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中國自古就有“教學相長”一說,在現代教學實踐中,教和學兩方面互相影響和促進,使雙方都得到提高。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途徑有很多,其中包括教師課堂自我評價和學生對學習的自我評價等。目前,學生對學習的自我評價可以說是課堂教學中一個比較薄弱的環節。本文擬從教師教學角度通過對日語初學者自我評價(Ⅰ、Ⅱ)的分析和考查,比較二者的異同,探討如何幫助學習者更有效地學習,同時反思課堂教學,構建新型課堂教學模式。
【關鍵詞】自我評價 日語初學者 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2-0001-03
一 引言
“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禮記·學記》)同樣,在現代教學實踐中,教和學兩方面互相影響和促進,使雙方都得到提高。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途徑有很多種,其中包括教師課堂自我評價和學習者對學習的自我評價(英語的“self-evaluation”、日語的「自己評価」)等。長期以來,人們比較關注前者,而相對忽略了后者。目前,學習者對學習的自我評價是課堂教學中一個比較薄弱的環節。
本文擬從教師教學角度通過對日語初學者“自我評價”的分析和考查,探討如何幫助學習者更有效地學習,同時反思課堂教學,構建新型課堂教學模式。
二 自我評價的含義、功能及意義
很多國家的心理學家、教育學家及相關學者都對“自我評價”進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套自己的理論,其中包括日本。在日本,關于自我評價,一般認為橋本重治的定義具有代表性,即學習者自己評價自己的學業、行為、性格、態度等,通過由此獲取的信息(見解)看清自己,進而改善及調整自己今后的學習和行為等一系列活動。也有不少學者將自我評價廣義化。如鳥津一夫將其定義為:學習者反省自己的為人、學習狀態及態度等。由于橋本重治的定義較明確、具體化,且具有代表性,因此本文采用此定義。
安彥忠彥指出,自我評價主要具備以下兩大教育功能:(1)具備超越自己的眼光。學習者通過自我評價,能夠發現哪方面自己有長進,進而加以鞏固和發展,哪方面比較薄弱,從而在今后的學習中加以改進;(2)促進自省、提高自信。學習者發現自己的長處和不足后,可以及時調整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及學習計劃等,更加明確今后的學習目標,激發學習動力,提高學習的熱情、積極性和自信心。
自我評價在課堂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尤其對于剛學習一門外語不久的學習者來說,通過自我評價,可以及時發現自己的長處和不足,揚長避短,為今后更有效地學習指明方向。同時,學習者的自我評價有助于教師反思自己的教學,及時對教學方式、策略等進行調整,以便今后更好地服務于學習者。為此,筆者對日語初學者實施了第一次自我評價(自我評價Ⅰ),同時為了檢測自我評價Ⅰ的效果和影響,又著手實施了第二次自我評價(自我評價Ⅱ)。
三 日語初學者的自我評價
橋本重治涉及的評價范圍較廣,本文基于橋本重治的定義,與日語教學相結合,聚焦于初學者對《綜合日語(第一冊)》(筆者為這門課主講人)的學習上。從2012年4月至6月中旬,分別在學期中和學期末以作業的形式讓日語專業一年級學生(共計20人)就綜合日語這門課寫了自我評價(即自我評價Ⅰ和自我評價Ⅱ)。初學者主要從以下三點回顧了自己的學習情況。(1)截止到目前認為自己做得較好之處;(2)截止到目前認為自己做得不足之處;(3)改進方案。改進方案指為提高日語水平、改進不足之處,今后將采取何種措施等。
此外,在自我評價Ⅱ中加入了一點:(4)與上次(自我評價Ⅰ)相比進步之處。也就是說,自我評價Ⅱ主要集中在以上(1)(2)(3)(4)四點上。
同時,在以上大框架基礎上,要求初學者從聽、說、讀、寫四個方面針對發音、詞匯、語法、課外知識等具體項進行評價。兩次自我評價(見下圖)旨在把握目前日語初學者的學習狀況,激發和提高學習者的學習欲望和學習能力,同時通過學習者的自我評價,達到改進綜合日語教學及建立新型教學模式的目的。
自我評價(Ⅰ、Ⅱ)的模式
四 對自我評價(Ⅰ、Ⅱ)的分析和考查
由于此次學習者數量較少,不具有統計意義,因此下面分別從質的角度對自我評價Ⅰ和自我評價Ⅱ進行分析和考查,并在此基礎上,比較二者之異同。
