的方法已經得到了廣大同行的認可。本文就合作學習在體育教學中進一步的應用,談談自己的見解。
【關鍵詞】初中體育 教學 合作學習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7-0156-01
“合作學習”這種學習方式是國家基礎課程改革強調和提倡的新型學習方式之一,是初中新課改后的一個亮點,也是廣大教師在教學實踐工作中廣泛使用的教學方式之一。本文結合初中的體育教學,談談合作學習的發展應用。
一 合作學習的內涵
合作學習興起于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并于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在我國,合作學習是現代教學方式的一種體現,通過小組模式,可以加強彼此的交流協作,最終達到雙贏的目的。在初中的體育教學中,通過學生們的交流,可以實現優勢互補,進而提高體育水平。
合作學習具有五個基本要素,分別是積極的相互依靠、面對面的相互促進、個體責任、小組責任和小組人際的相處技能。這五個要素的結合,可以提高學生的配合默契度和集體榮譽感,其學習效果要明顯大于個體的學習。
二 提高初中體育教學合作學習的策略
1.創建良好的合作氛圍
合作學習是把2~6個學生分到一個小組,讓他們共同完成老師分配的學習任務。在這一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創建一個民主的、和諧的合作氛圍,讓學生們在寬松的環境中學習。在初中的體育課教學中,老師可以先提出授課的重難點,告訴學生所要完成的任務,讓他們參與到活動中來,體驗體育帶給他們的樂趣。
2.掌握時機組織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也要掌握一定的時機,這是促進良好教學的關鍵,要想提高教學效果,把握時機顯得尤為重要。首先,提出的問題要有開放性,要能夠引發集體討論或者集體參與。當學生的不同思維產生不同的見解時,可以引起思想上的碰撞,這就是進行合作學習的好時機。在這個時間點開展合作學習,可以讓學生們相互借鑒、相互交流,保證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享受學習帶來的樂趣。在初中的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安排的活動可以具有一定的挑戰性,鼓勵學生多交流、多探討,從而互相啟發,共同進步。
3.優化小組成員,增強合作信心
合作學習的基礎就是進行分組,教師在分組時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根據“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以及合理的男女比例、個性差異、身體狀況等進行分組。要充分考慮學生們的差異特點和互補性,保證學生之間互相合作,開展公平競爭。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體能和平時練習的情況將學生分組進行兩人三足賽或者拔河比賽,也可以實施“以優帶劣”的方式進行組合,進而提高整體的實力水平。
4.加強教師指導,提高學習效果
合作學習能夠培養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加強溝通,做到取長補短,也有利于團結協作和集體榮譽感的形成。合作過程中勝負難測,時間很難把握,還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甚至產生不良情緒,偏離主題,使合作無法順利進行,這時就需要老師耐心、正確的指導。另外,也可以適當開展一些小組評價、組員互評等活動,進而讓學生們在學習上進行碰撞,充分交流,提高學習效果。
三 初中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的重要性
1.可提高課堂效率
體育教學合作學習是在學生討論基礎上的學習,能夠發揮學生的主動積極性,有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小組成員集體討論,分享學習成果,能夠促進新知識的記憶和學習。合作學習又是一個團體項目,可以鍛煉學生們的交流溝通能力,改變了只有一個人承受壓力的狀況,彼此可以互相鼓勵,共同進步。
2.可培養學生的品質
當今,大多學生都是獨生子女,他們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團體意識。體育教學合作學習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分組,讓他們采取互補性的學習。另外,通過合作競爭的體育項目,可以激發他們的集體榮譽感,提高學生的品質。
3.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創新是社會進步不竭的動力,在體育教學中實行合作學習,就是要讓他們發揮集體的智慧,在思辨中碰撞出新知識,在實踐和討論中進行創新。
參考文獻
[1]黃健武.略論高校體育教學合作學習評價的運用[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2):92~94
[2]張貴賢.談談體育教學合作學習的幾個問題[J].新課程(教師),2010(4):127
[3]張孝立.新課標下體育教學合作學習初探[J].考試周刊,2010(47):129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