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教育水平不斷提高的今天,音樂教育手段在提高學生音樂素養,整個教育水平和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上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如何深入、有效地實施音樂教育值得我們思考,本文分析了巧用音樂教育有效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五個方法及其起到的作用。
【關鍵詞】融合 團隊協作 自我成長 創造 興趣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2-0062-01
音樂是培養學生的有效載體,合理運用音樂手段能達到教學相長,提高學生感性與理性相結合,提升學生整體素質的效果。音樂教育與學生的成長密不可分,而音樂的教育手段正確與否對提升學生的整體管理水平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 發掘音樂之源泉——音樂教育中的手段
第一,巧用音樂與詩歌韻律相稱,提高學生溝通融合的能力和團隊協作的精神。詩歌是一種無聲的音樂,而詩歌的韻律與音樂相配合更是相得益彰,在詩歌的韻律中引導學生充分聆聽生命的寫意,與學生在音樂中品鑒經典。在與學生共同協作選取不同音樂曲風的過程中,搭配不同韻律的詩歌,一起感受成長和分享的樂趣。在朗朗上口的詩歌與高昂的音樂撞擊下,激發學生感受音樂、理解音樂的習慣。在聆聽過程中讓學生學會自我融合,而在音樂的背景下共同讀誦,則可以大大培養學生們的協作精神,在這一過程中每個學生都需要不斷的自我調整來促使自己與整個團隊節奏高度統一,這對提升學生的自我融合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是大有裨益的。
第二,巧用音樂與情感體驗教學,提高學生感悟自我成長的能力。在音樂的學習中體驗成長,體驗成就,體驗成功,這是巧用音樂與情感體驗教學的美妙之處。引導學生在音樂中感受、感悟自己,體驗音樂的舒緩或激蕩。音樂語言是音樂作者表達情感的載體。音樂的前奏是作者為積蓄的情感所做的鋪墊,而音樂的高潮正是音樂作品要極力表現的,跟隨滲透于音樂中的情感,體驗逐步完善的自我認知,體驗對他人的細心關懷,體驗靈魂的自由真理和愛的力量。體驗一種自我成長的成功,以及對他人理解和關懷的成就感。
第三,巧用音樂與基礎知識教學,提高學生自我摸索和找尋規律的能力。一直以來在音樂教育過程中,存在著過于重視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反復訓練,在音樂教育的基礎知識學習中顯得枯燥乏味,忽視了感官的體驗,使學生在學習中有抵觸情緒。而在音樂的基本知識教育中如果能通過將不同的音樂輔以有趣的聯想和悉心的設計,引導學生們把對音樂的一種理解,想象力、創造性、延展性運用起來,把音樂基礎教育的重點從技術上轉移到藝術表現力上。做到雖在基礎知識教育階段仍不忽略展示美好藝術表現力的重點。不違背音樂的初衷和音樂教育的重要作用,調動學生在基礎知識的學習中靈活地運用自如、舉一反三。還有音樂基礎知識教學還要保持聽覺享受的音樂使命感,使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自然的學會基礎知識,一些技能也要在環境的熏染中和興趣的培養下讓學生們愉快地學會。
第四,巧用音樂與興趣激發教學,引導學生的創造力。給予學生音樂主動權,培養學生音樂能動性,擺脫從前老師講、學生聽的被動音樂模式。引導學生自主選擇音樂和表現音樂的方式。任何跟音樂相關的因素都可以成為音樂教育的方式,成為學生展現其音樂藝術表現力的方式。引導學生大膽創新,顛覆傳統音樂藝術模式的束縛。寓樂于教,讓音樂學習充滿創造力,嘗試是創造的前提,激勵學生們大膽的表現,讓學生處于多元化的音樂海洋之中。站在更高的價值取向上看待音樂,通過學生自身展示音樂元素需求,理解音樂的同時,以各自的視角闡述不同的音樂現象。以共同的音樂藝術基準點體驗音樂之魂,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力,提高其藝術品位,帶動更積極主動的音樂教育氛圍。
第五,巧用音樂與畫面結合,開拓學生的想象力。音樂是一個遐想的國度,音樂帶來的畫面感千變萬化,音樂給予學生很多可以冥想的有無數畫面感的空間,從孩提時期第一次懵懂的接觸音樂開始,到慢慢成長為音樂界與無聲世界的動靜結合就更顯得十分重要。對學生給予電影電視劇等影像資料的鑒賞,有助于加深學生們對音樂世界的想象。給予學生同一首歌曲在不同電影中的配樂和情境鑒賞,有助于拓展學生的開放性的思維。加深全方位的藝術體驗,給予學生足夠的想象力,在強烈的畫面感和有聲的音樂世界融合之下,對學生的開闊性思維的培養非常重要。而音樂與美術作品的結合則大大表現了一種欲說還休的獨特感受。這對學生思維的多角度發展和視聽關系的平衡鍛煉都起到了良好的推進作用。
二 守護音樂之果——提升學生內在氣質
滋養靈魂,是音樂與生俱來的氣質,更是亙古不變的佳話。音樂伴隨在每一個人的成長當中,無論是在最初有形的樂器節拍下的擊打,還是在無形的有聲情感體驗之中,都使學生們在音樂教育中寓樂于形,修養內在氣質是形成強大外在力量的保障,音樂正是提高學生內在氣質的重要手段。音樂肩負著人類對生命和真知的啟迪作用,我們期待在音樂教育中,更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內在氣質。
三 結束語
綜上所述,巧用音樂教育手段引導學生管理逐步向更好的方向邁進,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內在素質。音樂教育肩負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已經越來越重大。
參考文獻
[1]李愛麗.試論認知與情感體驗相結合的大學生音樂審美教育[J].世紀橋,2006(2)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