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經濟的快速增長帶動了管理理念的轉變,教育管理學理論發展迅速。在新世紀多元化的綜合教育管理模式逐漸取代單調死板的教育模式,以整體客觀主義為主方向的教育管理學理論轉而主打主觀主義的趨勢,更加重視了對價值倫理方面的研究。
【關鍵詞】教育管理學 價值倫理 發展趨勢
【中圖分類號】G40-05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2-0073-01
教育管理學近年來逐漸占據了管理科學時期的主導地位,然而在新世紀以來,教育管理學遭到了外界各種理論觀點的猛烈沖擊和批判,質疑聲愈來愈多。因此,教育管理學中的各種言論涌現。多元化的教育管理學趨勢就此出現。
一 多元化趨勢開始
隨著經濟迅速發展,教育管理學在新世紀迎來了一個更大的舞臺,使得各種教育言論和觀點紛紛登臺競技,在競爭中相互推動彼此的發展。教育管理學理論慢慢開始走向多元化的綜合管理模式,逐漸取代了過去的單一模式。
就在教育管理學多元化未形成之時,占據主導地位的單一的價值準則被封為上乘。這種現象是當時教育管理學理論的一大特點,當然也是很嚴重的缺陷。這種現象的存在,使得當時許多理論家將自己的大部分精力浪費在教育管理學理論的互相指責與破壞上,而現實的管理問題卻無人問津。因此,這種單一固執甚至有些偏激的傳統教育管理學理論觀念顯然不適合時代的發展,遭到了嚴厲地批判,批判其只看重理論本身的形式美,卻很少涉及現實的教育管理問題。因此有國外學者說這種單一模式就是對實際工作者的冷漠。
美國著名教育管理學者曾指出:教育管理學理論在過去百余年的發展歷程中,走向了一條備受爭議和飽受批判的學院派學者西蒙所積極推崇的路,并逐漸占據主導地位。而在十年左右的時間之后,教育管理學理論迅速走下坡路,并又走向了一條“大帳篷”式的道路。綜上可以看出,教育管理學的發展可謂混亂無章,漏洞百出。
然而,教育管理學理論終究會走上一條正確的道路,屆時教育管理學所具有的寬容性、溫和性等教育理論會引起更多人的關注。而那些不切實際、片面的教育觀念必然會走向沒落。進入晚年的格林菲斯提出了有效解決長時間以來所存在的教育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的解決策略,對教育理論多元化的發展極為有利。
二 教育管理的批判反思之路
新世紀以來,教育管理學理論的另一趨勢是大力提倡批判反思,其也必將是未來教育管理學理論的重要任務,是教育管理學理論的另一種趨勢。該批判理論的重要代表人物是美國教育教授福斯特和澳洲批判理論家貝茨。
教育管理批判反思觀念的核心觀點是:首先,教育管理學理論應由批判的、經驗的、詮釋的三個不同方向構成的一個整體,并注重正義、公平等道德科學,拋棄那些不實用的謬論。其次,該批判理論將更加重視本身的教育問題。通俗的說就是學校該怎樣組織活動讓學生更好發展的問題。最后,教育管理學理論批判將看重在特定文化和政治背景下的教育管理問題,并對其進行分析和概括,以更好地推動教育管理批判之路的發展。
三 教育管理學理論之建構主義
教育管理學理論的另一個趨勢是教育管理學建構主義。它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強調以學習者為中心,利用特定的情境、會話等學習氛圍,讓學習者由原來被動地接受知識和信息轉變為信息的主動構建者。
當然,教育管理學要創建建構主義的教學模式就必須掌握如何來營造學習環境。這種學習環境是我們日常所熟悉的,并與教學任務相關的環境。這樣的學習環境不僅能使學習者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更會得到相應的提高。
四 教育管理價值論的發展
加拿大教授霍基金森提出的教育管理價值論隨著時間的推移,獲得了有條不紊的發展。霍基金森認為:任何有價值的事物跟事實類似,可以科學地把握和對其進行研究。該理論的基本觀點大致如下:首先,教育管理本身是一種行動的哲學,那么它就可以把價值轉變為一個價值與事實兩者相結合的世界。其次,在教育組織管理生活當中,價值沖突不可避免。因此,對價值分析和沖突處理是教育領導的內在組成部分。最后,對價值的審查必須加以重視,審查價值并不是找出價值問題的標準答案,而在于讓教育管理者明白價值與權力二者的權衡。
五 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育管理學理論的發展正在走向多元化、帶有批判反思的綜合模式之中。在此可以看出,我國教育管理學的理論發展與國外教育管理學的理論發展還是存有不小的差距。
參考文獻
[1]李國偉.20世紀以來中西方教育管理學的對比分析[J].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13(4)
[2]邵龍寶.西方建構主義教育理念與中國現代化教學模式研究——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教改實驗為例[J].蘭州學刊,2012(2)
[3]周芳.試論哈貝馬斯對教育管理批判理論的影響[D].蘇州大學,2006
[4]彭虹斌.論教育管理中主客體的關系屬性[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9(1)
[5]李春云.關于教育管理學困境與發展的簡要綜述[J].法制與社會,2009(2)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