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琦善及其國防思想

2013-12-31 00:00:00李英銓吳迪
學園 2013年14期

【摘 要】在中國近代史上,琦善是一個頗有爭議的人物,如何才能正確地評價他,有值得進一步探討的意義。本文認為,琦善雖然犯有種種錯誤,但卻是個相當了不起的且頗有政治遠見的精英人物,他既不是馳禁派的代表,也不是一個真正的賣國賊,他是封建地主階級、剝削階級的典型代表人物,是統治階級的懦弱分子,他雖然具有一定的政治遠見,但他的辦事能力相當有限,并不具備外交家和軍事家的素質,只不過是個具有一定見識的地方大吏,是個投機取巧的政客,是個充滿矛盾但又頗具人性化并同情老百姓的政治人物,他的對外妥協是為了救國而非賣國,他的國防思想具有一定的代表意義。

【關鍵詞】琦善 鴉片戰爭 國防思想

【中圖分類號】K2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4-0174-06

琦善是一個頗具爭議的歷史人物,學術界對于琦善的評價,有不同的觀點和看法,典型的有三種:一是認為琦善是個賣國賊;二是認為琦善是個遠超時人的聰明的外交家;三是認為琦善不是賣國賊,他在處理中英關系問題上不過是天朝中一名無知的官員,他在戰時的避戰策略只是一種茍安,并沒有長久打算和通盤思考。這些觀點的明顯差異,說明學者對于琦善有著不同的解讀,其意義不在于琦善這個人有什么更多的魔力,而在于在強敵面前中國人到底如何應對,如何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琦善(1790~1854年),字靜庵,博爾濟吉特氏,滿洲正黃旗人,出生于一個世襲的一等侯爵的滿洲貴族家庭。其父成德,曾任杭州將軍、熱河都統。琦善不是科班出身,在16歲時由蔭生授刑部員外郎,以后歷任刑部郎中、通政使司副使、河南按察使、江寧、河南布政使。29歲升任河南巡撫,因為督治河工失職而被革職。不久又被起用為河南按察使,調到山東。道光帝繼位后,開始重用琦善,讓他擔任重要的巡撫和總督,先后讓他出任山東巡撫、兩江總督兼署漕運總督。琦善在其父親死后,“奪情任事,襲侯爵”,并派兵捕治臨清教匪馬進忠,同時還籌濟高家堰工費80萬,很得道光帝的喜歡,道光帝于是下詔嘉獎他明干有為、任勞任怨,加總督銜,“外膺疆寄,為宣宗所倚任”,署理或實任直隸總督達十年之久。琦善做官為人,勇于任事、敢于負責、好大喜功,具有一定的應變能力,但他性格內向,為人有些傲慢氣盛,瞧不起漢族地方大官,不是一個圓融的精明人物。作為滿洲親貴,受到道光皇帝的寵信和倚重,又任封疆要職多年,平日與穆彰阿相相結納,在朝廷中與關鍵人物都有很好的關系,其權傾內外,是當時重要的政治精英人物。

一 琦善不是馳禁派的代表而是禁煙派

曾經很長一段時間,教科書中認為琦善在鴉片戰爭前是馳禁派的主要代表,是清王朝內部弛禁派的首領,理由有兩點:琦善破壞禁煙,反對黃爵滋重治吸食者主張;琦善極力主張維持現狀,使煙毒進一步泛濫,想從中得到更多的好處。這些觀點和理由都是沒有依據的、是錯誤的。如果把當時各省督撫中不同意黃爵滋重治吸食者主張的人都說成是馳禁派,那么同意黃爵滋主張的只有少數幾個人,而其余大部分人都不同意,把他們都說成是破壞禁煙的馳禁派,這種推斷在邏輯上是錯誤的。

琦善在《遵旨覆奏禁煙折》中明確提出了嚴禁鴉片的主張和具體辦法,是禁煙派的主要代表之一。

琦善認為,禁煙和御外夷是聯系在一起的,“御外夷以智”、“撫億兆以仁”、“繩奸究以法”,只有正本清源才是善治之法。鴉片是要禁止的,但禁鴉片是一個長久的問題,不是光靠殺人就能解決的。首先,禁鴉片過急會引起民眾的反抗。鴉片吸食在中國已有數十年之久了,十八省之大不可能令出惟行,大殺吸食鴉片者可能會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煩,那些不肯俯首受縛者勢必聚眾抗拒,這是大可擔心的,而福建省等海疆重地,吸食鴉片的人會更多,他們一旦逃到海島,外夷給他們提供衣食,進行反抗,問題就更大了。其次,吸鴉片者太多了,其中有忠良后裔和簪纓世胄,也有幕友書役、賢媛、孀婦以及農工商賈,他們大都是安分守己之人,如果全將他們治以法網,中國社會問題就更加嚴重,所以興這樣的普天大獄,是萬萬不可行的,不是十萬八萬人的問題,作為萬民父母的圣天子,“不能傷殘自己的子民,而快遂外夷之毒計耶”。

