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我國的小學英語教育處于普及階段,但是由于各種原因,不少教師在小學英語教學存在一些欠缺和不足。從總體上來看,我們應結合教材、師資及教學方法等對小學英語進行改革創新,提高小學英語師資水平,改進教學方法,使小學從“開英語課”到“開好英語課”轉變。
【關鍵詞】小學英語 小學師資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4-0105-02
21世紀,教育改變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而英語作為溝通世界的橋梁,又成為了教育的重中之重。隨著英語學習人數的不斷增多,從2001年秋季開始,教育部提出,有條件的地區從小學三年級起可以開設英語課。此后大部分地區小學先后將英語納入了課程表,很多三年級的學生開始了英語學習的漫長過程,比原來初一開始學習英語早了三年。但是,是不是因為學校開設英語的課程早了,孩子們多了三年的學習,就比原來從初中才開始學習英語的學生水平更高了呢?
一 小學英語學習現狀
從小學就開始學習英語,按理說應對初中英語的學習有很大幫助,但事實并非如此,與那些從沒有學過英語的學生相比,一些學了四年英語的學生并沒有顯示出多大的優勢。很多接收過小學三年級就學英語的老師都共同反映,雖然孩子們三年級就學了英語,但并沒有讓他們省心,相反,初中一年級實際上是在補課的同時完成初中的教學任務的,這使得老師們要花費雙倍的精力去教學,他們感到非常疲憊。不少初中英語老師感慨,糾正錯誤,就好比在一張已經信筆涂鴉的紙上作畫,想在上面再描繪美妙的圖畫,要比在一張白紙上直接畫更困難。老師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慨,為什么小學開設的英語課程沒有為初中英語奠定基礎呢?
二 小學英語發展滯后的原因
1.學校不夠重視
有的學校將開設英語課當做裝點學校門面、吸引大眾眼球的幌子,課時沒有開足。即使是所謂的雙語學校,也很大程度上把英語當成一門副科,教師手中只有課本,沒有基本的教學配備,雖然平時的公開課看起來有模有樣,但那也是讓學生花了近半個學期通過反復練習才得來的,沒有實際效果。按照要求,小學開設英語課程應遵循短課時、高頻率的原則,應長短課結合,課內外配合,開展豐富多彩的英語教學活動,要保證每周至少四次教學活動,而實際上有的開1~2節課點綴一下,有的學校課表上安排的是英語,老師并沒有把它當成真正的英語課去教,而是只是簡單地放幾首歌,或教念幾個單詞就算完成,還有些甚至是拿英語課來上其他學科。這樣的教學又怎么能有效果呢?
2.教材編寫不夠完善
現行小學英語教材很大程度上還是按照傳統方式去編寫,以教師為中心,容量大,內容多,大部分時間都是老師一直不停地講,學生聽,舊的內容還沒有被完全掌握,新的內容又接踵而來,學生一直處于難于消化的狀態。有些教師的教學仍然受教材的限制,教材有什么就教什么,缺乏對教材的創造性理解,換句話說,只是在“教”教材,而不是在“用”教材,導致教學缺乏彈性和選擇性,限制了對學生的語言輸入及運用能力的培養。
3.教師資源匱乏,教師素質有待提高
參差不齊的師資隊伍影響了英語教學質量。很多學校雖然在開設英語課程上趕上了潮流,但是英語教師的素質問題上卻遠遠達不到水平。很多學校不愿意多花錢去請專業的英語教師,而只是由原來的語文或者數學老師兼任,他們的英語教學只是憑借自己以前讀書時的基礎,上課時常常會出現一些明顯的錯誤。這些錯誤對孩子的影響是持續一輩子的。同時,繁重教學任務、巨大的工作量致使教師的主要精力只能放在語數兩門課上,對于英語教學往往是有心無力。再者,學校的英語教師就像體育老師一樣,沒有評優先進的資質,這也極大地挫傷了他們的教學積極性。因此要使小學英語教學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也是關鍵。
4.傳統的教學方式不符合學生的學習發展
教學方法的失誤使得學生學習起來事倍功半。英語對學生而言是一門新的語言,很多老師對此也不熟悉,更別說學習過什么系統的教學法。很多人只是在自己初高中的英語學習過程中學習英語,學習英語只是為了考試,于是就創造了一些自以為是的英語學習方法。如有些老師在教授英語時不教音標,認為音標太難,孩子們聽不懂,于是就教孩子們在英語單詞下標記相似的中文讀音,他們以為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快更好的記住單詞的讀音。如“blue—”,老師就讓學生在單詞下面寫上“不路”兩個漢字。還有一些老師采用的是什么形象記憶法,如“chill”可以拆成以下方式:“ch+i+ll”,“ch”與“吃”同音,“I”就是我,“ll”就是兩根冰棒,說冬天里我吃了兩根冰棒,所以非常寒冷。表面上,學生是記住了這兩個單詞的讀音或意思,但是卻與英語的系統區分開來。殊不知,這樣不但讓學生把單詞和意思、讀音區分開來,更使學生在今后系統學習英語的過程中無法適應,使得他們在今后的學習中很難糾正過來。
三 小學英語改革的幾個方面
要想徹底改變小學英語教學的弊端,把小學英語從“開課”到“開好課”轉變,我們應該對其做出一些改革,使其更適合小學生的學習。
1.教材的編號
