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從閱讀教學、作文教學、朗讀教學三個方面簡單論述賞識教育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所起的作用,給語文課堂帶來的小小變化,從而呼吁語文教師重視賞識教育在語文課堂上的運用,并投入到賞識教育的研究中來。
【關鍵詞】語文課堂 教學 賞識教育 應用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4-0109-01
筆者從事了十八年的語文教育教學工作,因此深深感受到作為教師最大的責任應是不斷發掘學生身上的優點,而不是指出學生身上的缺點和不足。因為人性中最本質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賞識、尊重、理解和愛。賞識教育的特點就是注重學生的優點和長處,讓學生在“我是好學生”的心態中覺醒,從而不斷完善自我,突破自我。我覺得在中學語文課堂上教師應在“如何給予學生更多的賞識”這方面下大工夫。
一 在閱讀教學中,讓學生在賞識中找到自我
大家都知道“一千個讀者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道理,閱讀本身由于個人的理解感受、人生經歷等的差距,對于文本的理解會有很大的差別,我們教師可能會在閱讀教學師生問答中遇到學生們五花八門的答案,對于這些答案,老師要給予肯定,即使有些學生回答的幼稚、膚淺、甚至有些片面、錯誤,我們也切忌“一棒子”打死,要多發現其閃光點,應當給予熱情鼓勵、引導、用心呵護學生那熠熠生輝的思想火苗,這樣對學生的影響將是巨大的。比如在教學蒲松齡的《山市》時,我讓學生自主學習生字、詞后,就提出了四個問題:(1)作者描繪山市時,是以什么為序呢?(2)作者是怎樣描繪山市的變化的?(3)山市的變化是很快還是緩慢的?從文中的哪些詞語可以看出來?(4)文中用哪些修辭方法對山市景象進行了描寫?要充分發揮全班所有學生的主動性,就要區別對待,給他們提出問題和回答問題的機會。對于差生我只讓他們回答(1)、(3)兩題,而對于優等生,我就讓他們回答(2)、(4)兩題。同時我再加以適當贊賞,特別是對差生,鼓勵其大膽發言,對其發言給予特別肯定,肯定他們積極思考回答問題,肯定他們能圍繞問題到課本中找答案,這樣逐步減輕差生的心理壓力,讓他們也嘗試到成功的體驗,從而形成全班學生都能主動思考問題、爭著回答問題的氛圍。有的學生沒有圍繞老師設計的題目思考課文,他會提出自己對課文內容的一些其他想法,老師要尊重他們的感受,課堂有時間則可以提出來大家共同探討,課堂沒有時間則鼓勵他們寫下來,課后圍繞問題進行深入探討,從而也使語文的學習由課內延伸到課外,培養其探究能力。課堂中,我們教師對學生提出問題、回答問題都能給予合理的肯定與鼓勵,讓學生發展自己的思維,獲得審美的體驗,收獲成功的喜悅,從而提高語文課堂閱讀的質量,也讓我們的語文課堂變得鮮活生動,富有生機與活力。
二 在作文教學中,讓學生在賞識中展現個性
作文教學,學生如能得到教師的賞識,無異于為學生打開了一扇提高寫作水平的大門。而現實中的作文教學,為了應付考試,教師過多地講解作文技巧,學生則用大篇幅的文字進行模仿寫作,而筆下的文字則脫離了他們自己內心真實的感受,失去了鮮活的生命和色彩。針對這種情況,我在進行作文指導時,首先結合他們的寫作特點,要求他們寫真事抒真情,告訴他們“文貴乎情”,只有真情才能感染人、打動人。要求他們課后寫日記、寫周記,不許胡編亂造,要寫生活中的本真,對作文中那些雖然篇幅短,文字并不華美,但字里行間流露著真情的作文給予隆重表揚,并拿來與全班學生進行分享。在批改作文的時候,我的評語總以鼓勵為主,委婉地指出學生作文中要特別注意的一兩個問題;在評講作文的時候,允許學生有不同層次的發展,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都給予表揚,盡一切可能抓住每位學生作文中的優點加以鼓勵,以喚起學生寫作的熱情和自信;賞析他們寫得好的句子、使用得準確的詞語、寫得好的開頭或結尾等;處處做到以賞識的方式改變學生作文中的一些缺點;這樣效果往往會比較好,學生的寫作興趣及寫作能力得以同步提升。
三 在朗讀教學中,讓學生在賞識中欣賞自我
我在教學《行路難》時作如下設計:在介紹完詩人李白寫作《行路難》的具體背景后,讓學生進行配樂誦讀比賽的環節,看誰能讀出詩歌的音樂美,讀出詩人在詩歌中表達出跌宕起伏的情感。學生都感到新奇,躍躍欲試,在音樂聲中,學生的誦讀仿佛讓大家再次看到了一幅幅美麗的畫面,體會詩人在苦悶中仍然堅信自己的理想會得以實現的心路歷程,誦讀中,他們結合自己的人生體悟,朗讀中各具特色。作為教師,我逐個加以點評表揚。而在緊張的比賽中詩句逐漸為學生所熟悉、牢記,詩歌的情感也慢慢滲透到每一個人的心里,老師在此基礎上,在不斷加以點撥指導。在這表現自我的詩歌朗讀舞臺上,學生不但提高了自身的朗讀水平,而且在無形之中增強了自信心。而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不斷鼓勵、促使學生不斷進行探究,在探究中發現自我,收獲喜悅。
賞識是一種理解,更是教師發自內心對學生的激勵與表揚。前蘇聯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兒童憎恨的是任何時候也不能從他那里得到表揚和承認的老師。”賞識教育是在承認差異、尊重差異的基礎上產生的一種良好的教育方法;是幫助學生獲得自我價值感、發展自尊、自信的動力基礎;是讓學生積極向上,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徑。只要在課堂上能夠真正理解學生、尊重學生、賞識學生,我堅信學生的智慧之門一定會被打開,思維之花一定會綻放得絢爛多彩!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