1.自我評價Ⅰ
第一,截止到目前認為自己做得較好之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關于“聽”:經常復習所學內容,聽日文歌曲,
本文為中央財經大學教育教學改革基金2012年度項目“中央財經大學日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聽每課的課文CD等。關于“說”:經常復習所學內容;發音較準;在看日本動畫片、日劇時,注意觀察語音語調等。關于“讀”:語法學得不錯,單詞記得不錯,能夠流暢地朗讀課文等。關于“寫”:經常復習所學內容;偶爾寫作文,能夠寫一些簡單的日語文章等。
第二,截止到目前認為自己做得不足之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關于“說”:會話能力稍弱;促音、長音發得不好;單詞的聲調把握不準等。關于“讀”:對日本歷史不太了解等。關于“寫”:語法、單詞掌握不牢固等;日語漢字書寫時出現錯誤等。
一部分初學者列出了“語法、單詞掌握不牢固”。由于語法、單詞是基礎,貫穿于聽、說、讀、寫,因此語法、單詞掌握不牢,勢必會影響這四種能力的培養。另外,對于自己的不足之處,一些初學者列舉了諸如:除了上課聽講及寫課后作業外,幾乎不看課本;參加各種活動,學習時間較少等原因加以反思。
由此可見,(1)、(2)為初學者提供了對目前學習狀態進行反省的機會,引導初學者制訂今后的改進方案。同時作為教師,從中也看到了加強和鞏固語法知識,擴大詞匯量,增強學習者正確使用日語意識的重要性。
第三,改進方案主要有:牢固掌握語法;聽取老師及高年級有經驗學生的好建議;反復記單詞;每天復習。其中:關于“聽”:每周看日劇等。關于“說”:經常說日語等。關于“讀”:每天讀日語文章;閱讀與日本有關的書籍等。關于“寫”:試著寫日語作文;堅持用日語寫日記;書寫單詞時注意寫法等。
由以上改進方案可見,初學者在反省不足后,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比如,通過“經常說日語”來提高日語“說”的能力。對于一些做得較好之處,為了精益求精,也想出了各種各樣的改善方法。比如,每周堅持看日劇,閱讀與日本相關的書籍等。如此一來,自我評價不僅能幫助學習者揚長避短,激發學習欲望和提高學習能力,而且還能幫助學習者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這一點從學習者所寫的“自我評價”中也能得到印證,如有學習者寫道:“學習語言,我認為勤奮努力很重要。今后我會更加努力,增加學習日語的時間”以及“堅持每天復習”等。
2.自我評價Ⅱ
在自我評價Ⅰ結束1個多月后,即在期末考試前,實施了自我評價Ⅱ,并對其進行了分析和考查。
第一,截止到目前認為自己做得較好之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每天復習單詞和語法;背誦課文;練習所學句型;掌握單詞及基本語法知識等。其中,關于“聽”:每天看日本動畫片、日劇;聽大量音頻資料等。關于“說”:聽課文CD,學習正確的語音語調;看日本動畫片和日劇等。關于“讀”:大量閱讀與日本社會、文化和歷史相關的書籍等。關于“寫”:在用日語寫作文方面有進步。
由此可見,經過1個多月的改進,幾乎所有的初學者,都確立了自己的學習習慣。同時,除發音、詞匯及語法外,初學者逐漸吸收其他課外知識。也有初學者在自我評價中寫了學習日語1年的感想,如《日本人不知道的日語》(『日本人の知らない日本語』)這個電視劇涉及了很多日語知識。在生活中,并不存在標準語。大家都在使用共通語。
同時,在自我評價Ⅰ中寫道:“學習語言,我認為勤奮努力很重要。今后我會更加努力,增加學習日語的時間”的初學者,在自我評價Ⅱ中這樣寫道:“每天學習日語的時間增多了。”由此可看出,初學者學習態度的轉變。
第二,截止到目前認為自己做得不足之處,在實施自我評價Ⅱ之前,為改進今后的日語教學,要求初學者就“語法”一項盡量寫得詳細,即哪些地方尚未完全掌握,如敬語、授受動詞等。學習者的自我評價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用片假名表記的單詞較難記憶;目前尚不能很好地區分尊他和自謙,有時將二者混用;動詞的一些活用形尚未完全掌握,如「ば」形和被動態等;一些日語漢字的讀法和書寫較難,不易于記憶;授受動詞「~てもらう」和「~てくれる」的區別等。
以上所提及的敬語、授受動詞及被動態等被稱為日語學習中的難點。隨著日語學習的逐步深入,語法點也不斷增多。對于初學者來說,相似語法及相關聯語法的使用和區別也是一大難點。
