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隨著我國高等院校體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課程評價體系已成為改革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結合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大學生運動技能和身體素質的現狀和特點,提出新評價體系,運用文獻資料法、教學實驗法、調查法、數理統計法以及對比分析法,論證新評價體系的有效性,為今后體育課程改革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體育課程 新評價體系 實效性 實驗研究
【中圖分類號】G8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2-0051-02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高等教育已成為學生受教育體系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高等教育的目標之一就是如何把體育教育科學合理地落實到素質教育中去,提高當代大學生的身體健康水平,使大學生得到全面發展,更好地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要。
當前,高校體育教學雖然在不斷改革與探討,力求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但實際實施效果并不理想,未能達到預期的目標。教學中只重視教學內容、方法與手段的改變,卻忽視了一個重要因素——課程評價體系改革。以往傳統體育課程只強調運動技能掌握,以掌握程度的好與差為主觀導向,再簡單加上考勤到位率指標和一兩項身體素質指標對學生進行評價,導致評價方式單一、評價標準統一,學生被動地為了考試而考試,不能有效激發學生鍛煉的積極性和自主性,影響了教學效果。本文結合武漢職業技術學院教學實踐,針對現階段課程評價體系現狀,提出新的體育課程評價體系,有計劃、有組織地對教學雙方活動進行鑒別、判斷和反饋,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是提高學生主動性和積極性的重要途徑,是實施全面素質教育的重要環節。
一 研究對象
以新體育課程評價體系為研究對象,即運動技能掌握與參與程度+基礎體育知識理解運用+注重學生個體差異+注重學生學習態度與進步幅度+學生自評、互評與教師評價相結合。
二 研究方法
通過查閱多篇文獻資料,對高校體育課程評價體系進行深入細致的學習和探討,為本研究的實驗實施提供理論指導。同時,隨機抽取武漢職業技術學院2012級排球課專選班68位學生為實驗對象,分為實驗班36人和對照班32人,進行對比實驗。
三 研究結果與分析
1.實驗前研究結果分析
在實驗前,表1統計顯示對照班學生與實驗班學生對排球運動項目的喜好程度比較接近;表2結果顯示,排球墊球技術實驗班與對照班平均成績為10.56個和9.98個;身體素質實驗班與對照班成績立定跳遠為2.28米和2.31米;六米移動為8.78秒和8.63秒。P值均大于0.05,無顯著性差異,符合本次實驗設計要求。
在新課程評價體系實施后,實驗結果表3顯示實驗班學生興趣程度為喜歡,少數學生為比較喜歡,不喜歡的沒有;而對照班學生的興趣程度集中在比較喜歡居多,仍有一名不喜歡的學生。表4結果顯示,排球墊球技術實驗班與對照班平均成績為33.58個和27.14個;身體素質實驗班與對照班成績立定跳遠為2.45米和2.36米;六米移動為8.20秒和8.58秒。P值均小于0.05,具有顯著性差異。說明新體育課程評價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程度,從而帶動基本技術和身體素質的提高,實現體育課程的實效性。
3.討論分析
第一,新評價體系有效提高了教學實效性。新評價體系培養和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愛好,形成了“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對不同層次、有個體差異的學生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發揮其潛在能力,能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大幅提高他們對體育課的興趣,并有效促進了運動技能學習和身體素質鍛煉。讓學生進行選擇性練習,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可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效提高運動技能與身體素質。
第二,新評價體系注重學生個體差異。新評價體系區別于傳統評價最重要的地方就是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個性特點,對學生區別對待,了解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智力水平及身體等方面的能力高低,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既面對全體學生,也要兼顧個別學生,教師隨時監控學生的狀況,及時發現問題并予以幫助糾正,消除對學生的偏見,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全面發展。
第三,新評價體系體現學生主體地位。新評價體系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做到以學生為本,一切為了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學中,教師是幫助學生、促進學生發展的指導者,要關心尊重每一位學生,創建和諧教學環境,發揮好主導作用,不斷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在良好的氛圍里充分體現主動權,激發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第四,新課程評價多元化理念。為了使評價更加合理,不再局限于教師評價學生,讓學生也成為評價的主體,進行自我評價以及同學之間互相評價,發展了學生的自我認知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參與意識,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加強了自我反省能力。其次,評價結果不僅重視體育技能和身體素質,更體現了學生學習態度、學習能力、情感表現以及溝通合作等能力,科學、合理地評價學生的全面發展水平。再次,新評價體系使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對學生的意志品質、自信心、合作精神等方面綜合全面評價,更能公正、準確地評價每位學生,提高體育教學實效性。
四 結論
實驗證明,新體育課程評價體系在武漢職業技術學院體育課中實施是有效可行的。新評價體系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在教學中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主體性的發揮,進而提高學習興趣、學習積極性。實驗還證明,新評價體系能有效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能與身體素質,達到體育教學實效性。新評價體系是高校教育改革發展的必然趨勢,有利于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使每一位學生得到較大發展空間,提高社會適應能力。
參考文獻
[1]揣佳凡、王紅光.普通高校體育課程評價體系的構建[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1)
[2]林少娜、陳春燕、李旭武.普通高校體育課程多元化評價體系的構建[J].遼寧體育科技,2006(4)
[3]程俊.對學生主體參與教學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3(2)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