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許多人提倡人性化教育,只用支持鼓勵表揚的方式教育學生,不得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結果,學生生活在老師精心維系的“蜜罐”中。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云曉認為: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一種虛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負責任的教育。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學家馬卡連柯也曾指出:“合理的懲罰制度不僅是合法的,而且是必要的。這種合理的懲罰制度有助于形成學生的堅強性格,能培養學生抵抗引誘和戰勝引誘的能力?!?/p>
我看過很多有關對教育懲罰的定義,其中心理學對懲罰是這樣定義的:指為減少或消除某種不良行為再次出現的可能性而在此行為發生后所跟隨的不愉快事件。教育懲罰的目的是使學生不再犯同樣的錯誤。例如,我在處理幾個原來被列為特殊“人物”的全校最有名調皮鬼時,我開始是苦口婆心地做思想工作,并向他們說明違反紀律的嚴重性;第二次重犯,我罰寫一篇400個字左右的說明書,以書面形式認識自己的錯誤;第三次,我通知家長到校共同教育。經過一段時間,慢慢地把他們轉化,如今違紀現象大大減少了,思想狀況大有改觀,上課能遵守紀律了,并且積極回答問題,學習成績也有所提高。相反,假如我一開始就不給他們機會,完全拋棄他們,時不時在班上全體學生面前諷刺他們,批評他們,嚴重地打罵他們,不但不能使學生不再犯同樣的錯誤,反而會讓他們越犯越多,越來越嚴重,最后會因此而被迫失學。
以上的例子告訴我一個道理:教育和懲罰學生方法必須得當。我懲罰學生的方法是盡量做到公平合理,這樣才能在“罰”的過程中培育人,能使學生的某些方面從“罰”中取得進步?!傲P”不是目的,育人才是根本目的。這個學期我遇到這樣一個學生,他原來成績不錯,但上課老是睡覺,怎么提醒也不管用。下課后我讓他到我辦公室,他以為我會批評他,擺出一副很不服氣的樣子。見我只是很耐心地先問其緣由,再給他看看幾次考試的成績,并幫他一一進行對比,他開始跟我配合了,最后我再鼓勵他一定要克服自己的缺點,認真上好每一節課,珍惜每一分鐘,否則會受到時間的懲罰。我這樣做的目的就是幫他認識到錯誤所在,然后才能“對癥下藥”,達到育人的目的。
我們如何來區分教育懲罰和體罰呢?懲罰教育的出發點是以尊重愛護學生、改變學生為最終目的,是對不良行為的一種強制糾正,是以不損害學生身心健康為前提,通過使其承擔由于自身過錯而帶來的責任,達到使學生認識錯誤,以不再犯錯為目標的教育方法。體罰是人的身體類行為的一種,是針對不同的具體事件會有不同的具體行為,如罰學生面壁思過,罰做體力活,罰抄寫單詞等。
教育沒有罰這一手段,學生就無法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相反,罰則可以鍛煉學生自強的能力。我們老師在懲罰學生之前要做到以下幾點:(1)必須給學生講清要懲罰他的道理;(2)必須讓學生心甘情愿地受罰;(3)必須不讓學生的身體受到傷害。如學生不交作業要罰他在規定的時間內補上,并告訴他學生有義務完成適當的作業;亂扔垃圾的學生要罰他把所扔的垃圾撿起,并告訴他要注意學校的環境衛生;對于損壞公共財務的學生則罰他叫家長來維修,讓學生知道損壞公物要賠償的道理,這些都是必要的校園懲罰。學生能接受并且改正了錯誤的,作為老師應該及時在全體學生面前給予鼓勵表揚,使他重拾信心。這對接受懲罰的學生規范自己的行為大有益處,使其受益終身。
綜上所述,懲罰做為一種教育手段或教育方法是具有正面的教育意義的,教師教育學生過程中使用適度懲罰是有必要的。同時,我們為了達到教育學生的目的,絕不能簡單地將懲罰教育與教育上的不民主、對學生的摧殘等體罰行為混為一談,應該找到懲罰中合理的成分,合理地使用懲罰。
〔責任編輯: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