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培養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需要從低年級入手。教師努力增強數學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充分調動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信心,讓學生從消極被動的學習轉變成為積極主動的學習,并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找到快樂。
【關鍵詞】小學數學 培養 學習興趣 教學方式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4-0138-02
學習興趣是一種促進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對學生來說,學習興趣就是學習的動力源泉。小學低年級學生因為注意力不集中,自我約束力差等缺陷,學習數學比較困難,而培養積極的學習興趣則有助于彌補這些缺陷,提高他們的數學學習積極性。因此,從小學低年級入手培養學習興趣是提高小學生數學學習效率的重要途徑。
一 鼓勵式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心
莎士比亞曾說過:“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缺乏自信是失敗的主要原因。”自信也是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第一步,缺乏自信的學生是無法真正培養出學習興趣的。
小學低年級學生心思純凈而敏感,他們渴望得到家長、老師等他們認為很重要的人的認可,因此,充滿關愛的鼓勵式教學是最有效的提高自信心的方式。教師要充分運用鼓勵式教學方式,讓低年級學生相信數學很有趣,相信自己能夠學好數學。
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進行鼓勵式教學的地方有很多,如在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提問時,對回答正確的學生要給予表揚,對回答不正確的學生也要給予鼓勵。也要經常關注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況。課下可與學生進行平等對話,對學習較差的學生進行心理引導和教學指導,讓他們真實感受到教師的關愛。批改作業時寫上“做得不錯,繼續保持!”“再接再厲,要加油哦!”充滿關愛的話語也是一種向學生表達關愛、提高學生學習自信心的方式。
此外,教師應該明白,區別待遇會打擊學生積極性和自信心。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在教學過程中投入相同程度的熱忱和關愛。
二 保持學生好奇心,啟發學生的求知欲
小學低年級學生保持著孩子固有的特點,貪玩、好動、充滿活力,他們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擁有著無限的探索欲望。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要好好保護孩子的這份好奇并對其進行合理的引導,進一步啟發他們的求知欲。比如在教一年級的學生數數時,教師可以根據小學生對色彩豐富、可愛乖巧的東西充滿好奇的特點,將數字卡片做成小動物、小星星等可愛的形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對卡片上的數字產生了解和認識的欲望,然后利用卡片教導學生記憶不同的數字,讓學生對數字與卡片圖形產生相關的形象記憶。最后,再借助小蘋果、卡通圖片乃至自己的手指和身邊的伙伴等道具,讓學生們進行開放性的數數練習。小學生們在進行“我們的左手有幾根手指”、“教室里有幾位小朋友”的數數練習中初步培養了合作和參與意識,還對身邊的同學和老師有了初步認識。
三 “寓教于樂”,提高學生的學習樂趣
人在心情愉悅的時候可以接受枯燥乏味的學習,并在學習中找到樂趣。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有助于讓低年級學生保持愉悅心情,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下培養學習興趣。“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是教師增強數學教學趣味性的重要手段,不僅可以增強數學教學的趣味性,還能讓學生在學習中找到樂趣,樂在其中。如小學二年級加減應用題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充分應用“寓教于樂”的方式,先創設情境將應用題的文字內容形象化,使學習的過程像做游戲一般愉快,讓學生積極愉悅地參與其中。在講解“從花上飛走了36只蝴蝶,又飛走了25只,兩次飛走了多少只?”一題時,教師先用鮮花和蝴蝶的圖片或者蝴蝶從花朵上飛走的視頻影像等將應用題變得生動有趣,也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畫面中來。然后引導學生觀察畫面,再通過“畫面上有多少只蝴蝶”、“第一次飛走了多少只”等問題進行啟發引導,讓學生自由發言,找到令自己感到愉快并有興趣的內容。在學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后,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向解答應用題的方向靠攏,問學生“怎樣計算兩次飛走的蝴蝶一共有多少只?”引發學生間的自主討論,讓學生開動腦筋找到解決辦法并且大膽發言。然后將學生提出的解決辦法羅列到黑板上,找到正確的解題方法。
四 掌握目標學習法,提高學生學習能力
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可以使學習變得更加輕松,也能激發學生進行更深層次學習的興趣。美國心理學家布盧姆所倡導的目標學習法正是這樣一種科學高效的學習方法,可以最大程度地發揮人的潛力。從小學低年級學生開始,掌握和訓練目標學習法是培養學生數學學習積極性的重要手段。
小學低年級學生還沒有足夠的能力給自己制訂科學的、合理的學習目標,進行實際教學工作的教師是學生的最佳幫手。如低年級學生學習二年級的連減應用題時,數學教師就可以根據目標學習法的要求,參考教學目標和小學生的學習理解能力,確定這一課時學生的主要學習目標是初步認識兩步連減應用題的結構,即在教學完成后能自己分析出“一輛空調車上有42人,中途下車8人,又上來16人,現在車上有多少人?”這類應用題的解決辦法。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還要引導學生對這類應用題確立分階段的學習目標。
教師讓學生帶著目標學習,每完成一個階段性目標的學習后,再給予學生適當的復習和總結時間,加深記憶。不僅可以讓學生清楚地了解到每一個學習目標的實現過程,也在學習過程中逐步培養自己制訂學習目標的能力,學習更加得心應手,學習的興趣也愈發濃厚。
五 增強實用性,提高學生數學應用能力
學習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掌握能力并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去。從小學低年級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需要讓學生從小明白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實際作用。小學生具有極強的模仿能力,他們渴望將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從社會的大環境中獲得更多的樂趣。讓低年級學生了解到數學不只是枯燥的課堂教學課程,還可以應用到生活中多個領域,可以讓小學生對數學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愿意主動學習。
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師可與學生家長進行溝通,根據學習進度制訂符合標準的課外實踐活動計劃。如在低年級學生學習“數一數”物體數量的課程內容時,讓家長帶著孩子周末出游,數一數出游時看到的實物的數量,在娛樂的過程中加深知識點的印象。或者在學習加減法的同時培養孩子的購物能力,讓孩子在購物時用加減法來計算錢的總數和找零的數目等。這種方法不僅可以提高數學知識的實用性,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助于加深家長和孩子間的感情,可謂一舉多得。
其實,不同的學習環境下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方式也有所差別。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具體途徑還需要小學低年級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和愛心,不斷探究,才能真正找到最適合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方式。
參考文獻
[1]于洋.如何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J].神州,2012(6)
[2]低年級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EB/OL].http:// ww
w.51test.net/show/2005208_2.html
[3]《如何培養學習興趣》編寫組編.如何培養學習興趣[M].廣州:廣東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0
[4]劉宣宣.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培養初探[J].世界華商經濟年鑒,2011(11)
〔責任編輯: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