琦善提出的禁煙辦法是:(1)對外要斷絕鴉片來源,不許外商販賣鴉片到中國;(2)在國內嚴禁吸食鴉片,要販煙者另尋別業,要吸食者戒煙,一年半載自然會慢慢解決了,從容不迫,天下就可以安居樂業,這才是撫億兆以仁的正本清源之道。琦善說:“總而論之,民命不可視為草菅,民心不可使之渙散,國寶不可常此偷漏,外夷不可久與通商,海疆不可疏于防御,自奉天、直隸、山東、江、浙、福建、兩廣沿海地方,必先重兵固守,常行巡警,對渡關洋,屬內地者亦然,以為掎角之勢。”

事實上,琦善是道光帝禁煙政策的具體執行者,他在直隸省的禁煙行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838年9月,琦善被授任文淵閣大學士,同時擔任直隸總督,為了申嚴鴉片煙禁,琦善和長蘆鹽政鐘靈議定了稽查天津海口章程七條,并上奏道光帝,得到了道光帝的允準。這七條章程為:(1)閩廣出洋商船,由原籍廳州縣發給票照,到天津進口,向文武衙門呈驗申報,以備稽查;(2)商船往返外洋,所帶軍械,進口后呈交大沽營守備營暫存,俟返再領回,以重海防;(3)商船進口,節節稽查,以防偷漏;(4)商船停泊空處,不準挨近民房鋪戶;(5)查驗貨物,逐加簽探,以防夾帶;(6)海河兩岸居民鋪戶,暨天津府城外行棧店鋪,應立牌保,以嚴糾察;(7)上海沙船、天津本處商船,應一體搜查,以杜接連。這些章程主要是為了禁止鴉片走私和偷運,以杜絕直隸鴉片的進口。琦善在直隸懲治販賣鴉片(何倡和、江平、張泳和等犯)和栽種鴉片(王者富等犯)的人,在直隸各廳州縣編查保甲,每年冬季復查一次。琦善在直隸進行了雷厲風行的查煙活動,1838年8月至11月,共繳獲煙土15萬余兩,在天津、大沽一帶洋船上,就搜獲鴉片煙土131500余兩,這一數字僅低于由鄧廷楨主政的廣東(26萬余兩),而高于林則徐主政的湖北(2萬余兩),居全國第二。有學者認為,琦善的奏折對于道光帝下定決心禁煙具有很大的影響力,11月8日道光帝收到琦善奏折,得知天津查獲鴉片13萬兩,感到問題的嚴重性,就于11月9日下令調林則徐進京。這樣出色的禁煙地方總督大吏,卻被后人視為馳禁派的代表,確實讓人不可思議。

二 在直隸籌辦海防及對外交涉

1839年6月,琦善實授直隸總督,當時廣東正在嚴禁鴉片,各國洋商貨船都出具并無夾帶鴉片的切結,只有英吉利人不遵守,借口駛犯內洋,各省海口相繼戒嚴,大有戰備的狀態,琦善于7月到天津籌辦防堵事宜。

琦善在天津期間,在對外方面遇到的第一個問題是如何應付來到天津附近的英國人。此時的琦善在道光帝和英國人之間起到了“中間人”和信息傳遞的作用。

琦善駐天津籌辦防務期間,英國兵船駛到天津海口,向琦善投書請求通商,控訴林則徐、鄧廷楨等在廣東燒煙啟釁。琦善在7月14日接收到英人字據,進呈給道光帝,并上奏說有夷船窺探,先后有九只夷船到達。17日琦善奉到批折和諭旨,要求將其公文派員接收,一起進呈道光帝。琦善于7月16日派官員到英夷船上,賜給英夷牛羊牲口火食等物,英夷給以價值,中國官員推卻不收,議定價值后即照價接受。18日,琦善派守備白含章到英夷船上接受文書(英國人曾在廈門、寧波兩處投給中國人,他們不敢接收),英國人要求琦善在十日內回復。琦善將它進呈給道光帝,同時還將英吉利的船只式樣、船只機械及船上大炮等情況詳細報告了道光帝,并提示英船可能會到其他地方滋事,建議加強防范,擔心英夷要么想誘琦善撤防,要么是圖另覓馬頭。琦善可能有更深的含義讓道光帝去理會,但道光帝只朱批“覽”字,并沒有什么表示和指示。琦善在上奏中沒有提到任何有關林則徐的問題,也沒有對林則徐進行暗語中傷。天津英夷上交公文是由林則徐在廣東禁煙引起的,道光帝對林則徐產生誤會,認為林則徐在廣東辦事措置失當,引起英夷對中國的不滿和怨恨,所以道光帝在多次下諭中已經明確表明對林則徐不滿。

