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多媒體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運用,以及學生知識面的拓寬,單一化的學科教學模式已很難適應現代學生的學習需求。如何在課堂教學中處理好教學主導與主體的關系、優化教與學的過程,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教學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積極性的發揮又取決于教師如何由“帶著知識走向學生”轉為“帶著學生走向知識、能力”,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為此,本文就高中物理教學中如何運用多媒體輔助課堂教學進行了初步的探討。
一 創設直觀問題情境,激趣引思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一切人才成長的起點。導入新課時,教師利用多媒體計算機把與學習內容相關的資源通過圖像、動畫、視頻、聲音等展現在學生面前,創設教學情境,激起學生的內在情感,喚起學生強烈的探究欲望,把認知活動與情感活動很好地結合起來。如物理“序言”課的教學,除了演示有趣的物理現象外,還可以通過電腦播放一些我國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狀況的錄像;講“機械運動”時播放地球自轉、繞太陽公轉及整個太陽系運動影像;講“慣性”時播放“小女孩腳踏香蕉皮會摔跤”的影像;講“杠桿”時,播放“兩個小孩蹺蹺板”等有趣的物理現象,學生看時如臨其境。這就激發了他們學習物理的濃厚興趣和求知欲望,激發了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動力。
二 模擬實驗情境,化靜為動,轉換觀察空間,提高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在物理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手段只能將所教內容用圖片展示,給學生的只是一幅幅靜態的畫面,不能形成系統的“有血有肉”的整體模型,這也是大多數學生在思維上存在片面性、局限性的原因。多媒體課件具有豐富的表現力,不僅可以自然逼真地表現多姿多彩的視聽世界,還可以使靜態的畫面動態展現,將一些難以用傳統手段完成的物理過程清晰、完整地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通過對感官的刺激,形成深刻的感性認識。
1.多媒體技術與物理實驗教學整合
通過多媒體技術的輔助,模擬一些在目前條件下難以完成的重要實驗,彌補常規實驗的不足,提高實驗的演示效果。如磁場的認識是高中生學習的難點。教師先做演示實驗證明磁場確實存在,然后再用Flash課件演示條形磁鐵、蹄形磁鐵周圍磁感線的分布情況,演示其周圍的磁感線是從磁體的N極出發回到S極的動態過程,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幫助學生認識磁場。
2.運用網絡技術支持下的虛擬實驗室,發揮學生自主探究的實驗能力
在傳統的物理實驗室,由于怕發生意外和造成實驗儀器的損壞,許多規章制度對學生進行了諸多限制;由于實驗條件的限制,實驗結果往往和理論不一致,甚至相反;有些實驗材料的選用和實驗產物的排出,有悖現代環保意識。這一切無不暴露出傳統實驗室的弊端。下載相關軟件平臺,虛擬實驗室,學生可通過操縱鼠標進行虛擬實驗。這種虛擬實驗室為學生提供了全方位開放性的操作環境,使學生在課堂上實現了虛擬世界的真實體驗。信息技術與實驗教學整合,能夠培養學生觀察實驗、自主模擬實驗,歸納、總結、抽象成所需知識和技能的能力。
總之,現代教育技術的演示功能與實驗教學的整合有許多益處,可解決以前實驗教學中不能解決的問題。但是必須明確它只是實驗教學的一個輔助手段,不能本末倒置。在實驗教學應用課件時也必須注意課件的科學性、實用性和技術性,注意使用的時機和頻率,使二者有機結合、相得益彰。
三 多變性、生動性,及時調動學生的注意力
在課堂教學中,能否使學生的注意力長時間地集中在教學內容上,是教學成功的關鍵。多媒體的多變性、生動性能夠將學生的無意注意轉變為有意注意,從而大大地提高了課堂效率。如在講授“慣性”時,首先通過演示實驗喚起無意注意,得出慣性是物體保持原來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馬上討論、解釋慣性現象很容易使學生產生疲勞感,這時將授課內容切換到計算機上,計算機模擬了“汽車剎車”“飛機投擲物資”等情境,通過緊張的畫面,空中飛行的飛機及飛機的轟鳴聲,立即將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回來,投入到了積極的討論中去,使課堂氣氛有張有弛。
四 多形式、全方位,改變課堂教學模式
多形式、全方位的電教媒體創設物理教學情境,并結合教師的適時點撥和推理、判斷,給學生說和做的機會,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在課堂上充分運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創造一個和諧的教學氛圍,提供大量的學習素材,教學形式一改傳統模式,學生通過“人機交互”、“師生交流”、“自由討論”等學習形式,積極主動發現要掌握的知識,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其思維也得到協同發展。整個課堂教學中,學生能動地展開認識過程、情感過程、意志過程,知、情、意、行得到相應的發展,其口語交際能力、創造能力也得到提高。
五 省時高效,解決課時矛盾
多媒體技術作為一種先進的教學輔助手段,與以前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它以其特有的文字、聲音、圖像、動畫等功能,使課堂教學更顯直觀生動,更容易突出重點、化解難點,能夠取得傳統教學輔助手段所達不到的效果,使教學內容更加緊湊、形象、直觀,擴展了每堂課的知識容量,不僅省時、省力,而且相當美觀,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時間的利用效率。
〔責任編輯: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