教學要以學生為本,所以編寫教材不能脫離學生的實際情況。一本好教材或一篇好課文會對孩子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因而在編寫教材的過程中精心選材是非常重要的。同時,一名優秀的教師要善于根據教學實際以及當地情況,對教材進行適當補充、刪減,使教學富有個性化。如果照本宣科,自然不會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應在熟悉并吃透教材的前提下,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對教材的選擇和運用進行創造性的發揮,以教材為本,把教材用活。
2.提高專業教師的師資水平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的專業水平、教學藝術以及活動組織能力等都將直接影響到小學生英語學習的質量。研究表明,在小學階段開設外語課程是否成功,兩個因素起著決定的因素,即外語教師的外語能力和對低齡兒童的教學能力。這兩個能力的根本都是教師。因此小學英語教師除了必須具備普通教師應有的思想道德素質、心理素質等人文素養外,還必須具備語言教師應有的文化素養,具備較強的英語聽說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要有比較純正標準的語音、語調,會運用各種形體語言與小學生交流溝通,能把英語教學內容以歌謠、游戲、圖片等形式表現出來,這樣的老師才稱得上是一名合格的老師。然而要提高師資,首先必須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聘請英語專業教育人才作為英語專任教師。優秀的老師必須要參加過英語專業的系統學習,對英語有更深的了解,教育專業的老師更懂得學生的心理,更清楚學生學習的方式方法。小學是一個基礎形成的階段,是興趣培養的階段。學生將來學習的好壞,很大程度上都跟年少時打下的基礎有關。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加強在崗培訓,讓他們能學好英語、教好英語、鉆研英語課堂,給英語課堂注入新鮮的活力。
第二,積極開展英語教研活動。小學英語教學缺乏互助的環境,學校沒有教研小組,許多英語教師在教學中遇到困惑,卻找不到解決的途徑,只能獨自思考。建議各學校應該加強溝通交流,積極開展英語教研活動,幫助學校搞好英語教學工作,做出科學的分析和決策,把成功的經驗加以推廣。
第三,教學方法手段的改進小學英語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是培養小學生會聽、會說的能力。學生通過聽來加深對所學語言的感性認識,在聽的基礎上開展說的練習,只有聽得仔細,模仿得認真,才可能說準、說好。雖說對小學英語的要求不高,但如果學生缺乏興趣,那就算有再好的老師和教材都是無濟于事的。因此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我們應該摒棄舊的老師教、學生學的方法,從學生的興趣出發,改變教學方法和手段。要讓學生學好這門課,首先要從他們的興趣出發,有了興趣,才能事半功倍。孩子們最大的興趣就是玩,通過玩,他們能學到各種知識,英語也不例外。教師在實施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要自始至終把激發、強化、維持兒童學習英語的興趣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充分考慮到學生活潑好動的生理特點以及他們強烈的求知欲、好奇心、自我表現欲、爭強好勝的競爭心理等特點,充分利用教材,充分發揮自身的教學特長,組織多種多樣的興趣活動來激發和吸引學生,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充分發揮,使他們在輕松活躍的英語課堂氛圍里進行聽、做、說、唱、玩、演、讀、寫等語言實踐活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一旦被激發并能長久維護,學習就會變成一種積極的、自覺的行為,英語學習就有了良好的開端。例如,要講“Whenis your birthday?”這一節時,老師可以稍微對上課時間進行調整,老師帶領同學們首先送給他一首生日歌,在任務完成之后,又設置了學生課堂自我評價,讓同學們將在手工課中剪出來的小五星等貼到光榮榜上,可以看出,這個活動雖然簡單,但它將語言學習與智力訓練、音樂、運動、手工制作和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有機地融合在了一起。
四 結束語
隨著英語教學的普遍以及大家對小學英語的重視,筆者相信,小學英語的教學一定可以越來越規范,使廣大的小學生能更多地體會到英語學習的樂趣,學到更多的知識,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積極推進小學開設英語課程的指導意見(教基〔2001〕2號),2001.1.18
[2]陳治安.英語教學的現狀與發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黃濟、勞凱聲、檀傳寶.小學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