第三,改進方案。由于聽說讀寫無法分開,在此次自我評價中,幾乎所有學習者均從整體上著手考慮改進方案。方案主要體現在:每天記單詞;增加日語學習時間;復習《綜合日語》(第一冊)的單詞和語法;每天堅持看些日本動畫片、日劇;寫日記時,使用新學的單詞和語法;將動畫片里出現的重要臺詞寫在筆記本上加以記憶;每天寫作業,記日記等。
以上這些方案,有不少涉及日語學習方法。可以說,自我評價的過程,也是學習者摸索日語學習方法的一個過程。
第四,與上次(自我評價Ⅰ)相比進步之處。從整體看,聽說讀寫均比以前有進步。不少初學者能更快、更清晰地背誦課文;能很快記住單詞;認為學的單詞越多,聽力也越好等。其中,關于“說”:不少人認為發音比以前準了;會話能力提高了等。關于“讀”:不少人覺得語感比以前好多了等。關于“寫”:不少人認為作文比以前進步了等。
與自我評價Ⅰ相比,總體來看,學習者的日語水平有了一定提高。同時,所涉獵的課外知識范圍更廣。如有學習者寫道:“通過一邊閱讀與日本有關的書籍,一邊查閱資料,學到了很多東西”等。關于學習方法,有學習者總結道:“我認為語法很簡單。我會每天用日語記日記。通過在日記中使用新學的語法知識和句型,加深了印象”等。
3.自我評價Ⅰ與自我評價Ⅱ之比較
通過比較兩次自我評價,將其共同點和不同點歸納如下表。
4.新型教學模式的探索
通過針對日語初學者實施的兩次自我評價,為教師今后的教學實踐帶來了以下幾點啟示:(1)在教學中,注意日文漢字的指導。中國和日本雖同屬于漢字圈,但不能說中國所有的日語學習者都擅長書寫日文漢字。形似的漢字[如「故宮」的「宮」(中文:宮)]在書寫時更容易出錯。教師在學習的初級階段,應適當加以指導。(2)從“理解”到“運用”、從“運用”到“活用”。日語初學者由于學習時間尚短,對于一些語法知識的掌握尚不熟練。一些學習者雖然能夠理解這些語法知識,但在運用時總出現問題。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需要教師著重引導學習者從“理解”到“運用”、從“運用”到“活用”的這一過程。(3)適當補充課外知識。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學習者不僅對日語本身,而且對日本社會、日本文學、日本文化及歷史等也產生了興趣。在綜合日語課上,教師有必要依據課堂授課內容及學生的需求,有選擇性地介紹一些與日本相關的知識。(4)構建自律、自主學習為主的課堂。隨著學習的深入,學習者逐步確立了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養成了一定的學習習慣,學習欲望和熱情也逐漸被激發出來。作為教師,在課堂上,需要時時關注學習者的變化,從單方面授課這一單一教學模式脫離出來,逐漸向以學習者自律、自主學習為主的課堂靠攏,構建有利于學習者提高能力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
五 結論及今后的課題
筆者在日語初學者中實施了兩次自我評價,通過對兩次自我評價的比較分析,探討了其異同,并結合目前綜合日語的教學現狀,提出了一個以學習者自律、自主學習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關于學習者在日語學習道路上如何進一步成長、不足之處改進到何種地步等問題,筆者將通過實施追蹤調查,作為今后的課題加以探討。
參考文獻
[1]陳皓曦.巧用自我評價實現有效反饋[EB/OL].http:// www.guangztr.edu.cn/a/jxgl/ktjxgg/2011/1121/615.html
[2]劉琴.大學英語教學中的自我評價與自主學習[J].遼寧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6)
[3]張倩.淺談英語教學活動中學習者自我評價的意義[J].中國科技教育(理論版),2013(4)
[4]安彥忠彥.自己評価:「自己教育論」を超えて[M].日本圖書文化協會,1987
[5]安彥忠彥.自己評価研究シリーズ1 自己評価を取り入れた授業[M].明治圖書,1997
[6]串田紀代美.Can-do形式によるタスク遂行型のシラバス構築の試み-中上級レベ ルの「文法學習」シラバスの見直し-日本語研究センター[J].教育研究年報,2012(1)
[7]橋本重治.指導と評価「教育評価基本用語解説」[J].日本教育評価研究會誌増刊號,1983(8)
[8]波多野完治[ほか].現代教育心理學大系·9·測定·評価(理論編)[M].中山書店,1980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