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2013中華禮樂大會暨漢服文化藝術展、漢服服飾文化論壇在浙江橫店影視城秦王宮景區隆重開幕,來自馬來西亞、韓國、英國和中國內地以及港澳臺的漢服推廣、復興者,華夏傳統禮樂文化踐行者,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者云集橫店,共襄盛舉。
上午,節目盛大開場。數百名身著華麗漢服禮服的與會嘉賓走進四海歸一廣場,與這里獨特的氛圍融為一體。隨后,與會嘉賓恭敬、肅穆地向華夏人文始祖炎黃二帝“三獻禮”致祭,共同祈福中華文明相承而綿延不絕。祭祀儀式嚴正、古樸,當是傳統的最高禮儀之一,映襯出本次大會和展覽的隆重。祭禮之后有“始皇登基”節目演出,這是究于漢服實出自四海歸一的秦王朝。
接著,中國和韓國的表演團體走秀中日韓三國傳統服飾。韓國和日本的民族服裝受啟迪、受傳承、受發展于漢服。唯美的場面和漢服文化演繹,傳遞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典雅服飾、華美風姿與莊重內涵,吸引了眾多游客駐足觀看。來自江西的朱先生目不轉睛地盯著T型臺,激動地告訴筆者說:“此番是第一次游玩橫店,沒想到一大早就趕上了規模如此浩大的盛會。本來以為只是看看秦王朝宮殿的行程,突然間注入了中華禮樂、漢服文化的元素,感覺像是穿越到了數千年前的年代,對當時的文化、禮儀也有了更直觀的了解。”
中華文明歷史悠久、積淀厚重,受到周邊國家的仰慕,共同形成“中華文化圈”。這次禮樂大會特別邀請了韓國的傳統服飾表演團體與中國傳統漢服研究團體的作品同臺展示。韓國中央國學院副院長林美玎還身著漢服,為與會嘉賓和游客彈奏了一曲古箏。裊裊弦樂之音,讓人起絢麗和美的霓裳羽衣的翩翩聯想。據悉,這是漢服、韓服、和服首次同在大舞臺上展示,直觀地表現了中日韓三國傳統服飾的獨特魅力,和三國禮儀文化以及延伸的服務文化之間的淵源關系。
這次中華禮樂大會暨漢服文化藝術展中,還有不少活動,比如漢服模特賽、《漢服大業》微電影開機儀式等。數十家團隊在景區東側長廊設立了漢文化集市一條街,展示了傳統漢服、漢服元素時裝和各類傳統文化創意產品,頗受游客歡迎。
下午,來自全國各地的數十家漢服制作研習團隊、傳統服飾生產商家在T臺上進行了漢服服飾表演,現場展示了自己的最新作品。這是充滿中國傳統文化精華要素的漢服首次以T臺展的形式進行展演,承載了關于染織技藝、制作技藝等重要的無形文化財富,通過糅合時尚色彩的T臺展,使來自各地的游客深切感受到傳統服務、傳統文化,拉近了繼承與潮流的距離。陳英是柳州市漢源文化促進會的會員,她告訴筆者,最初的時候,該促進會只有幾名會員,但是近年來,“復興漢服”“漢服熱”逐漸興起,促進會的隊伍也逐漸壯大,現今已有數百名成員。此次舉辦如此大的漢服展示盛會,很多人得悉情況后毫不猶豫地報名參加。她認為,漢服展示不僅僅是傳承經典,更是傳遞著中國數千年歷史文化中沿襲下來的禮儀、文明。他們中有很多人已經習慣把古代文化融入到生活中,即便是平時也經常身著漢服,以此讓身邊的人更深切地感受古代文化。漢服源于秦代,此次盛會在橫店秦王宮舉行,她感覺這就是一種淵源,盛大的演繹與景區氛圍相得益彰,可謂意義非凡。
10日,華夏文化園景區舉行了中華禮儀展,包括拜師禮、笄禮、婚禮、射禮、抓周禮等。在景區魚樂苑,筆者現場觀摩了抓周禮過程。抓周,在中國流傳了數千年,是慶祝小孩周歲的方式,也是預測其性情和前途的儀式。舉行時,家長將筆、墨、紙、硯、算盤、錢幣、書籍等若干種不同的器物擺放于桌上,讓小孩任意抓取屬意的心中之物,寄寓美好未來。經過祭拜等一系列儀式后,參與活動的小孩抓取了一把寶劍。抓周限定為二次選擇,第一次選取的為主業,第二次選取的為副業。隨后,小孩抓取了第二件物品—金元寶。抓周禮最簡易最平民化,貼近社會貼近生活。
(除署名外,本文照片由作者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