琦善在天津辦理籌防海疆事務,在對外夷事務中不能有決斷權,只能向道光帝請示和匯報,并提出一些建議。當他發現英船駛往山海關洋面時即將此情奏報道光帝,道光帝諭令琦善,如果該夷敢于進口登岸,肆行強橫,即開槍炮痛剿,隨機應變,妥為辦理。這是最高層對于琦善的開戰暗示。琦善在回奏中分析了敵我雙方的優、缺點,他說:“英夷船堅炮利,長于水戰,不肯輕易上岸,自蹈危機。”琦善也采取了一些籌防舉措,在天津、寧河等處海口,調撥了重兵,安設多炮,設有木筏,下系鐵鏈重錨。但是英夷總不進口,而在山東洋面,南來北往,均在直隸各船之外,琦善的設防也多無效。8月5日,琦善與義律進行了初次相見,在北河口的南岸間弄出一塊地方,琦善當時沒有答應義律請求之事,義律所呈的條款有二十六條,據說,除去十條,其余必須要計議過才行。琦善沒有這個權利,只能據實上奏,請求批示。

琦善在上奏中對道光帝曾提有多項建議,希望道光帝能有高明的決策,這些建議為:(1)邊釁不可輕開,邊釁一開,兵結莫釋,頻年防守,不免費餉勞師;(2)北方海防相當薄弱,山海關地方只有弓箭,沒有大炮,已被英夷探知;(3)天津派千總白含章對英夷進行接洽,英夷索要煙價,白含章反復開導,商定俟到廣東后再行商議;(4)夷性反復無常,行蹤叵測,海道險要轉為英夷所據,中國水師不強,難以在海上取勝。希望對英夷以最小的代價解決目前的爭端。因為當時中國還不具備攻擊英夷的條件。可是,道光帝并不能理解琦善的良苦用心,朱批道,“所曉諭者委曲詳盡,又合體統,朕心嘉悅之至”、“所辦甚好”、“所辦尚屬周妥”。

道光帝內心也不想與英夷發生戰爭,當他看到欽差大臣協辦大學士兩江總督伊里布于9月18日的奏折后,心態更想和平了事,伊里布說:“他和福建提督余步云、浙江提督祝廷彪等在海濱接見了義律、馬禮遜等人,該夷禮貌恭順,漸就馴順,或能撤兵一半,以期迅速了結。”道光帝朱批道,“總要上不傷國體,下不開邊釁。”這種心態的轉變使他對原先抵抗派林則徐、鄧廷楨等人更加心生憤怒。當已革閩浙總督鄧廷楨、福建巡撫吳文镕上奏說,閩洋已覺腹背受敵、夷情猖獗時,道光帝朱批,“未知所受何敵”、“未知在何處猖獗”。林則徐于9月29日奏請治罪的奏折,林則徐提出五大建議:(1)英夷來華不能日久堅持,不值與之海上交鋒,固守藩籬亦足使之坐困;(2)中國禁煙是正義行為,就是堯舜在世也要來驅除它;(3)如果說夷兵之來系由禁煙而起,則彼以鴉片入內地早已包藏禍心;(4)對英夷如果威不能克,即恐患無已時;(5)船炮為防海必需之物,宜事先籌維,粵海關已征銀三千余萬兩,若前此以關稅十分之一制炮造船,即制夷已可裕如。這些建議雖帶有辨解之義,亦有道理,道光帝看完后在第四點后面朱批,“汝云英夷試其恫喝,是汝亦效英夷恫喝于朕也,無理可惡。”在第五點中間朱批,“一片胡言。”道光帝下令要軍機大臣將林則徐的原折片寄交新任欽差大臣琦善閱看,要琦善將朱筆點出處據實查明具奏。如果說,林則徐是道光帝派往廣東禁煙的大使,那琦善就是道光帝派往廣東想走和平發展中英關系的和平使者,道光帝態度的轉變才使琦善走上了這一條路子,琦善第一個被賦予“和談”的任務,這一角色決定了琦善后來的命運。

三 和平使者的建議:“羈縻于目前,備剿于將來”

道光帝令琦善為欽差大臣赴廣東查辦夷務,罷免林則徐和鄧廷楨的原有官職,命琦善署兩廣總督兼粵海關監督。這表明琦善不僅僅是和平談判的使者,而且具有相當權力。琦善到廣東后,遵照諭旨對相關事件進行了調查,然后將所查明的各條情形上奏道光帝。

首先,琦善查明關于夷人索償煙價是否起于洋商私許以及鴉片戰爭起因的問題。琦善調查后發現,洋商屬于小康者只有兩三家,號稱富裕者只有伍紹榮一家,各洋商中還欠英夷人的賬有數百萬兩,這些洋商樂于打仗,想賴欠,沒有私許給償之事。林則徐示令繳煙時,在諭文批文內有奏請賞犒、奏請獎勵字樣,但林則徐所賞何物、計值若干,均未指出,夷人唯利是圖,對此頗存奢望,但每煙一箱僅給茶葉五斤,其二萬余箱的煙土約需資本銀一千數百萬兩,該夷所得不到百分之一,而又想勒具以后再販鴉片、船貨入官、人即正法的甘結,迄未遵依,這就是鴉片戰爭爆發的原因。英兵大集之際要琦善“空言解散,奴才自顧無能,惟有仰求洞察”。其次,琦善查明了道光帝要他查的其他相關問題。關于是否有英吉利國王給林則徐文書的問題,并無其事。關于林則徐奏折中所說的浙江定海陰濕氣候,使得英夷病死甚多的問題,耳聞不如目睹,只有兩江總督伊里布在浙江身歷其境,灼見真知,琦善曾備文咨詢、據查,英夷谷米尚充,牲畜也頻頻購買,不會斷絕,前因病疫大作,病死有數百余人,多是一些兵丁和舵水,頭目死者不過數人,已安然無恙,未必窮蹙。關于林則徐奏折中說自具結后他國來船皆已絕無鴉片的問題。琦善說:“此事指上年而言,事屬已往,無可查訊,查之也不足為確實,若指本年而言,來船均未進口,不能知其有無,安能信其沒有?”

