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介紹了針對非電類學生的電路與電子技術課程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力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關鍵詞】電路與電子技術 教學改革 教學內容 教學方法 考核方式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4-0039-02
“電路與電子技術”課程是中國計量學院現代科技學院本科非電專業有關電工學知識的一門重要學科基礎課。該課程內容多,知識涉及面廣、更新快、實用性強。目前,電工電子技術的應用發展迅速,并且日益滲透到其他學科領域,21世紀不同領域科學技術的發展都將和電工電子技術的發展有機地融合在一起。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各門學科都在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知識更新、知識爆炸勢不可擋,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變化,各個高校給學生開設了更多的課程,致使電路與電子技術課程的學時在減少。有的學校總學時可占到150~160學時,這么多的學時可以把電工知識各部分的內容講解得非常系統、縝密,重基礎、重系統、重應用,學生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可以打下較堅實的電工電子知識基礎。但現在我們電路與電子技術課程的學時少,再加上高校擴招使得學生素質差異較大,這些都給教學帶來了嚴峻挑戰。
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電路分析基礎、模擬電子技術和數字電子技術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分析方法,初步具備對簡單電子系統進行分析、設計和實驗研究的能力,其學習效果將直接影響后續其他專業基礎課程的學習。我院根據不同專業設置和對該課程知識點的不同需求,把該課程分為“電路與電子技術A”和“電路與電子技術B”兩大類,其中“電路與電子技術A”開設在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和測量儀器與控制專業,共計96學時;“電路與電子技術B”開設在安全工程、產品質量工程和工業工程專業,共計80學時。
電路與電子技術課程的特點是概念多、抽象、實踐性強,而課時相對較少,再加上我院授課對象是三本的非電類專業學生,學生基礎較為薄弱,對電類課程重視不夠,就形成了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的狀況,多年來學生不及格率偏高。鑒于此,我們對電路與電子技術課程進行了一些改革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 優化教學內容,突出應用性
電路與電子技術課程教學涉及不同專業,因不同專業對該課程知識點要求不同,教學內容應有選擇性,不應面面俱到,注意與學生的專業方向相聯系,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如三相電路只在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才講。加強各知識點的連貫性,在很多教材中,對電路與電子技術中所涉及的電阻元件、電感元件、電容元件等內容都集中在第一章講,等學生學到正弦交流電路時,電感元件和電容元件的特性已經忘記了,所以我們在上課時要把元件內容分到相應章節介紹,這樣有利于學生掌握。
對于非電類專業的學生,該課程的教學目的是使學生掌握基本概念與方法,能對相關知識進行應用,所以可略去一些復雜的公式推導,只講原理的應用。如電路部分的疊加定理和戴維南定理等,電子技術部分則重點介紹集成元件應用,如降低模擬電路部分放大電路的難度,數字電路部分則不介紹分立元件電路。
我們還制作了一些與實際應用相結合的電子課件,在教學相關內容時演示給學生,這樣學生對該知識點就能有感性的認識,有利于對知識點的掌握理解。
二 優化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完善考核機制
由于非電專業學生基礎相對較薄弱,對所學內容較難掌握理解,所以學院教師應在教學方法和手段方面不斷進行探索,采用多媒體教學與板書相結合,同時學生課后還可以借助BB(Blackboard Backpack)網絡教學平臺進行學習,BB平臺上有所有教學內容的課件、錄像和自我測試題,可以幫助學生復習和鞏固學過的知識并引入后續的內容。課堂上進行提問也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根據內容分階段測試,讓學生能系統地掌握各知識點。
課程的考核方式是閉卷考試,成績由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兩部分組成,平時成績包括考勤、作業、課堂表現及平時測試等,這種方式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教學質量。
三 改革實驗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動手能力
電路與電子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通過實驗不但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還能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有感性的認識,掌握一些常用電子儀器、設備的使用方法。電路與電子技術實驗具有基礎性、設計性和綜合性。實驗前要求學生做好預習,寫預習報告,實驗時教師只講解注意事項和儀器使用方法,學生獨立自主完成實驗。每次實驗時所有學生做同一個實驗,不能兼顧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有些學生因為理論知識掌握不好而不敢動手,而有些學生的能力卻得不到很好的發揮,所以我院對一些實驗進行分層,每個實驗都分為A、B、C三層,C為最基礎的實驗,三層次的實驗得分不同,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選擇,這樣做到所有學生都能真正動手,提高實踐能力,同時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通過各種有效方式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我院電路與電子技術課程的教學得到了學生的肯定,取得了較好的改革效果。當然,課程的教學改革是一個不斷探索實踐的過程,我們會繼續尋求更切實可行的方法,使電路與電子技術課程的教學效果更好。
參考文獻
[1]黃金俠等.非電專業“電工學”課程的教學研究與實踐[J].長沙通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1):72~74
[2]張曉燕等.電工電子技術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0(11):289~291
[3]楊國華.非電類專業《電工學》課程教學改革[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07(6):70~72
[4]王思民.電工學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教育教學研究,2010(5):201
[5]于海霞等.淺談“電路與電子技術”課程改革[J].中國電力教育,2011(21):186
〔責任編輯:李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