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大學生網絡青年亞文化成為一種重要的文化形態影響著大學生的成長發展,其具有表達內容的個性化、表達過程的“去中心化”、表達目的的娛樂化等特點,正嚴重影響著大學生健康的網絡化生存,影響著大學生對先進文化的傳承,影響著大學生的國家認同與文化認同。共青團組織可通過交互機制、引導機制及監測機制等引導青年亞文化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新媒體 青年亞文化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2-0039-02
當前,以互聯網、手機為代表的新媒體作為一種新興的傳播媒介,以其獨特的功能和魅力強烈地吸引著最易接受新生事物的大學生群體,已成為大學生獲取信息和交流溝通的主要渠道,大學生的新媒體生活已經作為一種文化發展形態,深刻地影響著大學生群體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與行為模式的發展,影響著大學生青年亞文化的健康發展,加大了高校共青團工作輿論引導的難度,使高校共青團工作日趨復雜化。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團組織應該牢牢抓住引領大學生青年亞文化的主導權,主動占據新媒體這一重要的現代文化陣地、輿論陣地,探討引領青年亞文化的機制與模式,提高共青團工作的針對性與實效性。
一 大學生網絡青年亞文化的內涵及特點
1.大學生網絡青年亞文化的內涵
青年群體是具有叛逆性、想象力,不滿于現狀,敢于創新,善于模仿的一個群體。他們正經歷著從自我迷茫到自我確認的過程,他們渴望表現自我、展現自我,并得到主流文化的認同。青年亞文化是青年群體成員創造和共有的獨特的文化價值體系、語言體系、思維模式和生活方式。“它產生于青年對社會規則、制度特別是成年人對他們的壓制的不滿,并常常表現出對統治階級霸權的反抗。他們通過制造出僅僅屬于自己的文化符號,由此來營造一個屬于自己的文化空間,以表示自我認同與主流文化的區隔。”
2.大學生網絡青年亞文化的表現形式
大學生是青年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一般的青年群體相比,大學生對個體價值的實現有更強烈的訴求,特別是來自學業、就業等方面的壓力極易引發大學生的迷茫與無助感。他們一方面是主流文化的接受者、學習者,另一方面又是青年亞文化的推崇者、模仿者,對青年亞文化具有很強的吸收、消化能力,是網絡青年亞文化最主要、最活躍的參與者、創造者與消費者。
3.大學生網絡青年亞文化的特點
第一,表達內容的個性化。新媒體倡導“用戶產生內容”的價值理念,開創了一個以個體為中心的信息接受、創造、發布的開放性模式,為大學生創造了一個可以自由表達、自由展現、追求個性、展現個性的空間。不論是無厘頭的網絡惡搞文化,還是自拍文化,都體現了大學生“自我表現”的個人情結及對自我身份認同的需要。
第二,表達過程的“去中心化”。新媒體造就了一個“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創造了一個交互與多元對話的時代,任何聲音與價值訴求都可以在新媒體上得到表達,個體可以自由地選擇接收信息和表達觀點,可以最大限度地參與信息的制造、傳播。網絡話語的傳播以一種“去中心”的話語模式沖決了權威和等級的堤防,否定了以普遍性和確定性為本質規定的“元敘事”模式。
第三,表達目的的娛樂化。在新媒體構建的平臺上,青年亞文化以其獨特的表現手法和表達內容,成為一種全新的大眾娛樂。他們完全以顛覆的、滑稽的、莫名其妙的無厘頭表達來解構所謂“正常”,開心至上、尋求刺激,以達到緩解壓力,展現自我,制造輕松、愉快的生活氛圍,獲得儀式狂歡的快感。
二 大學生網絡青年亞文化對大學生的影響
1.造成大學生的思想混亂和價值觀迷失,嚴重影響著大學生健康的網絡化生存
新媒體環境下,信息創造的“去中心化”、信息發布的“即時性”、信息獲取的“無主控制”、信息容量的無限性讓大學生的信息獲取變得不確定和難以控制,一些消極、反動的思想文化及違反社會公民道德的信息等都可以利用新媒體技術在大學生中傳播,容易造成青年大學生的思想混亂和價值觀迷失。
2.導致大學生文化品位下降,嚴重影響著大學生對先進文化的傳承
大學生多有“獵奇”心理、從眾心理,又缺乏對信息進行常識性、客觀性判斷的能力,因而容易對虛假、不良信息產生興趣,對流行的網絡文化、熱點的網絡事件缺乏理性的判斷和審慎的思考,不加判斷地模仿、盲目地跟風,導致網絡低俗文化成為大學生追捧和關注的對象,網絡游戲、網絡小說成為大學生文化消費的重要內容,導致大學生網絡青年亞文化與高校所提倡的主流文化之間的隔閡,對大學生形成正確的自我意識、社會態度、社會行為以及構建良好的人際關系和發展健康的文化心理產生負面作用,嚴重影響著青年大學生文化品位的提升及對先進文化的傳承。
3.導致大學生民族意識和國家意識弱化,嚴重影響著大學生的國家認同與文化認同
網絡文化對傳統、權威與經典的無厘頭解構與顛覆導致大學生對歷史與文化缺乏基本的尊重與敬畏,對網絡流行語的模仿導致大學生逐漸喪失了學習民族語言的興趣,導致基本的歷史認同和文化認同的缺失,影響著大學生對民族文化與民族精神的傳承。
三 高校共青團組織有效引領大學生網絡青年亞文化發展的機制
新媒體環境下,建立團組織引領大學生網絡青年亞文化發展的機制,旨在應對網絡青年亞文化對主流文化的偏離性,以及當前在全球化思潮的影響下青年亞文化追求所表現出的低俗傾向。高校共青團組織有效引領大學生網絡青年亞文化發展,可以建立“團組織——新媒體——青年學生”的交互機制,有效實現主流文化與青年亞文化的交流與對話;發展“團組織——意見領袖——青年學生”的引導機制,有效實現團組織對青年大學生的思想引領;完善“團組織——輿情監督員——青年學生”的監測機制,有效實現大學生健康的網絡文化心理發展。通過社會主流文化對青年亞文化進行吸納與整合、引導與利用,使其與我國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保持根本的一致性,使其朝著有利于社會進步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趙慶寺.青年網絡亞文化的文化邏輯[J].當代青年研究,2010(5):16~22
[2]藍若宇.淺析文化的身份與認同——以網絡惡搞為例[J].傳媒觀察,2010(3):30~32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