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通過實地考察法、文獻資料法對黎族文化和黎族傳統體育的特點和分類進行研究,結果表明黎族的生產勞動、民俗和宗教信仰、娛樂活動是黎族文化的主要內容,對黎族傳統體育有著深遠的影響。黎族傳統體育歷史久遠,經過一系列的加工和演變,大部分的體育活動活躍于民間賽事、慶?;顒又?,而且有很多的體育項目也納入到了學校體育的課程中。
【關鍵詞】黎族 傳統文化 黎族傳統體育 影響
【中圖分類號】G812.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7-0181-02
黎族人是海南島上最早的土著居民,黎族的歷史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一部分。海南的經濟、政治、文化的迅速發展與古代黎族先民是有著密切聯系的,他們傳統的生活方式和古老的宗教信仰都構成了海南的民族文化,是我國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 海南黎族傳統文化
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黎族是祖國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全國黎族人口共有124.78萬人,其中海南省有117.22萬人,占全省總人口
從表1可以看出黎族人口從1996年的第二次全國人口普查開始到2000年平均每年增長5.21%。其實在3000年以前,黎族人民就生活在美麗的海南島上,他們辛勤勞作,努力耕耘使這個小島更加有活力,黎族人從古至今就生活在這片土地上,因而黎族有著悠久的歷史,特別是豐富多彩的黎族文化,如民歌、舞蹈、樂器、黎錦、民族傳統體育等,黎族的這些文化使我國的民族文化更加靚麗、光彩奪目。
1.黎族的宗教信仰
原始社會由于人們不理解和恐懼自然現象,曾認為萬物是有靈的。他們最初崇拜圖騰,氏族公社時期崇拜祖先,到了奴隸社會就發展成為一種巫教,這就是黎族人的宗教信仰。黎族的堆沙活動最早源于對祖先的崇拜,之所以能流傳至今并得到很好的發展,與宗教文化密切相關。黎族人虔誠的信奉小乘佛教,使堆沙這一拜佛的形式得以繼承和發展。
在崇拜的時候人們會跳不同的舞蹈來表達對神靈的信奉。黎族最古老的“敬祖武”就是向神靈禱告,祈求保佑莊稼豐收,家人平安。群眾性的古老舞是在每年的春節期間,由巫師帶領著人們成群結隊的走過村村寨寨相互祝福時跳的一種舞蹈,也是人們祈求神靈庇佑家人平安,牲畜興旺,五谷豐登的一種舞蹈。
2.黎族的生產勞動
在黎族人的歷史長河中,黎族人民經過了母系氏族和合畝制等制度的磨煉,慢慢地形成了以農業生產為主,狩獵和采集為輔的生產方式。由于受自然條件、地域特點、生存手段和生產方式等先決條件的影響,黎族人在以農業生產為主的同時,慢慢地開始對手工業進行研究,雖然手工業還處于萌芽狀態但給黎族人的生活提供了保障,如黎錦、編織、紡織等手工業在當時是普遍存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后,尤其是改革開放政策實施以來,黎族的生產活動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并迅速形成了較為完整的近現代農業、工業體系。
黎族的舂米舞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生產勞動舞,這種舞蹈反映了黎族姑娘辛勤勞動、勇于奉獻的美德,同時還體現了黎族姑娘的忙碌和婀娜多姿的舂米動作,是勞動美的具體體現。以錢鈴雙刀舞表現出了黎族人的英勇善戰和對當時統治階級的一種反抗,具有很強的英雄主義色彩。串藤圈和登山比賽也是黎族人民在日常的生產生活中比較常見的體育活動。
3.黎族的娛樂活動
黎族的娛樂活動是黎族人民喜聞樂見的群眾性活動。每當夜幕降臨,黎族人(特別是黎族的青少年)就成群結隊,在自家門口、小溪邊、樹林中,伴隨著歡快的歌聲激越清涼的哩咧(黎族竹管樂器)聲,節奏歡快的竹木敲擊聲歡呼跳躍起來。每當春暖花開的農歷三月初三,黎族人就會用竹竿舞來慶祝,表達他們對祖先的敬意,而且,在當天黎族的姑娘、小伙也會盛裝出席,找出自己心儀的對象并邀請其一起跳竹竿舞,他們在舞蹈中表達愛意,在舞蹈中培養感情,竹竿舞是在黎族地區最受青年男女歡迎的一個體育活動。也有一部分青年男女會用踏青舞來表達對對方的愛意。
二 黎族傳統體育
黎族傳統體育文化歷史悠久,是融娛樂和競技為一體的體育活動。這些體育活動都是起源于黎族人民日常的生產勞動、娛樂活動,既帶有黎族人民濃厚的生活氣息,又有民族特色。
1.黎族傳統體育的種類
根據文獻資料法查閱和實地考察結果統計,海南黎族傳統體育項目共有47項,共計分為競賽類、力量型、射擊類、擊打類項目、田徑類及其他、娛樂游戲六大類,見表2。
2.黎族傳統體育的特點
第一,具有民族性。民族性為某一民族或某一些民族所有,而非某一個民族的,這是某一體育項目必定經歷的過程。黎族傳統體育歷史悠久,又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是很受人們歡迎的一種體育活動。如摔跤、拔河、粉槍射擊、射箭等體育活動都很好地展現了黎族的民族特色。這些活動給黎族群眾帶來了歡樂、祝福,同時還被人們看做是民族興旺和幸福的一種象征,所以這些項目在黎族地區比較普遍。