琦善就林則徐事件的調查結果及時上奏道光帝,也算是他在廣東查辦事件的初步了結。但是查辦事件只是初步了解問題的真相,并不能解決由此而引發的中英沖突。琦善因此卷入更大的中英交涉之中。在交涉期間,琦善派出的人員、主要是守備張殿元、白含章和通曉英語的八品銜鮑鵬等人,從一開始交涉,琦善就感覺到問題的嚴重性,因為英夷兵船日益增添,并陸續駛進虎門,其中有打央鬼船二只,經查訪是英夷陸路的兵丁,這是此前所沒有的,“其設心已可想見”。在商議條款過程中,雙方商議的主要問題有兵餉償還、洋商欠項、煙價、定海歸還、官員平行對待等問題,雙方不斷進行討價還價,煙價從二千萬降到一千二百萬,英兵占領的定海可以歸還,但要求中國在沿海地方另外酌給一處,如果不準另給地方,只得占據定海。這些問題琦善沒有最后決定權。義律說,等這幾件大事說定后還要和琦善商議幾件小事。英夷對于前議各款,堅執不同意,琦善派往議和的人員只有三人,在交涉中只有鮑鵬懂得英語。

琦善將這些情況報告了道光帝,琦善在上奏中說得相當詳細和具體,并對此進行了反思,向道光帝提出了一些建議:(1)英夷船炮技藝遠在中國之上,最好不與它發生戰爭;(2)英夷唯利是圖,其煙價一節斷難空言解釋,先答應給予五百萬元,約以十余年為期,陸續償還;(3)關于稟、諭一節,原以其牽涉貿易官商,以后官員不與商事,英夷自然沒有公牘前來;(4)關于給地方之說,如果給以偏隅尺土,恐其結黨成群、建臺設炮,久之漸成占據,貽患將來,不得不先為之慮。第一點,表明琦善比較了解當時中國的軍情,對道光帝統治下的中國軍事實力缺乏信心。第二點,表明琦善了解英國對于煙價的索賠為必然趨勢,除非中國能戰勝英國,否則難以說不賠。第三點,琦善的認識是錯誤的,他認為只要官員不參與商事,就不存在移文平行的問題。第四點,表明琦善也不希望中國給英國地方,他提示道光帝要想出其他辦法,否則難以對付。這是琦善在廣東期間向道光帝所提出的第一次建議,而道光帝所給的朱批卻是,“看此光景,該逆夷反覆鴟張,恐難以理喻,必當一面論說,一面準備,多方羈絆,待其稍形疲憊,乘機剿戳,方可制伏也。”道光帝諭令琦善對英夷一面進行羈絆,一面進行武力準備。琦善很難做到,他不懂得軍事謀略,他從直隸到廣東沒有調派軍隊。當道光帝收到伊里布、黃爵滋等人的奏報探明夷情一折后,道光帝要琦善不要進行和談了,要他加強軍事上的準備,對英敵實行征剿,“斷不能不加征剿,其他概無論可也”。但是,琦善自身的角色并沒有轉變,他知道軍事征剿不是他的長處。

琦善和道光帝兩人對英夷的策略方面產生了差異,道光帝沒有真正的能力,不了解中國軍情,只知道在北京發號施令。琦善在廣東盡量應付英夷,想早日結束英夷對中國的侵略,在軍事上沒有做相應的準備。當義律發覺琦善沒有答應其要求時就提前有所動作了,英兵于12月15日,出動大小兵船二十余只,進攻了沙角和大角兩座炮臺,清兵以失敗告終。水師提督關天培馬上函報馳奏琦善,報告了當時的戰況,關天培在信中要求琦善對自己進行奏參,從重治罪。琦善將這些情況報告了道光帝,并說,此間水師技藝,廢弛已久,英夷所用飛炮,子內藏有火藥,所至炸裂焚燒,不獨為我軍所無,“亦為該夷兵械中向所未見”。

琦善的想法是,先設法止住夷兵的進攻,再行籌辦,對于打仗卻失去信心,清兵對于打仗也失去了信心。令琦善難堪的是,琦善雖然以欽差大臣的身份到廣東查辦夷務,但英夷不等回文就攻占大角和沙角兩座炮臺,所以琦善在奏折中檢討了他自己的責任,他說自己對英夷“不能駕馭帖服,致令占奪炮臺,戕傷兵弁,實深惶懼,相應請旨將奴才交部議處。”道光帝堅決把琦善推到最前線,道光帝在強敵面前并不務實,在北京光說天朝大話,也不敢親自去前線,特調四川、貴州、湖南、江西各路精兵,前赴廣東,并調湖北、湖南、安徽各路精兵前赴浙江,預備對英兵進行攻剿,要琦善“對英軍奮力剿辦”,下令要浙江的伊里布快速進兵,收復定海;要琦善激勵士卒,奮勇直前,務使逆夷授首,檻送京師,盡法懲治等等。

