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價值觀是人們對自身的社會地位、人生目的、意義、態度、生活準則等與人生終極目標、理想相關的現象做出的價值判斷與選擇,是對個人與社會、與集體、與他人之間的關系等進行認識和評價時所持的基本觀念。研究生是國家重點培養的高素質人才,擁有較高的素質和修養,自身期望值和社會認可度都比較高。然而,隨著近年來研究生數量的增長、就業壓力的增大,致使研究生的人生價值觀受到影響,也給社會帶來不少問題。
一 當今研究生人生價值觀中存在的問題
大多數研究生的人生價值觀都是積極向上的,很多人認識到人的價值的體現不僅是個人的成果,也是對社會的責任。新時期的科技發展對高端人才的需求量也在逐步增大,高校的不斷擴招,就業的形勢越來越嚴峻,從而導致大部分本科生選擇了繼續考研深造,這樣研究生的人數也在不斷增加。新形勢下許多體制和制度還不夠完善,導致部分研究生的人生價值觀出現變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理想信念淡化,偏重物質利益
當今高校的研究生主要是“80后”和“90后”,他們大多過著豐衣足食的生活,接受著良好的教育,而有些學生學習不再是為了追求理想,而是追求優越的物質生活,這樣的思想逐漸扭曲了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甚至影響了個人的未來。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漸漸滋長。大多數在讀研究生僅僅是為了能找到更好的工作,為了今后優越的生活,而為社會進步而進行科學研究的人數較少。前輩科學家們,在科研條件極差的環境下,他們不怕艱苦、刻苦鉆研,為科學事業奉獻一生。而當今的部分研究生不能吃苦,貪圖享樂,三年的讀研時間白白浪費了,衡量人生價值的天平嚴重向物質方向傾斜,理想和目標也逐步被金錢所取代。
2.強調自我價值,個人主義至上
集體榮譽感是每位研究生必不可少的優良品質,通過與同組同學之間的合作交流,研究的成果也會更上一層樓。現在的部分研究生,并沒有認識到合作的真正含義,時時從“利己”角度去考慮問題,常將自己的研究成果作為機密文件,從來不愿意與他人交流和合作,同時對周圍的事情漠不關心,從而慢慢地淡化了集體榮譽感和社會的責任感,甚至有的研究生為了能夠順利畢業,剽竊他人的研究思路或研究成果,這些現象都將“個人主義”顯現得淋漓盡致。
3.德、才不能同步發展
一些研究生認為,學識、才能才是真正衡量一個人人生價值的標準,而與品德沒有直接的關系。這些人只注重自身專業知識的學習,而在道德修養上卻出現了漏洞。他們唯利是圖,這些表現不僅降低了人格魅力,還會導致思維偏激。
二 影響研究生人生價值觀發生變化的原因
1.身份的迷茫
《中國青年報》調查顯示,52.9%的人認為現在讀研究生不值,在讀過研的受訪者中,有35.6%的人表示后悔。由此可見,有相當一部分人對研究生的身份缺乏肯定,對攻讀研究生這一選擇缺乏清醒的認識。一旦他們對自身產生懷疑,就很難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生學習和生活中去。
第一,時代環境的變遷。當下社會充斥著物質主義、實用主義、拜金主義,身在其中的研究生不可能熟視無睹,追求真理、崇尚學術只是很小一部分研究生的價值取向。攻讀研究生學位,更多地被認為是找工作時的敲門磚。其次,隨著研究生的擴招,研究生“天之驕子”的地位一落千丈。第三,許多學生是在隨著考研潮流無意識地加入研究生的行列,沒有明確的職業和人生規劃,因為害怕面對就業問題而選擇繼續留在校園里。
第二,存在感和價值感的缺失。研究生的學習安排靈活,一般以個體安排為主,這讓一直習慣于聽從老師、學校“填鴨式”教育的學生一時不知所措;上大學本科時集體活動豐富多彩,到了現在平時各忙各的,集體活動難以組織,難以產生集體歸屬感;由于這些年一直擴大招生,一個導師的學生多達20~30人,導師任務加重,很難給予每位研究生具體的指導,學生感到沒有人管束關注他們;讀研究生之前以為學歷高就能找到理想工作,待遇優厚,從此改變命運,但是現實中的就業壓力使他們感覺機會渺茫。理想和顯示的差距、枯燥的學習生活、見效慢的科研成果,導致他們產生存在感和價值感危機。
2.現實的困難和未來的不確定性
社會經濟文化背景的嬗變,是當今研究生人生價值觀發生變化的深層次動因。市場經濟帶來了很多機遇,同時也帶來了許多挑戰,這使研究生的心理活動較以往任何時期都更加復雜。
第一,經濟上的捉襟見肘、學業的壓力。研究生論年齡已經成人,他們經濟尚不能獨立,只能靠平時的兼職來勤工儉學。一部分已經結婚生子的研究生還要為家庭的生存問題奔波。由于經濟困難,想通過知識改變命運的愿望就很強烈,這使得他們更注重物質,更注重實效。
第二,婚戀、家庭、就業的焦慮。個體發展到一定的年齡階段,應該表現出與之相符合的行為特征,完成相應的發展任務,達到與社會適應。他們看到以前的同學往返于國內外,周末出去游山玩水;看到以前的同學開始談婚論嫁,忙著結婚,恩愛幸福;再看看自己,整日坐在實驗室,于是他們后悔上研究生,認為是上學耽誤了自己的愛情。對于已婚的研究生來說,有的兩地分居,忍受相思之苦,有的因為學歷、知識結構、所處環境的變化,雙方缺乏共同語言而感情逐漸生疏。就業焦慮是研究生面臨的最大焦慮,三年級的研究生尤其如此。研究生比本科生付出了更多的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所以就業的期望值更高,這使得大部分研究生進校之后人生價值觀向物質利益傾斜。
