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隨著就業制度的改革和學生就業壓力的不斷增加,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越來越受到各高校的關注,但是在實際的就業指導中,思想政治教育和就業指導的融合并沒有取得實際的效果。本文分析了當前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大學生就業指導應與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融合,并探討了其相互融合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大學生 就業指導 思想政治教育 融合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4-0067-02
面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大學生如何在求職中脫穎而出,是家庭、高校和社會高度關注的問題。在實際的就業過程中,許多高校片面地強調了就業指導的實用性,如就業相關政策的宣傳、信息服務和技能培訓,而忽略了就業指導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結合,導致就業指導和就業工作孤軍奮戰。同時,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學生的實際需要之間的矛盾也日益明顯。因此,如何理解以就業指導和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為切入點,就業指導又如何為思想政治教育指明方向,如何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具有綜合素質的大學合格畢業生,是值得深入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一 就業指導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
第一,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是幫助學生了解國家就業政策,建立正確的就業概念,尋求就業技能,確保學生成功就業的保證。在高等教育大眾化趨勢下,國家就業政策是由計劃分配到市場調控,就業指導從傳統的單一技能訓練,到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職業教育和職業道德的正確導向,正確的擇業觀、就業觀是一個社會人職業生涯順利發展的重要保障,這樣會引導大學生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來分析問題。
第二,就業指導工作和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極為密切,它們是相輔相成的,而不是互相取代。就業指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能否促進就業、拓展培訓服務、順暢就業信息。就業數量和質量的提升都離不開思想政治教育。
第三,社會越進步、生產力水平越高,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也就越高,要求不僅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也應有較好的身體和心理素質。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重視社會的實際需要和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加強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培養適合社會發展需要的綜合性人才。
二 當前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就業指導目標不明確
目前,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越來越受到了高校及學生的關注,但它還沒有形成一個綜合的系統,未能建立明確的目標和準則。大多數的高校職業指導以大學畢業生成功就業作為指標,沒有衡量職業生涯指導的成功與否、沒有深入思考和研究就業指導方針,過分強調實用性的職業指導,就業指導中忽視了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2.大學生就業指導未形成體系
高校學生就業指導應注重連續性和完整性,就業指導貫穿于大學教育的始終,全方位的職業指導與就業指導從進入大學就應開始。但在實際就業的過程中,許多人忽略了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連續性,只是在學生畢業前或在最后一年才開始進行指導,甚至是在指導時有一大批學生已經就業。
3.就業指導單調乏味
許多高校在開展就業指導活動時,基本以就業指導理論課為主,輔以就業指導講座、成功校友報告、就業信息服務等,就業指導和職業指導單調乏味,不具有吸引力,尤其是就業指導課,課程數量寥寥無幾。
三 當前大學生思想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傾向、生活的態度、競爭意識、消費觀念等與時代變化同步,呈現出活躍、積極進取、務實等特點。有理想、有追求、積極向上、關心國家發展、關注社會熱點問題是當代大學生的主要特點,同時追求個性發展和個性張揚,但仍然存在以下問題。
1.部分學生缺乏應有的社會責任感
大學生學有所成后應回報社會、報效祖國,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工作,但有些學生在擇業時,優先考慮的因素是自身的利益,而舍棄國民的需要和社會的價值,使擇業呈現個人利益至上。當今很多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表現出明顯的個人利益傾斜的特點。他們并不否認承擔社會責任,可是涉及具體利益時,又往往首先考慮個人得失,以自我為中心,缺乏為社會和集體犧牲的精神。
2.學生依賴心理嚴重、就業盲目攀比
大學生群體是個體由青年期到成年期成長過程中的一個特殊群體。集多種特殊性于一身,具有處于“第二次心理斷乳期”、“邊緣人”地位,多重價值觀、人格的再構成等心理內在原因;同時存在著環境中誘發因素的作用,使得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比其他群體明顯要復雜。一般的觀點認為大學生就業期的心理問題主要有挫折心理、從眾心理、嫉妒心理、羞怯心理、盲目攀比心理、自卑心理、依賴心理等,以及其他心理如注重實惠、坐享其成的心態、過分強調自我價值等。
3.缺乏思想道德品質規范
在實際就業過程中的誠信品質和法律意識,用人單位對大學畢業生越來越多地提出質疑,如隨意篡改學習成績、評優評先材料弄虛作假、四六級證書偽造、任意填寫學生干部履歷、隨意違約、不履行合同等,一些畢業生對工作職位缺乏基本的道德規范,不能在基層認真工作,甚至隨便先簽個單位,然后以此為跳板另謀高就。
四 就業指導和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融合的有效方式
我們看到,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存在諸多問題,一些學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人才概念模糊、價值取向扭曲、誠信意識淡薄,社會責任感缺乏、團結協作意識差和心理素質差,盲目跟隨和依賴的嚴重問題,直接反映在學生擇業就業的過程中,就業指導工作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1.在就業指導教育中滲透思想政治教育,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
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為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奠定了基礎,“三觀”是影響擇業觀形成的重要內因,大學生一旦形成了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將表現出清晰的目標和對目標追求鍥而不舍的精神,可以幫助他們在求職過程中對自己進行合理準確的定位,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和個人的關系,建立符合自身條件的就業期望。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就業觀念,是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實現過程。
2.加強誠信教育,提倡誠信就業
大學畢業生就業的信用教育成為就業指導和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任務,指導學生不隱瞞、不夸大自己的實際情況,學生確立了“信譽第一”的價值觀。在實際工作中,發揮各學科門類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結合,在教學中做好思想道德教育,挖掘各學科自身的優勢與教學中的思想道德元素有機結合,發揮全體教師教書育人的作用,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切實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培養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3.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滲透就業指導教育,充分認識到就業指導的重要性
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僅只在低年級抓得緊,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時不能忽略高年級學生,應使整個職業生涯指導流程系統化、結構化。
4.打造一支職業化、專業化、專家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隊伍
有針對性地開展職業指導、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將就業指導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巧妙地融合并應用于實際工作,以適應當前的人才需求。大學生就業指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實施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的主體,在大學生就業指導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近年來,大學生就業思想狀況的新變化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也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新形勢下,提高大學生就業指導中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質,顯得尤為迫切。
參考文獻
[1]李遼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綜述[J].求實,2005(1)
[2]劉源、楊澤利.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就業指導體系并軌模式研究[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09(4)
[3]余燕.在就業指導中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武漢交通職業學院學報,2005(2)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