琦善在廣東對于敵我雙方的實力進行考察和分析:英夷水戰的工具有船只,有遠近兼施的火器,有利害的飛炮,還有火罐、火箭、火槍、火球等利具,這些都是我軍所沒有的。廣東地方無法進行守衛,前總督林則徐曾備有灌注桐油的草船以備火攻,已被燒毀。夷船進攻,每船上都有大炮,我軍只有臺內安設大炮,無法更換,從前所鑄之炮甚不精良,連放幾次后,炮已發熱,大炮不能有效地射擊英夷,而夷船大炮已經擊中我軍炮臺,水戰不能制敵。陸戰方面,英夷器械極為淫巧,英兵進攻,前面以漢奸導引,后面載有四輪小車,上駕銅炮,用炮來攻打清兵。清軍方面,水師廢弛已久,兵丁由沿海招募,其中難免有與英夷通氣之人,加上刀矛槍箭不敵英夷的槍炮,“我軍以人御炮,勢必不敵,將備相率陳亡”,炮臺因此失守。琦善從心里已經敗下陣了,感到戰守兩難,只有上奏道光帝報知情況。

琦善在奏文中大膽建議:盡早結束戰爭,然后竭數年的心力,整飭水師,添置炮械,購置西方新式炮械,只有這樣才可以預防將來的禍患,因為目前的禍患確實已經緩不濟急了。“該夷必不肯受磨難,其患之在將來者,猶得于蕆事后,趕緊整飭水師,添置炮械,竭數年之心力,尚可以資備預,而患之在目前者,緩不濟急,實屬施措無從。”琦善寫這一奏折的時間是在元月八日,是在英夷攻占沙角、大角炮臺之后不久。他請求重治其罪,也要保全蒼生。他說:“奴才伏思一身之獲咎猶小,而國計民生同關休戚者,甚大且遠。”

琦善于道光二十年11月11日在廣州接署兩廣總督事務。12月15日,英夷攻奪沙角、大角兩炮臺,怡良當即會同廣州將軍阿精阿、副都統英隆以及司、道等一起到琦善署中面商戰守事宜。琦善問他們攻剿有無把握?怡良等人都不敢說有把握。但是都認為英夷既經就撫,忽又稱兵犯順,占奪炮臺,戕害將弁兵丁,除攻剿之外恐怕也別無把握。琦善對他們說:一方面要寫信詰問義律,等義律的回復到后再設法妥辦;另一方面還要等外省的兵丁到廣東后才能有把握。怡良認為,對于省城重地還是要加強守衛,所以與琦善、阿精阿、英隆商明,在省會城廂一帶水陸要隘添派兵勇,實力巡防,軍火局庫等處,尤須晝夜看守。實際上琦善和地方官員也在布置防守戰宜,并非一意妥協。

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尤其是對虎門一帶防務進行查勘后,發現了更多的問題,琦善的結論是:廣東的清兵戰守都不足恃,“地勢無要可扼”、“軍械無利可恃”、“兵力不固”、“民情不堅”,必須想出別的辦法來止住英夷的進攻。琦善最后建議:“姑為急則治標之計,則暫示羈縻于目前,即當備剿于將來也。”道光帝看了奏折,大罵琦善無能,朱批道,“朕斷不似汝之甘受逆夷欺侮戲弄,迷而不返,膽敢背朕諭旨,仍然接遞逆書,代逆懇求,實屬情理之外,是何骯腑?無能不堪之至,汝被人恐嚇,甘為此遺臭萬年之舉,今又摘舉數端,恐嚇于朕,朕不懼焉”,“琦善著革去大學士,拔去花翎,仍交部嚴加議處”。琦善最后落下一個賣國賊的歷史罪名。

綜上所述,琦善不是像道光帝那樣不理智不聰明,他感到了當時的危險,發現了帝國的問題和清軍的嚴重缺陷,不斷地警示道光帝,提出了治本治標的對外戰略,羈縻于目前是治標的一時策略,備剿于將來才是治本的大略。

