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闡述了職業院校中專業教師存在的一些問題,分析了專業教師所面臨的問題及現狀,提出了解決專業教師存在的問題及一些建議。
【關鍵詞】職業教育 專業教師 問題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7-0168-02
近年來,隨著信息化社會對價值規律需求的不斷提高,高等職業教育的迅速發展,高等職業教育如雨后春筍般的茁壯成長,一批中專學校升格為職業技術學院,使一大批原來的中職教師承擔起高職教學工作,而與之相適應的高等職業教育專業師資隊伍建設卻存在著不少問題,這對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保證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一 職業教育中專業教師存在的主要問題
對照高職教師的標準,現以本人所在教研室(鐵道機車車輛專業教研室)的專業教師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探討:
1.學歷不達標、年齡老化
本人所在院校是由鐵道部所屬中專和技工學校合并而成的,歷史悠久,有五十多年歷史了,但也遺留有很多問題,其中之一是學歷較低、年齡老化。本教研室是鐵路特有工種(機車車輛)教研室,目前有專業教師15名,其中有本科學歷的只有5人,大專學歷2人,其余均為中?;蚣脊W歷,無一人進修過研究生學歷。另外,年齡較大,50歲以上的7人,40歲以下的只有1人,對照高職教育對教師素質基本要求的標準顯然是不合格的。
2.科研能力不足
教學研究是教育實踐中的一種態度、方式,體現著教育的根本意義。目前,本教研室只有4名老師在相關刊物上發表過教學及學術方面的論文或參加編寫過教材,原因是文化程度偏低,無法將有關教學或專業方面知識整理成論文;另外有的教師認為,只要掌握了本專業的學科知識就可以做教師,甚至可以做一個好教師,是否具備教學科研水平則無關緊要。其實,就專業教師的專業程度來講,其專業性很強,如何寓教于學、寓教于研將會使自己的教學、訓練水平得到升華。隨著時代的發展,教師職能的深刻變化,沒有反思的教學,缺少研究的教育已經不能滿足未來的要求。教師的研究是一個真正的學習過程,而學習永遠是社會過程,把社會性的終身學習作為教師研究活動的中心,才是專業教師發展的必由之路。
3.教師的繼續教育和有效培訓較少
目前,教師的繼續教育顯得十分被動,參加各種學習班或培訓班學習基本是由系里或學院指定參加學習的,本教研室中參加繼續教育學習和專業培訓的教師基本是2~3個人,而其余的教師基本沒有參加過進修或繼續教育學習,這樣整體的專業教師發展是不平衡的,大部分教師專業知識和技能受到一定的限制,他們的視野被窄化,活動領域也被窄化,教育與教學被割裂了,影響了本專業的專業教學。
本教研室所屬專業是鐵道機車車輛,隨著鐵路的跨越式發展和提速的進行,鐵路上使用了很多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但是由于教師教學任務比較重,加上學校從鐵路中分離出來了等多種原因,專業教師要參加到鐵路各站段或鐵道部的相關部門舉行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的培訓和學習,比較困難,使教師的專業教學與企業對專業知識和技能的要求有一定的脫節,這對教學質量的提高和教師專業化的發展是有影響的。
二 對職業院校中專業教師的其他問題的思考
1.招聘新員工唯“文憑”論的思考
目前,很多職業院校在招聘新教師崗位時非碩士及以上文憑者不考慮,過于重視文憑,確實高文憑者在理論知識上是比較豐富的,并且研究能力也較強,但他們缺少現場經驗和實際操作技能。在此本人認為在高職院校里進行專業教學有本科或碩士文憑是能滿足理論教學要求了,但實踐教學卻無法滿足,畢竟人是各有所能的,高文憑并不代表著就有高技能,特別是機械類和近機械類專業實踐教學是要真正動手的,文憑高并不表示其動手能力強。
2.關于引進高級工程師的思考
很多職業院校在引進人才時,主要是引進高級工程師,從評估文件上看是有了很多高級職稱的人員,但是本人認為實際上對提高學生的專業操作技能并無幫助。在我國當前情況下,技師才屬于技能型人才。如本人所在教研室的鐵道機車車輛專業,培養的學生今后的主要工作是鐵路機車司機駕駛員和鐵道車輛的檢修人員,屬于操作技能型的,而現場的高級工程師們很少有長時間進行操作駕駛和車輛檢修的,因此如果使用高級工程師對學生進行實訓教學并不現實。在此本人認為,在引進人才時除了引進部分高級工程師進行專業開發和研究外,還應該引進一些具有較強操作技能和實踐經驗的技師或高級技師,并且給他們相應待遇。
三 職業教育中專業教師存在的問題及一些建議
1.切實提高專業教師的職業素質
職業院校專業教師除了要具備一般教師的基本素質外,還應具備行業職業道德和職業素質。
第一,行業職業素質。專業教師必須具備寬厚的行業職業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實踐能力,具備把行業職業知識及實踐能力融于教育教學過程的能力。同時,還要能夠了解社會、用人單位對本專業人才技能的要求,以調整和改進培養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進行專業開發和改造。
第二,行業職業道德。專業教師除熟悉并遵守教師的職業道德外,還要熟悉并遵守相關行業的職業道德,清楚其制定過程、具體內容及其在行業中的地位、作用等,并通過言傳身教,培養學生良好的行業職業道德,自覺按照行業職業道德辦事。