第二,黎族傳統體育是體育與音樂、舞蹈的緊密結合。跳竹竿、錢鈴雙刀等項目,既可鍛煉人的靈巧性,又可鍛煉人的節奏感,整個過程都是在變化的音樂節奏中和歡快的舞蹈動作中進行的,是技巧性和藝術性的緊密結合,所以場面熱烈,節奏分明,深受廣大黎族青少年的喜愛,后來一些項目經過挖掘、豐富、提高,不但成為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的表演節目,而且還成為聞名中外的黎族舞蹈。
第三,競技性、娛樂性與趣味性相結合。蕩秋千、打陀螺、拉烏龜、攀藤摘花等項目,這些傳統的體育活動,不但能提高人的力量和靈敏性、耐力、爆發力,而且使人們寓娛樂于體育鍛煉中,在體育鍛煉中增加生活的樂趣。由于這些項目便于開展,容易組織,所以在黎族人聚居的地方,無論是學校、政府和農村,人們都積極、踴躍的參加。
三 黎族傳統文化對黎族傳統體育的影響
1.生產勞動對黎族傳統體育的影響
生產勞動是原始社會主要的生活方式,體育因素就此而萌發,生存技能和生產工具推動了體育活動的向前發展。原始氏族部落由于生產力低下,生活艱難、簡陋,飽受病餓折磨和野獸襲擊,必須依靠狩獵、采集和捕魚等活動來維系各自的生存和繁衍。在長期的生產活動中總結了一系列的經驗,其中的一些生產活動演變成了后來的傳統體育項目。這些傳統體育活動內容直接反映了當時人們生產、生活以及生存的需要,是生存能力的具體體現,是生產生活的組成部分。
在遠古時期,在深山里居住的黎族人常以石塊、長矛、飛鏢獵食,射箭就是重要的狩獵手段,由于地域的特點和長期的遷徙,人們都是在不定期的搬遷,所以沒有固定的農耕形式,狩獵和采集成了主要的生存形式,靠射箭來維持生計,逐步演變成現代人們流行的一種體育活動。狩獵也慢慢的由射箭發展到以藤制的圓圈套走野獸,慢慢的也演變成了串藤圈游戲。射弩、粉槍射擊、打狗歸坡、蕩秋千等的體育活動都是與當時的打獵相關聯的。這些射獵手段也演變成為黎族人民的休閑活動,人們把這些活動作為日常的一種娛樂活動而延續至今。
現在,這些體育活動仍在黎族地區流行著,只不過是隨著時間的發展,黎族人民對這些活動進行了一些改良,不但吸取了其他民族體育活動的優點而且還添加了更加適合現代人玩耍的體育形式。
2.民俗、宗教文化對黎族傳統體育的影響
中國的節日很多,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我國的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等節日,這些都是一個國家的象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重要意義。在黎族地區也有一些很有代表性的節日,如三月三、小年、牛節、禾節。同樣,這些節日具有一定的內涵,也是黎族文化的象征,這些節日使黎族的體育活動起到了傳承的作用。
在三月三的時候,人們會跳竹竿舞、舂米舞等體育活動來慶祝節日,同時都穿著黎族特有的服飾盛裝出席此類活動,在黎族人民眼里三月三比春節還重要。由于時代的變遷,黎族人也不是每天都穿著傳統的服飾,只有在婚慶、喪禮或者很大的節日才著盛裝參加活動。而宗教祭祀舞是在遠古時期人們為了超度亡靈、驅除鬼怪或者為了給病人看病、消災解難而跳的一種舞,反映了傳統的黎族社會的宗教特征,具有濃厚的迷信色彩和遠古巫風特點。在樂東、昌江一帶,只要家中有人做了噩夢或者生了大病,人們必會請娘母、道公來做法,用《捉鬼舞》來驅除病魔,趕走噩夢。在陵水、三亞一帶,“哈應”土語的黎族群眾,他們認為人死后,死者的靈魂可以保佑家人也可以迫害家人,因此他們會有一種“作齋”儀式,而在“作齋”時要跳《五風舞》為其召回亡魂。無論是民俗還是宗教活動都在不同方面延伸出體育活動,都是通過體育活動達到想要達到的目的,因此他們對體育活動的影響是不可磨滅的。
大多數體育娛樂活動都是從古老的黎族文化中發展而來,也正隨著文化的不斷被人熟知體育活動也逐漸的普及起來。民俗和宗教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它們對黎族傳統體育具有促進作用而且能使部分傳統體育項目普及化、民族化,它還能促使部分傳統體育技藝難度提高,原始宗教的特點對開展民族傳統體育有很大的功利性。
四 結束語
隨著文化一詞的不斷普及,民族傳統體育也漸漸地被人們所關注,學校體育也逐步地把黎族傳統體育納入所學課程當中,如國興中學就把板鞋競速、竹竿舞、踢毽球等不同的體育活動作為重要的體育項目來學習。另外,每年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都使傳統體育活動慢慢地進入人們的視線。與此同時,人們能通過黎族傳統體育活動更好地了解黎族的文化,而黎族文化中黎族人的生產生活和民俗、宗教等因素對黎族傳統體育的影響最大。
參考文獻
[1]張新定、黃光志、黃良鎮.海南黎族傳統體育現狀及其發展思路的研究[A].全民健身科學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
[2]宗雪飛.黎族傳統體育的起源以及發展中對黎族文化傳承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9)
[3]張新定、黃光志.海南黎族傳統體育現狀與發展對策研究[J].課題成果,2008(12)
[4]王學萍.中國黎族[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3)
[5]王薇.黎族[M].烏魯木齊: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2010(3)
[6]姚重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3)
〔責任編輯: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