四 琦善在廣東的失誤

琦善在廣東辦理夷務遇到了種種困難,在軍事上處于劣勢,對外界缺乏了解,在沒有最后決斷權的情況下,琦善不會有好的結果。琦善個人的做事風格及其做事能力也決定著他的成敗,他在廣東的失誤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做事過于專橫,與地方官員的關系處理不好,不讓地方大吏參與對外事務,引起地方大吏的強烈不滿。琦善在廣東最大的毛病是權力太專,自以為專辦海口,對外事務從不交給他人,一切夷務都不與巡撫商量,就是司道以下,如果沒有得到他的召請,誰也不得入謁。琦善不相信廣東地方官員,凡是奉到廷寄和發遞奏折以及夷書往來等,從不以一字和一點信息示給人看,也不和下屬官員商量。據怡良奏稱,琦善到廣東后沒有和他商議一事,直到失去沙角和大角兩座炮臺,全省大吏前去訪見琦善,琦善才向各大官員詢問應守應剿,有無把握。琦善后來解釋說,因夷務事關機密,有未及時商量之處,實因一時拘泥糊涂,“并無別見”。怡良對他強烈不滿,于二月初六日上奏道光帝,告了琦善一狀,說琦善將香港讓給英夷。道光帝看后,朱批道,“必當由驛速奏,甚有見識。”道光帝在給內閣的諭令中指出了琦善的種種錯誤,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是到廣東后自稱專辦夷務,不讓阿精阿、怡良等人與聞,琦善與林則徐的關系也相處不好。

第二,忽略廣東軍事防務,只想通過談判方式解決中英爭端,對于一切防守剿堵等軍事事務置之不問。琦善到廣東后,一切以和議為主,不考慮軍事上的進攻,不重視炮臺的建設。廣東炮臺的喪失和兵心的解體,琦善是有責任的。道光帝對琦善最憤恨的就是他不重視軍事。林則徐也說,水師不必設,炮臺不必添,這都是琦善之言,責任歸琦善。琦善自己說這是一時糊涂,沒有及時陳請。琦善曾經在山坡上觀看義律帶兵操演,覺得其槍炮厲害,內心產生膽怯,覺得其當初的見解是對的。當琦善后來在北京被提審時,審官質問琦善:為何把從前的水勇守具全行撤去?琦善回答說,他沒有撤去水勇,沙角炮臺失守是1840年12月15日之事,關天培陣亡是1841年2月6日之事,前后相距一個月有余。當沙角炮臺失守時,水勇還在與夷船接戰,結果被搶去拖船兩只,這些水勇,有的是總局所雇,有的是水勇所辦,交提督調派,琦善其實并沒有撤去水勇。到2月6日,關天培在三遠炮臺陣亡時,六個炮臺的炮位已經有400余門,兵丁壯勇也增加到8900余名,不意失守,赴援莫及,琦善本人也感到“愧恨無地”。

第三,擅自同意仿澳門例把香港作為英夷的寄寓之地和通商碼頭。琦善認為,對英夷稍給煙價,給與通商,英夷必然會俯首聽指揮,問題就容易了結;對英夷要折其貪而慰其望,兼釋其怨。道光帝在諭令中指出琦善的罪狀之一,就是擅與香港給英國。琦善原先也曾奏稱香港地方斷不可給與外夷,擔心他們在香港屯兵聚臺設炮,但后來又竟敢給與,這豈不是前后矛盾?據琦善的辯解,后來因為英兵圍困橫檔炮臺,事情緊急,后路空虛,不得已佯允所請,以解救燃眉之急。但當時只是允許英夷居住,并沒有指明丈尺里數,也沒有指明地方,“雖權宜佯許,罪無可逃”,琦善自己也承認有罪。他說自己“才識短淺,因大兵未集,冀暫時羈縻,再圖后舉,實屬昏聵糊涂。”在做出決策之前,琦善曾就割讓廈門、香港問題向鄧廷楨商量,鄧廷楨說:“廈門是福建的門戶,夷居廈門,可以窺內地,且澎湖、臺灣都在廈門東面,聲勢所為,隔絕不得聯絡,其害至深,固萬無許給之理;就是香港也在粵洋中路之中,外環有尖沙咀、裙帶兩個島嶼,夷舶常借以避風浪,英夷早想占有,一旦給與,他們必然會建筑炮臺,始猶自衛,繼則窺伺廣東。”據鮑鵬所述,當義律求準通商,索銀六百萬,且要香港地方寄居。琦善只答應給銀兩,按六年攤給,通商、香港二事,奏明再議。琦善于28日交給鮑鵬文書一件,說是同意給他全島,要鮑鵬看情況而定,如果義律恭順就交給他,如果還有反復就不給他。鮑鵬到了澳門后,看到義律有反復,光景不好,就沒有將文件交給義律,原件退回琦善。

第四,琦善所用的對英交涉人員鮑鵬等受到懷疑,用人不慎和無才可用也算是他外交活動的一個缺點。因為人才難找,琦善沒有找到比較合適的專門用于對英交涉的得力外交人才,只能找鮑鵬等備受非議的人物來對英夷進行交涉。鮑鵬是一個很受非議的人物,也是前任督臣鄧廷楨指定要拿獲的要犯。鮑鵬說,他前后同白含章、張殿元去見過義律五次,同陳榮慶去見過義律四次,他自己單獨去見過義律四次。鮑鵬與義律爭論過,但義律卻用藤條打傷鮑鵬的手背,白含章和張殿元都看見了,鮑鵬不承認他自己與義律有什么挑唆勾串的事情。琦善也親自檢查過署卷,發現鮑鵬曾在夷船當過買辦,卷內既無告發之人,也無指證之案,鮑鵬并不是一個有重大案犯的人。琦善利用鮑鵬,只是令他遞文傳話,照文譯詞,至于奏折密件,一概不令他與聞。

