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向油畫大師學色彩”計劃以大師作品為參照,選取畫面中的部分元素,創作一幅屬于自己的畫作,本文以梵高、克里姆特、畢加索的代表作品為切入點,闡述其藝術風格,提出學習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色彩 油畫大師 設計色彩教學
【中圖分類號】J2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4-0078-01
向油畫大師學色彩,源自一次教學閑談,針對學生靜物寫生的“被動”而開展的一項設計色彩教學改革,此項目是由教師提供學習圖鑒,學生根據圖鑒完成一幅或多幅作業,畫面最終的構圖、構色并不是簡單意義上的臨摹、復制,而是在充分認識繪畫手法的基礎上,進行的相似性色彩練習。
一 梵高
提及梵高,不得不提到其代表作《向日葵》(見圖1),這幅現藏于倫敦國家畫廊的畫作是梵高向日葵系列之一,也是最著名的。
畫面的整體色彩是光亮而熱烈的,畫家運用充滿動感的筆觸,粗厚有力地表現了葵花的體態樣貌,花盤或正面或側面,或昂首、或低垂,其色彩對比單純而富有激情,那朵朵應太陽而生的花朵,花蕊部分被火紅的顏色描繪,似一團團熾熱的火球,熱情有力;用黃色呈現的花瓣像太陽所散射的光芒一樣,明亮奪目,背景幾乎沒有任何修飾,有的是簡明的綠色線條和微妙變化的黃色,這樣看似“冷清”的背景恰巧與葵花主體的張揚呈現形成了強烈的對比,畫家在粗厚與單純中尋求了畫面最終的平衡點。學生可借鑒其大膽的筆觸和獨具個人特色的色彩構成形式,那些筆觸和色彩為其中的每一朵向日葵都獲得了強大生命力以外的藝術魅力,相信也能為學生的設計色彩畫面帶來新的創作靈感,使其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創作手法。梵高曾如此評價自己的《向日葵》:“這樣的畫能夠改變人的眼睛,長時間地注視它的時候,它會自動地呈現出自身的豐富性來。你知道芥南的芍藥,科斯特的蜀菊,那么,我的就是向日葵。”
二 克里姆特
克里姆特的繪畫風格,被稱為“裝飾象征主義”。這種裝飾意味從他的作品《吻》(見圖2)中被完美地呈現出來。
《吻》中男女主人翁被放置在畫面的中心部位,彼此相擁跪于綠草地上,沒有大的空間透視,形象刻畫借鑒日本浮世繪風格,采用重彩和線描,其圖案紋樣以色塊、圖形、裝飾線條組合而成,男士衣服以黑白灰大小不等的方塊布局,“條形”“塊面”蘊含著男性剛毅的性格特征,女士衣衫則是選擇彩色波點和波紋式樣,寓意女性的柔美溫婉,是形象視覺符號化、符號情感化的結果。畫面以金色調為主,除人物面貌、肢體、草地及局部紋飾外,大體都是以金色黃色作為畫面主要色彩氣氛,這種構圖平面化、形象符號化、顏色裝飾化的表現方式,正是廣告、電腦、動畫三個專業的學生需要感知的,工藝性極強的裝飾畫作對于學生后期專業方向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
三 畢加索
畢加索,立體畫派的創始人,是當代西方最有創造性和影響最深遠的藝術家之一,他的代表作品《亞威農少女》(見圖3)是其立體主義時期的代表作品。
圖1 梵高《向日葵》 圖2 克里姆特《吻》 圖3 畢加索《亞威農少女》
畫面由五位裸女和一組靜物組成,裸女姿態各異,或站立或蹲坐,以幾何形變異組合描繪體態各異的女性,力求組織起一種幾何化傾向的畫面結構。畫面運用名為“同時性視象”的繪畫手法,即在二維平面上展現三維空間景象,具體表現是裸女正面的臉上卻畫著側面的鼻子,而側面的臉上則有正面的眼睛,這種解構形體的手法,可以幫助學生重新理解自己生活中所觀察到的情景、事物,開闊自己的眼界,突破形體的單一具象性表現,有助于培養發散性的思維。另外,畫面背景是以純凈的藍色作為襯托,與人體膚色形成對比,用色簡潔概括,裝飾意味濃厚。
四 結論
向油畫大師學色彩,是一個繪畫性、趣味性和創作性相結合的教學項目,通過對大師作品的賞析,學生根據自己的專業特點,尋找畫面中的興趣點,將自己對所給范例構形、構圖、構色的認知進行畫面反饋,教師結合反饋畫面給出意見,學生參考意見,完成最終畫稿,如此一來,學生眼中的“經典”躍然紙上,這個重新解讀的過程可以見證學生的專業成長,而這正是向油畫大師學色彩項目設立的初衷。
參考文獻
[1]〔荷蘭〕梵高.梵高自傳(陶文江、施袁喜譯)[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2]孫欣.克里姆特繪畫研究[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3]〔法〕皮埃爾·戴.畢加索傳(唐嘉慧譯)[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