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對維修電工實訓教學中PLC應用教學進行探討,分析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改進方案,以期能對于我國職業學校的電工實訓教學的發展有指導性意義。
【關鍵詞】維修電工實訓教學 PLC應用教學 改進方案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4-0170-01
隨著社會和科技的發展,電氣技術被普遍應用于各行各業,大量的用電設備被使用,用電設備的維修行業也隨之興起,而現在的生產模式相對于原來發生了很大的改變,自動化、規模化的生產模式取代了原有的單一生產模式,生產設備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過去我們采用的繼電控制方式由于其高耗能、體積大等缺點已被淘汰。PLC是可編程控制器的英文縮寫,它綜合了自動化技術和計算機技術,控制靈活,并且當生產過程需要改變時還可以隨時對程序進行修改,所以PLC在我國工業被大范圍的應用,因此說在維修電工實訓的教學中加入PLC應用教學很有必要,對今后PLC的發展也十分有意義。
一 教學中現存的問題
1.學生的基礎知識水平普遍較低
技工教育的維修電工實訓課程早已開設,但是在教學環節中加入PLC應用課程的步伐卻很緩慢,原因之一就是學生的基礎水平不高,本來在初高中的學習基礎就差,加之學習能力不強,在學校的理論教育中有著抵觸心理,于是學習效果差,造成知識匱乏,而且PLC還是一門專業性較強的學科,需要學習者有一定的電氣基礎知識,增加了PLC教學的難度和授課教師的負擔。
2.課堂內容和教學模式過于陳舊
造成在技工教育的維修電工實訓課程中加入PLC應用教學課程困難的原因不僅是技校學生專業基礎差,學校安排的課堂內容枯燥乏味,教學模式的陳舊也是一方面,目前使用的有關PLC維修電工的教材內容冗長,缺乏新意,還缺乏對學生的啟發式教育,一些實驗課都是機械地重復書中提供的實驗步驟,學生很難理解實驗的本質和原理,這樣的教育毫無意義,學生在實訓之后不可能增長任何技能,對以后的工作和學習也沒有幫助。
3.教學內容與實際聯系不夠密切
這是一門與實踐結合十分緊密的學科,光有理論的學習還遠遠不夠。但是學校安排的電工理論知識的學習課時遠多于實訓課時,這就造成了學生對實踐不重視,并且在實踐環節中由于人多設備少,大多數的實踐課程也都是走馬觀花式地看一遍,采取教師操作,學生觀看的方式來完成,這對于學生的實踐學習幫助不大,對沒有親手操作的環節學生很難留下深刻的印象,這就造成了學生剛走上工作崗位時對設備的操作不是很熟練,在校期間的所學也會遭到用人企業的懷疑,這也影響了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
二 問題的解決辦法
1.加大對基礎知識的教學力度
針對職業院校學生的基礎知識水平普遍較低的情況,我們首先要從學校教師抓起,要求教師要有扎實的基本功、過硬的理論知識,這樣會使學生對教師產生崇拜感和信任感,然后要循序漸進地安排教學內容,不能操之過急,這樣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教學手段更能增加學生的信心。在一些基礎知識課程中,教師不要因為內容較基礎就一掠而過,比如與門,非門,或門的含義和使用情況,理解邏輯代數中的邏輯或、邏輯與和邏輯非的原始概念。還有一些模擬電子、數字電子方面的知識,還有電路的基本元器件的使用原理,比如電阻、電感、電容的作用,還有戴維南定理,基爾霍夫定理等。只要熟練地掌握了基礎知識,以后對PLC的學習就會更加容易了。
2.改進原有的教學模式
原來的維修電工實訓課程授課模式死板,造成了學生缺乏學習興趣。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要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教師要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對自己的課程進行改進和調整,采用多種教學手段活躍課堂氣氛,如利用多媒體播放趣味性較強的短片、課堂上采取分組討論的形式。在PLC編程序的課程上,精心準備例題,如基本指令和梯形圖設計的例題,讓學生回憶以前課程中的電力拖動控制線路的環節來進行梯形圖的設計,梯形圖是一種圖形語言,其中不僅使用了繼電接觸器控制中的繼電器串并聯技術,還有繼電器觸點、線圈等圖形符號,還添加了很多功能強大的指令,而且這些指令使用也十分靈活,再結合微機的特點,簡化編程過程。一個程序調試完成后,一定要讓學生連接至接觸器等輸出元器件再帶動電機,學生會直觀地看到電機在運轉。學生對這種比較直觀易懂的圖形編程方式也十分歡迎。所以改進原有的教學模式會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3.重視理論聯系實際
PLC教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維修電工實訓中的應用更是如此,如果只有理論沒有實踐,根本不可能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因為PLC與計算機和設備的關聯密切,所以在實踐環節要讓一些經驗豐富的教師任教,最好是帶學生去生產現場實習,邊學邊動手操作,以便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學校應加強與企業、工廠的合作,讓學生去生產車間進行實習,讓學生了解一些日常設備。
三 結束語
在維修電工實訓中加入PLC應用過程對我國的專業化教育益處很多,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技術能力,也順應了時代的發展。使我國的職業技術教育在國內的市場競爭中發展壯大,這對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都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責任編輯: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