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開學伊始偶然間聽了一年級的一節課,對于經常教高年級的我來說,感受頗深。一年級的學生不像高年級的學生那樣,已經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他們來說,自己的事最重要,其他人和事都與他無關。課堂上,老師講課時,有些學生注意力無法集中;老師提問時,學生們爭相舉著手,嘴里還高喊著:“老師,叫我!老師,叫我!”有的學生甚至連手都不舉,直接喊出答案。老師指名回答問題后,發言的學生站著說,沒被指名的孩子坐著說,甚至有的學生認為已經和他沒有關系了,干脆做自己的事去了。就這樣,一節課在熱鬧的氣氛中結束了,可是一直處于興奮狀態中的他們又聽到多少呢?有什么收獲呢?現在都在提倡有效課堂,而這樣的課堂又有什么效率可言呢?
傾聽,對學生非常重要,要想提高課堂效率,就必須讓學生學會傾聽。為了讓學生學會傾聽,并養成認真傾聽的好習慣,筆者認為應采取以下做法:
一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傾聽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難以做到要求學生在課堂上的每一分鐘都全神貫注。現代心理學證實,即使是同一個人,在不同時期、不同背景下,其注意力保持的時間長短也不同。學生不愛聽課,有時是因為教師的講課不精彩,每堂課都是固定的模式,課堂氣氛呆板、枯燥。課堂氣氛是決定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傾聽氣氛可以將師生的心智融為一體,達到充分的溝通。為此,教師要想方設法改進教學方法,讓課堂教學生動活潑起來。創設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想傾聽的強烈愿望。上課伊始,不少學生還處于課間的休息、放松狀態下,只有讓他們對聽到的內容感興趣,才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使其傾聽下去,并快速進入學習狀態。教師可以運用新穎、實效的教學手段,如講故事、聽音樂、看圖片或視頻片段等,來創設課堂氛圍,調動學生追求、探索知識的熱情與潛力,活躍課堂氣氛,如教學《夏夜多美》一課,上課伊始,首先利用多媒體播放了一段小螞蟻在水中呼救的情景,看著危在旦夕的小螞蟻,孩子們一下子緊張了起來,開始討論救小螞蟻的辦法,孩子們以一種積極主動的心態進入了文本學習。如果說文字是理性的,那么畫面、色彩和音韻就是感性的,可用它們去引導學生身臨其境,心入其境。教師如果能克服在教學內容與學生要求上出現的種種矛盾,學生便會主動、積極地聽課了。
二 多樣化練習,培養習慣
1.在短文聽讀中培養
要提高課堂效率,學生們不僅要學會傾聽,還得聽有重點,聽有所得。為了能讓學生們有目的地聽,教師可以利用每節課開始的三分鐘,對學生進行聽讀訓練,聽讀的內容是一段簡單的話,讀之前針對內容提出幾個簡單的問題,如“這段話都講到了誰?”“他們在干什么?”讓他們聽后回答,也可以根據內容說幾句話,讓他們判斷對錯等。通過這樣的練習,讓孩子們學會在傾聽中抓住別人說話的重點,并能夠分辨所說內容的對錯,學生們的聽讀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就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們的思維和語言能力。
2.在詞語聽寫中培養
在語文教學中對于字詞的鞏固是必不可少的,而聽寫是最常用的方式之一。聽寫,顧名思義是先聽后寫,學生傾聽能力的高低是聽寫的前提。在詞語聽寫中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是一種有效的途徑。而采取多種形式的詞語聽寫方法,能激起學生的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傾聽能力,也能培養學生的注意力和記憶力。
3.在朗讀評價中培養
聽和讀有著緊密聯系的關系,傾聽能力的培養,能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對語言敏銳的判斷分析能力,同時提高他們對語言基調的把握,即朗讀能力。所以,唯有學會傾聽,方能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反之,在引導學生對他人的朗讀進行學習評價時,在提高他們的朗讀能力的同時,也是學生傾聽能力提高的過程。所以,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帶著任務聽同學的朗讀,如你覺得他哪里比你讀得好?你還想他再讀哪一句給你聽聽?讀得是否流利?有沒有多字、漏字?等。同時,引導學生在傾聽中感悟朗讀方法。
三 實施獎勵,調動積極性
1.評選“傾聽星”
我校的一位教師用即時貼做了很多五角星,起名“傾聽星”,用來獎勵上課認真聽講的學生。由于一年級學生年齡小,具有爭強好勝的心理,當把“傾聽星”貼在一個學生胸前時,其他學生都會用羨慕的眼光望著他,這在某種程度上對他們形成了一種刺激,得到“傾聽星”的學生聽得更認真了,原本不認真聽講的學生也開始認真聽講了。
2.發言優先權
所謂“優先權”指課堂上優先回答問題和領讀的權利,這是對上課認真聽講的學生的另一種獎勵。當課堂上有回答問題或需要請學生上臺當“小老師”領讀詞語的機會時,老師應該在所有舉手的學生中選擇認真聽講的學生優先發言,并告訴其他學生們:“×××聽得可認真了,我們請他來發言。”為了獲得發言或當“小老師”的機會,學生們一個個鼓足精神,聽得非常認真。
重視對學生傾聽能力的培養,發揮語文學科的優勢,結合語文教學,捕捉教育契機,適時引導,能使學生逐步養成傾聽的良好習慣,培養并提高學生的傾聽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