三 研究生人生價值觀的重構
當今的研究生是未來社會建設的中堅力量,他們的價值觀狀況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國家的未來,如何更好地對研究生進行人生價值觀教育,值得大家深思。
1.堅定信念,自我完善
能夠進入研究生階段學習的人,都已經具有了優秀的學習能力、良好的綜合素質、一定的科研潛力,但這遠遠不夠,他們更要有健全的人格、正確的價值觀、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和努力拼搏的毅力。
雖然現實社會存在著拜金主義、利益至上的風氣,但是作為高素質人才,研究生應該開辟自己的精神家園,堅守精神信念和專業道德。人的物質生活相對容易滿足,但物質生活滿足后的精神生活卻很難滿足,既然選擇了專業,選擇了上研究生,一般畢業后都會從事專業相關的工作,這樣多讀點書沒壞處,對以后的職業發展的好處是毋庸置疑的。人生是一條單行線,各有各的走法,關鍵是你看到了沿途的風景么?你活的快樂么?大部分的人都不開心,工作的在想,要是當初我讀研了,那肯定收入比現在高了吧;讀研的在想,要是我早點工作,說不定現在已經是經理了。又是一個圍城,大家共用一套價值標準,誰賺的錢多,誰就是成功人士!真正的富有,是讓自己的心靈得到滿足,不攀比、不張望,專注于自己,用心鉆研,用心生活。回看所有學術大家,無不是受過良好教育、潛心鉆研、不為物質所縛的,他們學識淵博、風度儒雅、創造頗多,為社會甚至人類留下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這種生活狀態其實是我們每一位從事學術的研究生內心最渴望的。
作為高素質的群體,研究生更為成熟,知識面更廣,自我教育和完善的能力更高。首先,我們要有正確的學習動機,避免太強的功利性,以后要有大的作為,根基全在年輕。培養健康的興趣愛好,多參加文藝、體育活動,多一分興趣,在煩惱的時候也有排解的途徑。平時有意識地鍛煉自己的意志品格,養成豁達的性格,對人、對事多一分理解和寬容。養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取向,崇尚科學,追求真理,不唯利是圖、投機取巧。
2.培養研究生自主學習能動性并樹立正確的擇業觀
在研究生學習過程中,自主學習是主導。每日閱讀文獻、分析并解決問題,這些活動都是自主完成的,使他們的思維、品質都有一定的提高。在研究生教育過程中,如果沒有導師的督促,一些人就會荒廢時間,而到即將畢業答辯時才發現自己已遺失了很多寶貴的東西。因此,在新生報到時,管理者就應該有計劃、有步驟、有內容地在思想上對研究生進行入學教育,通過多種形式的教育活動和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開展關于人生價值的主題會,給學生一種全面發展的認識能力,讓學生有理想、有目標地學習、工作和生活。
新時代里,社會需要的是綜合型人才,不僅要有高端的專業知識,還要有較強的組織能力、創新能力和社交能力。因此,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還要綜合發展、全面進步。要提高其能動性、創新性、實踐性,以適應社會的需求。很多研究生以為擁有了學歷,就意味著有好的工作,所以在擇業時總是抬高門檻,面臨社會選擇時期望值過高而內心受挫,使他們的心理失衡。研究生應擺正心態,選擇適合自己的工作,只要自身的價值得到極大的發揮就是最好的狀態。社會和用人單位也不要用工作崗位來評價一個人的價值,只有樹立正確的擇業觀,才能使研究生勇敢地面對現實,面對自己,在社會中體現人生價值。
3.引導研究生心理健康發展
心理健康發展是人生價值觀得以體現的一個重要前提,只有心理健康,才能正確面對價值觀的選擇。當今的研究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人生的路還很長,人生求學、婚戀、就業的重大選擇幾乎都集中在讀研究生這幾年,有時候產生心理問題是難免的。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的調節,研究生容易出現內心茫然、學習倦怠、情緒低落、人際交往困難等問題,嚴重者甚至會出現焦慮癥等疾病。針對具體問題要給研究生做定期的心理疏導,緩解壓力,提供心理幫助,這樣不但可以減緩他們的心理負擔,還可以給他們鼓勵,為其今后的發展指明方向。只有引導他們正確、坦然地面對問題,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使他們的心理健康發展。
在研究生教育過程中,研究生人生價值觀的培養問題希望能受到關注,秉承德才兼備的培養理念,在未來的幾年時光里,研究生要不斷完善自己、不懈追求、開拓創新,爭取把自己培養成為具有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寬廣的視野、博大的胸懷、和諧的身心、能應對未來挑戰的一代新人!
〔責任編輯:李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