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聲母教學是普通話語音教學的重點,同時又是難點。語音是口耳之學,通過口授耳聽,稍縱即逝;發音器官隱蔽,看不清摸不著,學生學習發音時只能跟著感覺走、機械模仿。本文主要分析了幾種教學普通話聲母的分類和發音的方法,能使學生學得生動有趣、記得輕松牢固,教學效果顯著。
【關鍵詞】聲母教學 類推法 比喻法 實驗法
【中圖分類號】G4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4-0111-01
聲母教學是普通話語音教學的重點,同時又是難點。因為這部分知識理論性強、知識點多,學生不易記憶,若采用理論講解、強化記憶的常規方法進行教學,效果會很不理想。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采用以下方法教學普通話聲母的分類和發音,學生可以學得生動有趣、記得輕松牢固,教學效果顯著。
一 利用類推法講解聲母的分類
類推法就是對照某一事物,推出跟它同類事物的一種推理方法。在講普通話聲母分類時,我就運用了類推法。
普通話有21個聲母,它們可以根據不同的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來分類和描述。
1.根據發音部位的分類
根據聲母發音部位的不同,也就是發音時阻塞或阻塞位置的不同,可以分為雙唇音(b、p、m);唇齒音(f);舌尖前音(z、c、s);舌尖中音(d、t、n、l);舌尖后音(zh、ch、sh、r);舌面音(j、q、x);舌根音(g、k、h)七類。
2.根據發音方法的分類
根據聲母的發音方法,又可以從三方面進行分類:第一,依據形成阻礙和消除阻礙的方式不同,把聲母分為塞音(b、p、d、t、g、k);擦音(f、h、x、s、sh、r);塞擦音(j、q、zh、ch、z、c);鼻音(m、n);邊音(l)五類。第二,依據聲帶是否振動,把聲母分為清音(b、p、f、d、t、g、k、h、j、q、x、zh、ch、sh、z、c、s)和濁音(m、n、l、r)兩大類。第三,根據氣流的強弱把聲母中的塞音和塞擦音分為送氣音(p、t、k、q、ch、c)和不送氣音(b、d、g、j、zh、z)兩類。
若用語言對一個聲母的發音進行描述,最多可達四項,如聲母b的發音描述為:雙唇、不送氣、清、塞音。學習時學生就問“b”怎么既叫雙唇音、又叫送氣音、又叫清音、又叫塞音;考查時腦子里更是一團亂麻,分類標準和具體類別對不上號,答非所問。如問從阻礙方式看“b”屬什么音(應為塞音),學生就有可能回答屬清音、或屬不送氣音。為解決學生聲母類別混淆的問題,教學時,我先問學生一個問題“我是誰?”,學生通過討論歸納,發現這個問題有很多答案:在學校,我是班主任,我是老師;在家里,我是丈夫,我是爸爸……到底我是誰,答案得根據問話去確定。最后我話題一轉:同樣的,要知道一個聲母屬什么音,關鍵是要看準提問是從哪個角度、哪個方面。這樣,通過類推,運用學生身邊的熟悉事理來講解復雜的聲母分類,就可化難為易,學生輕輕松松記住了這一知識點。
二 利用比喻法教塞音、擦音、塞擦音的發音
若按教材講解塞音、擦音、塞擦音的發音方法,專業術語多、理論性強、比較抽象,學生不易理解和掌握。教學時,我采用打比方的方法,把抽象的知識形象化,這樣就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具體做法是:用窗戶來比喻氣流受阻的上下部位,用風來比喻氣流。兩扇緊閉的窗戶,被刮來的大風沖開,這樣發出的音是塞音;兩扇窗戶閉著,風一刮來,窗戶吹開了一條縫,風從窗縫中摩擦進來,這樣發出的音就是塞擦音,即先堵塞后摩擦發出的音;擦音是兩扇窗戶沒關緊,留了一條縫,風從窗縫中摩擦而發出的音。
三 用試驗法學清音、濁音和送氣音、不送氣音
試驗法就是讓學生試一試,體驗一下聲母的具體發音。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親身感受,對每個聲母的發音體會就很真切、實在,對知識點的記憶就牢固、持久。同部位的清音和濁音比較試驗:以雙手的手掌緊扣雙耳,連續發本音sh→r→sh→r……發濁音r時,就可聽見嗡聲,表明聲帶振動;發清音sh時,聽不見嗡聲,表明聲帶不振動。送氣音不送氣音比較試驗:拿一張一寸見方的薄紙,捏住一角,放在嘴前,發不送氣音時紙片掀動很小,發送氣音時,紙片有明顯掀動。或是將手掌心對著嘴部,發送氣音時,會感覺到有一股氣流噴出來,發不送氣音時,會感覺不到有氣流。
總之,聲母教學的方法很多,但無定法,只要我們根據學生實際,根據學校實情,采取高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學會、會學,就達到了我們教學的最佳目的。
四 結束語
平常教學工作中我還特別注重聲母發音的講解與訓練,主張學生用自己的方式記憶字形,重視寫的指導,多以游戲的形式激活學生思維,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我還讓學生自己編兒歌、唱兒歌,由此記住聲母。孩子們不喜歡接受性學習。因此啟發孩子們自己編兒歌,可以讓學生體驗成功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教師的角色也由“領唱”變成了“伴奏”,把舞臺讓給了學生。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