五 結論

琦善是清朝統治階級中的一個懦弱分子,是中國社會的剝削階級,他的立場是維護清朝統治的,不存在背叛清朝的問題,也不存在賣國的問題,他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站在最高階層的剝削人物,是個很富有的人。琦善之家是一個具有百年以上歷史的大家族,家底十分豐厚。琦善最后被抄家時,從他家中抄出黃金682斤,銀1794兩,并有珠寶11箱,全部繳了國庫。負責將琦善沒官財產生息以充兵餉的軍機大臣穆彰阿奏稱:“琦善入官元寶銀一千四百三十八個,散碎銀四萬六千九百二十兩”,琦善入官地畝,“共地二百五十二頃十七畝零,以地方官征租差地核計,每年可收租銀二千佘兩”。海內人士莫不以罷戰言和歸咎于琦善為作俑之始。琦善提倡議和確實是不爭的事實,但議和只是一種策略上的考慮,它是否就是一種錯誤?是不是很值得大家批評?這也是需要思考的問題。

琦善具有很強的觀察能力,而他的辦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限,這與他的個性有關,也與他在國家重大問題上沒有最后決斷權有關。一個人的做事能力可以體現在諸多方面,但往往可以從某些方面判斷出一個人的做事能力及其能力的大小。琦善被道光帝派往廣東省查辦夷務,他的做事能力并不能令人欣賞,較之林則徐、劉韻珂、長齡等精英人物,琦善相差甚遠。琦善對問題的考慮有欠周全,一味強調主和,以為不主和就不能止住英夷的進攻,這本身就是一大失誤,他觀察到清朝軍隊的嚴重不足,觀察到英夷的船堅炮利,但就是不知道如何去模仿、如何去改進、如何去改革,更不知道如何才能有效地把這一設想通過委婉的方式告知道光帝,只知道一味地在上奏中指出廣東無要可扼、軍械無利可恃、兵力不固、民情不堅以及英夷火炮如何利害等等,最終使弱智的道光帝產生了誤會,以為琦善在恐嚇他。這方面他比劉韻珂差多了,這是他的能力問題,一個人能力的大小是由他的個人素質決定的,當時有能力的地方大官員并不多見。琦善在廣東期間與同城大吏的相處過程也可以看出他能力不強,他不能得到其周邊大吏的贊許,不能把他們合成一條心,就像是一股繩子那樣,預示著琦善的敗局,琦善與同城大吏是疏遠的、隔閡的,重大事情不能和他們進行商量,而是獨斷專行、我行我素。

琦善雖然能力有限,但他卻具有非同尋常的遠大見識,這點遠遠超出其同時代的那些疆臣大吏,這是值得肯定的。琦善到廣東后,處于夷事的最前線,通過接觸和觀察,發現當時中國的軍事實力具有相當的問題,英兵的軍事實力太強了,這是中國所未見過的,兩者之間相差太懸殊了,意識到了如果通過打仗的方式來解決爭端問題,中國非但不能取勝,反而使眾多無辜的百姓受到傷害,所以就向道光帝提出了解決夷務爭端問題的方案:羈縻于目前,備剿于將來。通過暫時的利益犧牲止住英夷的進攻,趕緊整飭水師,添置炮械,竭數年的心力,以資備預,達到自強!這是多么好的建議!只可惜道光帝鼠目寸光,把琦善的這一良好建議當成是一種恐嚇!

琦善僅僅是一個地方大吏,還談不上所謂的“遠超時人”的外交家。外交家這個稱號不是隨便可以亂稱的,琦善在與英夷的交涉過程中,始終是個失敗者,既然是失敗者,就不能稱為外交家,他在廣東期間,與英兵前線指揮義律的見面交涉也只有一次,在整個交涉過程中,他處處受制于義律的威脅,他的交涉能力甚至趕不上在浙江前線的伊里布,對于義律所提出的要求和條款,琦善并不能據理力爭,而是一味地妥協,這樣的人是不能稱為勝任的外交家。

稱琦善為漢奸賣國賊是不恰當的,也是不合理的。琦善在廣東交涉,處處受到義律的威脅,林則徐當時在廣東密切關注琦善的議和動態。琦善一意要和,竟不敢添兵。在琦善所有的罪名中,最大的就是私自割讓香港給英國,其他的罪狀是次要的。琦善在廣東確實有不少失誤,他想通過曲折的道路來挽救當時的危機。當琦善的救國方案被道光帝徹底否定后,琦善不得不做了修改,承認他自己是個庸才,并在廣東省進行了軍隊防守的調動工作,加強了虎門、澳門等處的協防工作,并在南海、番禺、東莞等縣雇得壯勇5800名,用于防守炮臺。這說明琦善是個知錯能改的人,但道光帝認為已經太晚了,所以沒有原諒他。琦善有很多缺點,但總比奕山、隆文等人好,琦善的思想并不反動,奕山、隆文、祁貢等人在1840年5月提出了“患不在外而在內”、“防民甚于防寇”的反動理論,奕山等人才是真正值得批判的反動人物。道光帝后來重用琦善是因為他覺得原先對于琦善的死刑判決“有內愧焉”。

