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滿佛光禪影的畫面:綠徑幽幽、黃墻隱隱,新華蓋、舊蒲團,月臺前的經幢、檐角下的風鐸、松陰里的古井……
中國佛教以其獨有的思想、哲學和文化藝術內涵,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塊瑰寶。
杭州曾是著名的東南佛國,西湖山水間遍布東晉、南朝以來的四百八十寺,留下煙雨般讓人遙想無盡的歷史意蘊。至今,西山靈竺一帶仍有數座千年禪門古剎,作為文化和自然相結合的遺產代表。
為展示當代中國佛教風貌,在杭州市政府有關部門和民間團體的指導下,在浙江省攝影家協會、錢江晚報好攝之友網、中華佛光文化網等單位的協助下,“東南第一山”靈隱寺于2013年秋天舉辦了“云林杯”禪意文化攝影大賽,鼓勵、引導社會大眾,用鏡頭抒寫、傳播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
秋天,黃葉飄飄。青燈古佛、木魚貝葉,晨鐘暮鼓中一年又一年過去。
禪意文化攝影大賽是一種以富于藝術性的畫面語言,直觀表現中國佛教文化的悠遠魅力的特殊形式,但同時也盡量反映當今的寺院生活。瞬間當下凝固,剎那頓成永恒。一朵梅萼一片雪花一粒黃沙,于光影之中盡顯佛心禪意,比如《距離》《潔凈如雪》《經書不倦手》《途》。有人用當下思維去審視觀照,說,禪意是釋懷的坦然、悟透的恬靜、大愛隱于心的豁達,也是哲學境界,更是生活態度。
自8月開始征稿至10月10日截稿,禪意文化攝影大賽吸引來大批海內外專業的、業余的攝影者以及游人的4000余幅作品參與。其中,讓人感慨至深的,是《梵音》和《凈心守志》,前者由一位耄耋華人攝于美國德克薩斯州奧斯汀佛光山香云寺,后者由一位中國旅行者攝于緬甸“瓦城”的佛教圣跡曼德勒山。聲譽甚高的弘一大師曾在靈隱寺受具足戒。他有名言:“念佛不忘報國?!碧捉杷寡?,這些參賽作品主旨委婉而鮮明,題材簡潔而多樣,深入挖掘了佛教與中國文化的內涵,展現了它行入世間、走向生活,凈化人心、和諧社會的作用。
中國佛教流布深遠而廣,九派云橫。知名學者、浙江鄉賢張宗祥先生曾為靈隱寺大雄寶殿撰聯,曰“開山是東晉慧理,無論為云門臨濟,均禪宗嫡派……”云云,佛學思潮與流派與山水風景一般,各異而共存。禪意文化攝影大賽并非局限于“仙靈所隱”的靈隱一寺,也來自浪濤鼓蕩的普陀海島之院,來自云煙萬狀的溪口深山之剎,來自古拙幽邃的焦作石窟之堂,來自高墻靜逸的北侖市廛之庵。
禪意之于文化藝術,有更上一層的藝術品位與審美意識。通過專業有序的評選,108幅優秀作品脫穎而出。這些作品中有輝煌的大殿、莊嚴的佛像、秀美的風景、雋永的題詠,更有僧人們形式多樣的佛教文化活動,像行腳、齋事、晉院、祈福,像琴、棋、書、畫,還有信仰者的香燭之舉、膜拜之禮和愿景之托……“明月一簾心般若,慈云四壁影婆娑?!币环鶇①愖髌纷⒅厮囆g表現力,浸潤著心香祝禱,躍動著歡喜吉祥,呈現著清凈平和……
這是首屆,還有下次。
(本文照片由錢江晚報好攝之友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