第三,提高信息素質。專業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教會學生獲取、利用、開發信息的本領,這就要求專業教師必須首先具備良好的信息素質,要求教師善于將信息網絡上新的知識與課本上的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不斷了解和掌握本專業及相關專業的新動向。
2.不斷提高專業教師的職業能力
第一,職業技能。職業院校應該為專業教師提供方便,使教師能與產業界結合,與產業界建立起真正的伙伴關系,每年都應該有計劃地安排專業教師到企業進行專業實踐和考察,安排專業教師到企業頂崗實踐,積累實際工作經歷,以提高實踐教學能力。專業教師只有具備嫻熟的職業操作技能,才能把專業教師的知識轉化為具體的教育內容,才能對學生的成長產生直接影響。
第二,組織、管理能力。專業教師在具備較強的班級管理、教學管理能力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要懂得企業行業管理規律,能指導學生參與行業管理,并且組織學生開展社會調查、社會實踐等社會活動。
第三,協調、交往能力。在信息社會里,要求專業教師不但要在學校內部進行交往與協調,而且還要與企業、行業人員進行交流、溝通、協調,要從學校走向社會、走進市場,其協調、交往能力顯得尤為重要。高職教師應力爭成為一名新型的、開放式的“社交家”。
第四,創新、適應能力。學院要為專業教師提供各方面的理論和技能培訓,使專業教師能夠更好地接受新信息、新知識和新觀念,分析新情況、新現象,解決新問題,不斷提高自己,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和能力結構,主動適應變化的新形勢。同時,還要具備良好的創新精神,掌握創新的一般原理和技能,并組織指導學生開展創新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3.專業教師也應該具有多元的知識結構
專業教師的知識結構也應由三方面構成:本體性知識、實踐性知識和條件性知識。本體性知識,即教師所具有的特定的學科知識,教師的職業知識首先應是精通自己所教授的學科。條件性知識,即教育學與心理學知識屬于教師的專業知識,是教師職業不可替代的關鍵所在。實踐性知識,即課堂情境及相關知識,屬于教師的專業技能。三者構成了教師的專業特性。
4.在學習研究中進行反思
第一,做終身學習者。職業教育的目的不是看學習者記住和掌握了多少知識,而是看他是否學會學習、學會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職業教育要面向未來,對個人來說,今天的教育應滿足明天發展的需要;對社會來說,今天的教育應滿足變化了的社會的需要。專業教師必須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地對自身的教育教學進行研究,對自己的知識與經驗進行重組,拓展自我效能,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第二,注重自我反思。自我反思也應該成為專業教師專業成長模式的特色,是教師專業化成長的核心要素。每個人的進步,都需要自我反思;要想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更需要人們不斷地自我反省和自我反思。作為專業教師這樣一個不斷追求進步和發展的群體,在專業化的成長過程中,也離不開自我反思。
第三,做研究型教師。一是研究高職教育規律。高職專業教師應加強高職教育教學的理論研究,從改革教育思想觀念入手,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角度,尋求高職教育教學規律。二是研究高職教學中專業教學規律。高職主要是培養技能型、技術應用型人才,那么如何才能培養出技能高、技術應用能力強的學生,這種人才培養的教學該如何組織,課程體系該如何建立;重視實踐教學環節,但實踐教學該如何有效地組織,理論教學該如何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相銜接等,都需要高職教師去實踐、去研究。高職教師應從教學第一線找課題,開展教學研究,做到教研相長,以利于教學改革的深入開展。
四 結論
高等職業院校專業教師隊伍建設要適應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需要,按照開放性和職業性的內在要求,在教書育人過程中繼續完善、繼續提高。不斷提高專業教師的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使他們具有多元的知識結構,同時在學習研究中不斷進行反思。只有發揮各方面的整體作用,才能培養一支適應21世紀現代職業教育需要的專業教師隊伍。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
[2]王長純.教師專業化發展:對教師的重新發現[J].教育研究,2001(11)
[3]張廷武.教師最重要的是教育觀念要先進[J].中國教育報,2001(10)
[4]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導論[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4]訚金童等主編.職業院校教育教學管理的理論與實踐[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4]王枬等.智慧型教師的誕生[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
〔責任編輯: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