琦善是個充滿矛盾但又頗具人性化并同情老百姓的政治精英人物。說他是個聰明的外交家,但他還沒有真正達到外交家那樣的水平。說琦善有很多的歷史罪名,也大都是對他的誤解,琦善確實犯了很多錯誤。賓漢在其《英軍在華作戰記》中說,琦善是中國最聰明、最機巧的政客,但他犯了不少的錯誤。道光帝也說過,琦善作為地方督撫,“其人絕頂聰明”。由此看來,這樣的人物有值得進一步研究的意義。

參考文獻

[1]蔣廷黻.琦善與鴉片戰爭[J].清華學報,1931(3)

[2]蔣廷黻.中國近代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3]茅海建.天朝的崩潰:鴉片戰爭再研究[M].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5

[4]王鍾翰點校本.清史列傳[M].北京:中華書局,1987

[5]趙爾巽等撰.清史稿[M].北京:中華書局,1977

[6]中國史學會主編.鴉片戰爭(第1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書店出版社聯合出版,2000

[7]中國史學會主編.鴉片戰爭(第2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書店出版社聯合出版,2000

[8]中國史學會主編.鴉片戰爭(第3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書店出版社聯合出版,2000

[9]中國史學會主編.鴉片戰爭(第4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書店出版社聯合出版,2000

[10]中國史學會主編.鴉片戰爭(第5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書店出版社聯合出版,2000

[11]中國史學會主編.鴉片戰爭(第6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書店出版社聯合出版,2000

[12]茅海建.天朝的崩潰[M].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5

[13]酈永慶.有關禁煙運動的幾點新認識——從檔案記載看鴉片戰爭期間的禁煙運動[J].歷史檔案,1986(3)

[14]齊思和等整理.籌辦夷務始末(道光朝)(第1冊)[M].北京:中華書局,1964

[15]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鴉片戰爭檔案史料(Ⅱ)[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

[16]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鴉片戰爭檔案史料(Ⅲ)[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

[17]呂小鮮.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中英兩軍的武器裝備和作戰效能[J].歷史檔案,1988

[18]籌辦夷務始末(道光朝)(第2冊)[M].北京:中華書局,1979

[19]林則徐.林則徐集·日記[M].北京:中華書局,1962

[20]現學術界一般認為琦善并沒有割讓香港給英國,參見胡思庸、鄭永福.穿鼻草約考略[N].光明日報,1983.2.2

[21]佐佐木正哉.論所謂“穿鼻草約草案”.中譯本見《外國學者論鴉片戰爭與林則徐》(上冊)[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9

[22]崇彝著.道咸以來朝野雜記[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

[23]張集馨.道咸宦海見聞錄[M].北京:中華書局,2008

〔責任編輯:肖薇〕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午夜毛片免费看| 国产极品美女在线| 国产女人18水真多毛片18精品| 国产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 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专区| 波多野结衣亚洲一区| 蝌蚪国产精品视频第一页| 欧美日韩在线国产| 亚洲女同欧美在线| 小蝌蚪亚洲精品国产| 国产精品免费p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欧美日韩| 国产丝袜91| 久久99这里精品8国产| 一级毛片在线播放免费观看| 中文字幕欧美日韩高清|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影院| 国产拍在线| 亚洲综合色吧| 伊人久久久久久久| 欧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99精品这里只有精品高清视频| 无码日韩人妻精品久久蜜桃| 国产人成乱码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电影天堂在线国语对白| 午夜福利无码一区二区| 99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 91久久青青草原精品国产| 91色爱欧美精品www| 免费a在线观看播放| 亚洲日韩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国产福利一区视频| 免费看的一级毛片| 欧美日韩午夜| 国产男女XX00免费观看| 搞黄网站免费观看| 91娇喘视频| 亚洲国产午夜精华无码福利| 国产一区二区免费播放| 99久久亚洲精品影院| 亚洲成aⅴ人在线观看| 激情爆乳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色在线| 国产正在播放| 日韩无码视频播放| 一级片免费网站| 成人免费黄色小视频| 在线无码九区| jizz亚洲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美女免费视频大全| 91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蜜桃 | a级免费视频| 亚洲另类国产欧美一区二区| 国产高颜值露脸在线观看| 国产情侣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永久免费网站| 91在线一9|永久视频在线| 亚洲精品制服丝袜二区| 98精品全国免费观看视频| 五月丁香在线视频| 91美女视频在线| 国产人碰人摸人爱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蜜芽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播放的| 成人福利在线免费观看| 在线亚洲精品自拍| 超碰免费91|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玛| 67194亚洲无码| 福利视频一区| 亚洲人成网址| 久久77777| 性激烈欧美三级在线播放| 亚洲人成人无码www| 日韩黄色精品| 青青青草国产|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国产精品视频白浆免费视频| 麻豆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国产经典三级在线|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高清视频| 中文一区二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