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能讓師生體會到上課的快樂,它多彩的畫面、生動的視頻,為學習營造了形象、生動、逼真的情境,極大地優化了學習環境。作為農村中學的教師,我們也要善于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語文教學,創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使學生愛學、樂學,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
【關鍵詞】多媒體 初中語文 樂學氛圍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4-0094-01
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能使師生體會到上課的快樂,從而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本文將從以下三個方面談談多媒體技術對于營造樂學氛圍的促進作用:
一 創設語文意境,借景借情激發學生興趣
多媒體集“聲、色、畫、樂”于一體,色彩豐富的畫面、生動可感的聲音有利于創設特定的意境,學生仿佛置身其中,從而喚起學生強烈的探索欲望,引發出學生的興趣,使學習成了一種輕松愉快、主動求索的過程。
《蘇州園林》是葉圣陶先生的一篇優美的說明文,原是為攝影集《蘇州園林》寫的序。蘇州園林聞名中外,林林總總,設計者與建筑者匠心獨運、別出心裁,蘇州園林因此異彩紛呈、特色鮮明。而作者另辟蹊徑、異中求同,牢牢把握住蘇州園林的“圖畫美”這一特征,從整體到局部、從大處到小處,作了富有藝術性的說明,從而使讀者不僅了解蘇州園林的總體特征,又得到美的享受,這是一篇說明文的典范,對指導學生寫作,陶冶學生的情感大有裨益。
這篇課文語言流暢、文字優美,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蘇州園林無限的情與愛。然而,由于學生身處偏僻的農村,沒有到過或看過蘇州園林,所以對蘇州園林的了解甚少,單憑教師的講解,學生對蘇州園林的情也難以激發起來。而借助電教媒體,進行情境教學,便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上這一課時,我先告訴學生:“今天老師帶大家去蘇州園林旅游。”同學們立刻興致盎然。然后我又說:請大家上飛機,閉上眼睛。然后,我按下錄音機,教室里響起隆隆的飛機聲,讓學生假想乘坐飛機,來到了蘇州園林。同學們一睜開眼睛,從電視屏幕上看到了蘇州園林的美景,便情不自禁地議論開來:蘇州園林的亭臺軒榭、假山池沼、花草樹木真多啊,蘇州園林真美啊……學生們置身于蘇州園林的美景中,心中怎能不涌動起由衷的喜愛。這里運用電教媒體,達到了“入境始與親”的目的,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很樂于觀賞和學習。
二 激發學生語文情感,用文章的感情促進學生的思維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必須重視激發學生的情感。而情感的激發必須靠創設情境來實現,因為學生只有置身于具體的情境之中,才會受到感染、產生情感的共鳴。運用多媒體教學,就可以創設具有感染力的情境。
《背影》是朱自清早期散文代表作,是一篇敘事性散文。此文通過描寫父親的“背影”來歌頌父親,把父親對兒子的關愛之情展現得淋漓盡致。本文從獨特的角度去贊美愛,能夠使學生深刻體會父子間的那種深情。教這篇課文時,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精心設計了一個課前導入和朗讀環節:在講授新課前,先播放“父親過鐵道為我買橘子的背影”的動畫,再請學生口頭簡要描述畫面,并著重朗讀表現父親過鐵道的艱難的詞句,最后播放全文的朗讀錄音。通過動畫和動情的朗讀,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里感受到父愛的偉大,從而達到了創情設境、激發興趣的目的,使教學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朗讀課文,學生的情感被激發之后,我用多媒體顯示幾個問題:課文的題目為什么用“背影”兩字?課文以什么為線索?背影在文中一共出現了幾次,都是在什么情況下出現的?我用這一些問題來促使學生把留在頭腦中的父親形象再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這樣,學生的思維既輕松又活躍,這不僅培養了他們的形象思維能力,而且還培養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這樣教學使學生易懂難忘,達到以“樂中學”的目的。
三 借助多媒體啟發學生進行想象,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是語文教師的重要任務之一。因此,課堂教學要盡可能為學生提供展開豐富想象的機會,以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多媒體進入語文課堂,更加能激發學生的創造力,給學生提供創新思維的材料和空間,喚起學生的興趣,萌發學生的創新意識,以促進學生積極進行思維,產生創新的火花。
古詩的語言精練概括,具有跳躍性,給人一個廣闊的想象空間。教師可抓住契機,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詩的內容,充分領會詩的美感,盡情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教學杜甫的《望岳》時,我利用多媒體動畫演示,指導學生觀察畫面,展開想象。開始,我用動畫演示一個個廣袤的空間,此時泰山是什么樣的面貌?青翠的峰巒,齊魯大地都能看到。大自然將神奇和秀麗集中于泰山,南北兩坡一面昏暗、一面明亮,景色截然不同。山間層云升騰令人襟懷激蕩,雙目圓睜凝視著入巢的歸鳥。終要登上泰山的頂峰,才能遍看群山──在天地間,景物有遠有近、色彩有濃有淡,動靜交錯、氣勢磅礴,啟發了學生的想象力,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在此基礎上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使他們越讀越心曠神怡,不由自主地進入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的意境,激發了他們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接著,我展示了“詩人登上泰山頂”的畫面,通過觀察想象,學生很自然地與已有的生活經驗聯系起來。有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體驗,明白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道理。可見,學生有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關鍵看教師善不善于利用有利因素來激發學生思維、訓練思維,以達到培養學生語文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的目的。
總之,運用多媒體進行初中語文教學,有助于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化解學生認識活動中的難點,深化學生情感活動,老師教得生動具體,從而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