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言是用來表達思想的,而思想是客觀的反映,但由于受客觀條件的制約,使同一詞匯在不同文化中產生各自特有的意義。本文從地域、風俗和宗教三方面來闡述由于英漢文化的不同而產生對英漢習語的影響。
【關鍵詞】文化差異 英漢習語 影響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4-0083-01
一 英漢習語的緣起與特征
習語,英文稱作idioms。源于希臘文中idioma,原意是指“特殊”。韋氏新二十世紀字典中對idioms的第一解釋是:The language or dialect of a people,region,class,etc.(一個民族、地域、階級等的語言或方言)。所以說,習語是其文化、地域、時代、思想背景等一種特殊的語言表達方式,它是歷史和文化的沉淀。
英語習語包括set phrases(成語),proverbs(諺語),sayings(格言),colloquialisms(俗語),allusions(典故),slangs(俚語)和enigmatic folk similes(歇后語)等。它們是經過長時間的使用而提煉出來的,短小精悍、干凈利落、言簡意豐,是英語語言的精華。習語雖寥寥數語卻能把意義神情充分傳達,使人聽后回味無窮、難以忘懷。英語習語有著自己鮮明的特征:習用性、穩固性、整體性和精煉性。例如,英語習語Kick the bucket(翹辮子、蹬腿兒)是由三個自動詞素組成,不能隨意增加或減少,不能說成“Kick the big bucket”也不能說成“Kick the pail”,該習語相當于不及物動詞“die”,其意思是“翹辮子、蹬腿兒”,而不能直譯為“踢水桶”。由此可見,英語習語是一種非常獨特的語言表達方式,是一種語言里兩個以上的詞的習慣搭配,并形成固定的結構,不容許隨便更改,不容許望文生義的語言形式。
二 文化差異對英漢習語的影響
所謂文化,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廣義地說,“指人類在社會歷史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狹義地說,“指物質精神財富,如文學、教育、科學等”。無論從廣義還是從狹義,都不難看出語言屬于文化范疇。每個民族都有其自己的文化,這種文化是在特定的自然環境、歷史條件、地理位置和社會現實中形成的,因此具有特殊性,要掌握一種語言就要熟悉其背后的文化特殊性。本文從地域、風俗習慣和宗教三方面來闡述,英漢文化的不同對英漢習語的影響。
1.地域對習語的影響
有些習語內容由于受不同的地理環境和自然條件的影響,相同的內容卻有不同的含義。如east wind(東風)和west wind(西風),英漢兩種文化里都有相對應的詞語,雖然所指詞語意義相同,但內涵卻完全不同。在中國人心目中,東風即春風,象征春天和溫暖,古漢語有“東風報春”之說,東風也比喻革命的力量或氣勢,漢語有“東風壓倒西風”之說,說明中國人偏愛東風。英國的東風則是從歐洲大陸北部吹去的,它象征“寒冷”“令人不愉快”,所以英國人討厭東風。不過英國人喜歡西風,溫暖的西風相當于我國從太平洋吹來的東風,英國有“西風報春”之說。英國浪漫主義詩人雪萊曾寫過一首膾炙人口的Ode to the West Wind(《西風頌》)。
2.風俗習慣對習語的影響
Dog(狗)對于英國人來說,既可以用來看門或打獵,也可作為人的伴侶和寵物。所以,英國人對dog(狗)有好感,常用它來比喻人的生活。如:top dog(重要的人物);a lucky dog(幸運兒);Every dog has its day.(凡人都有得意時)。但是,在英語中dog(狗)有時受外來影響也含有貶義。如:a surly dog(情緒乖戾的人);He is in the doghouse.(他名聲掃地);lead someone a dog’s life(過著悲慘的生活)等。中國民間雖然有養狗的習慣,但一般心理上卻厭惡鄙視這種動物。常用它來形容和比喻壞人壞事。如:狗崽子(son of bitch);狗膽包天(monstrous audacity);狗咬耗子,多管閑事(Poke your nose into other people’s affairs.)等。
3.宗教對習語的影響
漢語受宗教影響在習語上的反映是顯而易見的。如: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The monk may run away,but the temple can’t run with him);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So long as I remain a bonze,I go to tolling the bell),都是用佛教中特有的事物來做比喻的。
操持英語的民族是一個深受基督教文化影響的民族,基督教傳入英國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圣經》是英國家庭必備的讀物,是很多英國人接觸到的唯一的書,即使在窮鄉僻壤的簡陋農舍里也可能有一部《圣經》。由此可見,基督教基本上控制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到習語上,當說一個人窮時會說as poor as the church mouse(像教堂里的老鼠一樣窮);詛咒一個人時常說(God)damn you! 或go to hell。宗教文化的經典著作《圣經》英譯本,它的樸實精煉的文風不僅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作家,人們還從其中總結引申出許多習語。
三 結論
從以上三個方面我們不難看出,習語和文化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相互依存的。英語的習語跟單詞一樣,也在經歷著擇優而取的過程。一些習語在歷史的長河中逐漸被淘汰,而一些習語長期使用,一直延續至今。
參考文獻
[1]王學英、張會.漢英英漢習語大全[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2]華先發.新實用英譯漢教程[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8
[3]陳定安.英漢比較與翻譯(增訂版)[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8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