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有了濃厚的寫作興趣,那么他們就會積極主動地去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如何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點入手。
1.抓住課文范例,尋找讀寫訓練點
教師在教授課文時可讓學生一邊觀察事物的特點,一邊學習遣詞造句。以教學《翠鳥》一課為例,課文共寫了翠鳥外形美和行動快兩方面的特點。第一課時教師可讓學生先通讀整篇課文,然后精讀課文的第一部分,待學生讀懂以后,可當堂出示幾種小動物的標本,指導學生觀察,然后讓學生仿照課文第一部分的寫作方法,有條理地寫出一種自己喜愛的小動物的外形特點。有了課文范例和眼前的直觀物像,學生就可以才思敏捷地寫出一個精彩的描述性小片段。第二課時讓學生精讀第二部分,當教學到“翠鳥鳴聲清脆,愛貼著水面疾飛,一眨眼,又輕輕地停在葦稈上了。”這句時,教師可引導學生:(1)先讓學生自讀,然后說出翠鳥的特點;(2)讓學生找出說明翠鳥動作快的詞語。(3)請學生將“一眨眼”換個詞語來表達,再讓學生體會一下哪個詞最恰當,并說出理由;(4)讓學生繼續到下文找出描寫翠鳥行動快的語句,再讓學生用一個表示翠鳥行動快的詞語概述課文這句意思。(5)請學生觀察教師即興表演一個魔術動作,然后讓學生用一個表示快速的詞語口述剛才的情景,學生將會饒有興趣地爭相表述。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興趣,又讓學生得到了語言的訓練。課后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根據剛學到的寫作方法作一些小的練筆,久而久之,必將能夠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
2.鍛煉學生觀察生活現象
魯迅先生曾說:“如果創作,第一須觀察。”由此可見觀察同創作之間的重要關系。讓學生學會觀察十分重要,教師應當指導學生有意識地觀察,列出觀察提綱。如觀察下大雪的情景,讓學生觀察雪花的形狀是怎樣的、雪花是怎樣落下來的等,并要求將觀察所得用恰當的語言記錄下來。這樣,通過一次次有意識的觀察訓練,學生就會逐漸養成勤于觀察和善于觀察的習慣。經過細致的觀察了解,他們不僅能夠按照真實情況去描寫,而且還寫出了自己獨到的發現。
3.培養學生養成寫日記的習慣
由于日記的內容廣泛,學生可以寫自己生活中感興趣的事,也可以寫自己在某一方面的收獲、體會,還可以寫自然界中的風霜雨雪、日月星辰、花鳥蟲魚等,這些內容,很容易讓學生接受。這一過程可以體現對學生認識能力以及語言文字表達能力進行培養的一體化,是最易實現作文教學的理想方法。
教學實踐證明,只要能調動學生觀察生活的興趣,使他們產生發自內心的表現和創作欲望,就能讓學生充分品嘗到作文的樂趣。
二 評與改相結合
正所謂“玉雕為飾,文改為章”,作文評改也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一個重要環節。
1.教師示范評改
教師應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自我評改的能力,讓學生掌握一套修改作文的方法。如在引導學生學習修改作文的初始階段,老師要做好示范,并把講評與修改結合起來,用彩筆修改給學生看,同時簡要地說明修改的理由和方法。通過講評,指導學生了解這次習作主要改什么、怎么改。讓學生從老師親自修改演示中,具體而直觀地感知評改的一般方法和技巧,為學生修改作文鋪好路,架好橋。
2.學生個人評改
在學生個人評改這一環節亦可分為兩個步驟:
第一,修改底稿。方法包括自我檢查修改、四人小組協改、家長指導修改三種:(1)自我檢查修改。在學生完成初稿后,讓學生運用已學會的規范的修改符號,對自己的文章進行修改。(2)四人小組協改。待學生自我修改完成后,將學生每四個人分成一組,然后讓同組學生相互閱讀批改,共同分析每篇作文的不足之處和改進方法。(3)家長指導修改。平時可讓學生把自己的作文交給家長指導修改。
第二,評價習作。待學生將底稿修改完成后,再對其習作進行評價。方法包括學生感情朗讀、四人小組互評、學生自評總結、學生改后教師再評、家長再評:(1)學生感情朗讀。教師評改完后,挑選學生習作中比較好的章節,讓學生自己上臺朗讀,并說出構思過程。(2)四人小組互評。四人小組成員給本組的其他三位同學的習作寫出評語。通過評價活動增強學生的參與學習意識,調動學生的積極性。(3)學生自評總結。指導學生作小結,肯定自己的閃光處,查找不足,提出整改的方法。(4)學生改后教師再評。教師以對話的形式寫出評語,劃分等次。(5)家長再評。一篇作文經過這樣的修改,再讓家長過目、簽字。
寫出一篇篇真實優美的作文,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將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與反復的修改打磨有效地結合起來,再經過長期堅持不懈的指導和訓練,就有可能獲得豐碩的成果。我相信經過長期指導和訓練的學生們一定會擁有一雙慧眼,發現生活中采擷不盡的題材,進而寫出文思雋永的絕妙文章。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