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形勢,新教育,現代教育手段越來越先進,多媒體教學走進課堂,甚至大有占領課堂之勢。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應該理性思考該如何運用多媒體。
【關鍵詞】多媒體 提高效率 學生主體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4-0137-01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網絡與信息更新加快,不可避免,現代教育教學活動中多媒體應用已經成為一種趨勢。多媒體是20世紀90年代發展起來的新技術,它是一種把文本、圖形、視頻圖像、動畫和聲言等運載信息的媒體集成在一起,并通過計算機綜合處理和控制的信息技術。多媒體技術是信息領域的又一次革命,在教學上,它既能向學生快速提供豐富多彩的集圖、文、聲于一體的教學信息,又能為學生提供生動、友好、多樣化的交互方式。在有的課堂上似乎有成為主流之勢,那么,作為教師,我們應認真反思多媒體在日常教學中的運用,利用好這把雙刃劍。
一 多媒體教學的優勢
1.有利于增加課堂容量,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多媒體課件能將授課內容、教學目標以完整的形式呈現出來,這樣在一定程度上能節省教師的板書時間,以便有更多時間進行講解、與學生交流,教師可以較容易地使用和支配更多的信息資源,擴大了教師對教學資源的控制范圍,并且為教師主導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幫助。教師通常有這樣的體會:在課堂教學中,有許多傳統教法所不能完成的任務,而多媒體可以完成。尤其在講解基礎知識時,可以提供大量的知識鏈接,學生能橫向比較,對知識點形成完整、鮮明的認識。
2.有利于創設情境,提高教學效率
多媒體課件以圖、文、聲、像并茂的方式進行形象化教學,彌補了傳統教學在直觀感、立體感和動態感方面的不足,為教學帶來了質的飛躍,提高了課堂效率。因為,它能形成敏銳的感官刺激。一堂課40分鐘,學生的注意力,興奮點也不可能都集中于老師的講解上,并保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上,這與學生的生理、心理、年齡等特點有關。他們對單一的語言文字講授理解較困難,因此注意力會不自覺地分散,而在此刻適時適度地插入涉及重點內容的動畫演示、錄像、音樂,使一些抽象的內容形象化、直觀化,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求知欲,讓他們的思維始終處于興奮狀態。
綜上所述,多媒體教學給傳統課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不僅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而且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
二 多媒體教學存在的不足
然而,據調查顯示,過多地利用多媒體教學不利于學生的推理能力、分析判斷能力和創作能力的提高,有時甚至導致學生產生視覺疲倦,失去學習興趣。
1.過多依賴多媒體教學,反而達不到最佳教學效果
其原因一方面由于課件制作水平參差不齊,甚至很粗糙。據某機構調查顯示,57.63%的學生認為該校教師的多媒體課件制作缺乏新意,形式呆板。另一方面有些老師教學方法滯后,教學水平有限,上課時照“屏幕”宣科,缺乏師生教學情感的交流,單調乏味,課堂氣氛不夠活躍,難以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了課堂的教學質量。
2.多媒體教學課件制作占用了教師過多的時間和精力
有些老師為了追求教學內容的豐富多樣,花費大量精力去尋找視頻、圖片等素材,無形中占用了大量的備課時間和精力,擠占了原本用來研究教材教法的時間。這種做法有舍本逐末之嫌,長此以往,則不利于教師專業知識的積累和教學水平的提高。
三 運用多媒體課件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1.應加強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
任何有效的教學活動都必須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只是“導演”。因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機械、單純地操縱電腦,應適當走動,及時發現學生的反應,細致觀察學生,盡量多關注學生的感知、情感等方面的變化,用體態語言、面部表情及口頭提示等與學生交流教學信息,把教學經驗、教學思想、學生的學習特點與多媒體技術巧妙結合,不能只考慮知識的呈現和多媒體能否運行,更要注意學生的感受,這樣才能有效果。
2.多媒體與板書相結合
任何教學的媒體都有其優劣,教師應根據教學需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把多媒體與其他的教學方式有機結合。教師可根據學生的不同回答隨時調整、修改板書的內容。如果用了多媒體來代替黑板,就會影響學生視覺感知的一貫性,影響學生對整節課教材重難點的把握。
3.要給學生留下創造思維和發展動手能力的空間
在課堂教學中,多媒體展現思維過程不可過于具體,要給學生適度留白,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讓抽象思維和創造想象能力得到協調發展。
總之,教師首先應明確自己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和作用,始終把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多媒體教學僅僅是輔助教學手段,不能代替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基本職責,喧賓奪主只會適得其反。因此,不管將來的多媒體科技多么先進,教師始終要站穩講臺,學生永遠是主體,教育的本質才能充分體現。
〔責任編輯: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