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部長周濟在思考全國優秀教師師德報告團五位教師的模范事跡和重慶開縣優秀群體先進事跡之后,寫下了“愛與責任——師德之魂”,這是對新時期師德內涵作出的新的概括和闡述。陶行知先生曾說過“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些話說來容易做起來難,看似很簡單的道理,卻蘊含無盡的人生道義。回顧自己的從教生涯,認為師德中“愛”是根本所在,教師應從熱愛學生做起,做愛的傳播者。學生的成長不僅需要我們給他們陽光、雨露,更需要我們火熱、真誠的心。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愛,就沒有責任。在與學生的不斷接觸、不斷磨合中時時提醒自己說“不要吝嗇自己的愛”。
我認為首先應該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走進教室,走進學生,做學生的朋友與知己,做一個“愛”的使者,用愛教書,用心育人。
一 學會賞識,走進學生的內心
人性中最本質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賞識。因此,教師的心里應充滿陽光,堅信每個學生都有優點,甚至要將學生目前的缺點看成是未來的優點。哪怕僅僅只是星星之火,也要及時地鼓勵、表揚,以促其形成燎原之勢。讓學生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態中不斷成長,向著更高、更遠、更美好的目標努力!只有這樣他們才能認識到自己優點、才能發現自己的潛能、才會努力、才會進步。老師的每一句贊語、每一次表揚,對學生都是一種激勵。即使是差生也要創造條件,使他們有機會展示自己,使學困生在“表揚→努力→成功→自信→再努力→取得更大的成功”的過程中形成學習上的良性循環,不斷萌發上進的心理。
二 學會寬容,讓學生信服
魏書生說:“學生不管多么難教育,畢竟是青少年,其內心深處一定有一個廣闊的世界,而世界必然是假惡丑與真善美并存的。教育學生時,要力爭不站在學生的對立面,讓學生怎樣,不讓學生怎樣。而要力爭站在學生的心里,站在其真善美那部分思想的角度提出:我們需要怎樣,我們怎樣做才能更好。這樣,學生會感到你不是在訓斥他,而是在幫助他。”對待學生的優點,要用“放大鏡”;對待學生的缺點,要用“縮小鏡”,以寬容的態度處理學生的錯誤。
無數成功的教育教學實踐證明:寬容是一種偉大的力量。曾經有個學生因個人愿望沒有得到實現,頂撞了老師。這位沒有作任何解釋,而是給她寫了一首小詩:“土地寬容了種子,擁有了收獲;大海寬容了江河,擁有了浩瀚;天空寬容了云霞,擁有了神采;人生寬容了遺憾,擁有了未來。”學生看了這首詩,悟出了一些道理,并承認了自己的錯誤。
當教師后我經常反思自己,是否有哪些行為做錯了,哪些做得不太合理,常常發現自身還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對于班中愛搗亂的學生我開始不問原因,總是批評,有時語言還很過激,學生有時候還還嘴,使自己和學生都下不了臺,這樣做的效果很不好。后來我用談話代替批評,站在學生的角度去分析問題,讓學生提出解決方法,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現在我在處理犯事學生時,總是提醒自己:我是個教育工作者,負有教育孩子責任,應用平和的心態,寬容學生,用積極的態度引導學生,用自己的陽光熱情感染學生,以滿腔愛意滋潤學生。
三 嚴愛結合,讓學生敬重你
一名優秀的教師不能一味地對學生嚴格要求,最重要的是應有一顆愛心,用愛心感染學生,使他們懂得愛與被愛,心存感激,學會關愛他人。現實中往往愛好學生易,愛后進生難。我就要求自己不僅要愛“小天鵝”,也要愛“丑小鴨”。既要嚴格要求學生,又要愛護有加,采取學生能夠理解、接受的方式對待學生,即嚴愛結合。第一,在尊重關愛的基礎上對學生提出嚴格要求。“沒有規距,不成方圓。人活在世上都要接受一定的約束,老師正因為愛護你們,才要對你們嚴格要求。”我經常對學生這樣講。對作業我嚴格要求學生認真完成,堅決杜絕不做、抄襲、應付等現象,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其成績不斷提高,我所執教的班在每次考試中都能名列前茅。第二,在嚴格要求的過程中去關心、理解、愛護學生,努力創造條件,使他們獲得成功,并且做到愛的得體、嚴而有理、有度、有方與有恒。在學生違反紀律時,不能只是批評,更多的應是誘導學生,使學生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讓他認識到他的行為會對他人、班級造成的不良影響。這樣一方面可以避免學生的抵抗情緒,另一方面也可增進師生間的感情,糾正學生不規范的行為。第三,在學生面前,應做到為人師表,表里如一、身體力行、以身作則,贏得學生的尊重。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學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因此為人師表者要努力擺正自己做人的目標,使自己真正成為學生的表率。
教師就要甘于奉獻,心甘情愿地為學生付出自己的愛心。愛,給了學生希望;愛,給了學生動力!愛是教育事業的主旋律,教師的愛是孩子們的雨露,沒有愛,沒有責任感,最光輝的事業也會黯然失色。愛是教師美麗的語言,教師是愛的使者,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教師要善于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當做學生的朋友。“您若變成孩子,便有奇跡出現;師生立刻成為朋友,學校瞬間成為樂園。”用我們熱情、誠懇的胸懷,喚起孩子們的興趣、激情,贏得孩子們的信任,讓師生敞開心扉,去感受課堂中生命的涌動和成長,讓我們致力于探索、創造充滿情感的課堂氣氛,使學生獲得多方面的滿足和發展,使教師的勞動里呈現出創造的光輝和人情的魅力。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