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深化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21世紀所需要的,具有民族精神、創新能力、高素質的人才,全力培養中小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以及科學探索精神,培養適應科技發展與社會進步所需要的勞動者是時代賦予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的新的要求。
一 科技創新大賽的意義
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是面向全體在校中小學生開展的,一種具有很強的示范性和導向性的科技教育活動。作為一種全國性的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和科學探究項目的綜合的科技競賽,它已經有二十多年的歷史了,也是集中展現我國中小學校園中的各類科技創新活動所取得的優秀成果的一種形式。創新大賽最重要的意義在于,它能有效推動青少年科技活動的蓬勃開展,并能培養青少年的實踐能力以及創新精神,從而有效提高青少年的科技創新素質,激發學生的潛能;并能提高科技輔導員隊伍整體技能與素質,進而有效地推進國家科技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
二 科技創新大賽的活動內容
現有的科技創新大賽主要分為:青少年和科技輔導兩個板塊。活動內容也主要分為:競技類活動和展示型活動兩個系列。
1.競技類活動
競技類科技創新大賽漢族要內容包括以下幾項:小學生科技創新成果競賽、中學生科技創新成果競賽、科技輔導員科技創新成果競賽。
競技類的科技創新成果競賽因為有賽事結果為依據,所以有很多分類形式,主要包括如下:按項目申報人數分(個人項目、集體項目);按年齡段分(小學項目、中學項目、高中項目),其中小學中的科技創新成果競賽,通常會按研究學科分(生命科學、技術與設計、物質科學、地球與空間科學、行為與社會科學等),中學中舉辦的科技創新競賽則通常會按研究的學科進行分類(如數學、地球與空間科學、物理學、植物學、工程學、微生物學、動物學、醫藥和健康學、行為與社會科學化學、環境科學);科技輔導員的科技創新成果競賽,通常會按照項目的類型來劃分,大致分類如科技教育方案(科技教育教學以及科技教育活動)、科技制作類(包括生物、數學、物理、化學等五種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科教制作項目)、科技發明類(包括外觀設計項目、發明項目、實用新型項目三種)。
2.展示型活動
這類活動通常包括青少年優秀科技實踐活動展以及科學幻想畫展兩大類。(1)科技實踐活動:指青少年圍繞某一主題,以小組、班級或學校、校外教育機構等組織的名義,在課外活動、研究性學習或社會實踐活動中展開的、具有一定科普意義和教育意義的綜合、群體性的科技實踐活動。(2)科學幻想繪畫:指少年及兒童充分展開想象,暢想未來的科學發展狀況,展望未來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情境,并通過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參與者常為5~14歲少年兒童參加。
三 科技創新大賽的評審標準
1.“三項自主”的原則
第一,自己進行選題策劃:即選題必須是由參賽者自己經歷發現、篩選的過程,然后自主提出的。
第二,自己對選題進行設計和研究:參賽作品中的創造性的貢獻必須是由參賽者本人進行構思,并自主完成。支持主要論點的論據也必須是參賽者本人通過有效的研究手段(觀察、考察、實驗)親自獲得的。
第三,自己完成選題的實踐過程并撰寫出來:參賽者本人必須參與到作品的制作過程中,論文必須是作者本人撰寫的。
2.新穎性、科學性、實用性的原則
第一,新穎性:包括對選題的獨創程度、先進程度、新穎程度的規范,以及技術水平與難易程度的要求。
第二,科學性:包括對選題及其成果的技術方案的合理性,其中包括科學理論的可靠性、研究方法的正確性等。
第三,實用性:指該項發明和創新技術其中包含的可以預見的社會效益或經濟效益,其中包括課題研究及該項論文的應用意義、影響范圍以及推廣前景。
四 教師如何輔導學生參加科技創新大賽
1.指導學生自主選題
教師要引導學生打開視野,關注社會上的一些熱點問題,并提出自己的獨到見解。選題應貼近現實生活,體現出創新的思維,遵循科學性、先進性、實用性的原則,這樣才能符合科學和社會發展需求。
教師可以正確引導學生的興趣愛好,如改造學生身邊的物品等廢物制造活動,從而提高其使用效率。在這種改裝的過程中,一項項發明創造也就產生了。
引導學生多對自己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事物提出疑問。青少年往往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對遇到的問題進行探究,并找出原因,從而培養學生持之以恒地進行鉆研的興趣。
2.教師要指導學生勇于動手,進行實踐
科學研究之路無疑是非常艱苦的。指導教師要培育學生尊重事實的科學精神,拒絕投機取巧心理,否則,就與創新大賽的宗旨背道而馳。
總之,通過開發利用教科書以外的各種科學課程資源,不僅可以推動課堂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讓教學“活”起來,還可以改變學生在教學中的地位,促使學生逐步學會用科學的眼光看問題、用科學的頭腦想問題,保持對周圍事物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培養其大膽進行想象、敢于創新的科學態度,并在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親自體驗到學習的樂趣。這樣的效果不親自參與其中,很難品嘗各種的滋味。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