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堂提問對學生的英語學習有重要的作用,有效的課堂提問對英語學習者的聽力水平、口語表達、語法詞匯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課堂提問是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常用的一種相互交流的教學技能,是實現教學反饋的方式之一,是啟發學生思維的方法和手段。英語教師積極探討課堂提問對英語學習的影響,對未來英語教育事業的發展有深遠的意義。
【關鍵詞】智慧提問 課堂 英語學習 促進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2-0096-01
在英語課堂中,提問是有效教學的一種重要手段,也是教師教學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出色的課堂提問可起到調動學生的學習動機、誘發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啟發學生的思維和實現教學目標等功能。換言之,即提高課堂效率。智慧的課堂提問可使滿臉疑惑的學生豁然開朗,智慧的課堂提問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 提問精練是前提
課堂提問最為重要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他們從某種抑制狀態中激發起來,使被動局面轉化成學生的主動參與。在提問時,英語教師必須要明確向“誰”提,從“何處”提,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1.提問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注重學生的年齡特征、英語水平和英語接受能力
教師要通過各種途徑和方法來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積累和聽、說、讀、寫的實際能力,從而來確定問題的難易程度,不至于偏難或過易。英語課堂提問還要根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顯現出的心理狀態來加以把握。如:當學生受舊知識影響無法正確實現知識遷移時;當學生疑惑不解,一籌莫展時;當學生胡思亂想、精力分散時等,老師需要抓住機會對癥下藥。
2.提問應遵循英語教學目標,結合英語教學內容
提問時要考慮學生在本節課要學到什么、思考什么、形成何種能力,緊緊把握教材,在重難點處設計問題。以便學生集中精力,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也就是提問要有的放矢,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課堂提問的時機一旦迎合了英語教學的需要,就選準最佳時機,這樣課堂提問的促進作用就愈發顯而易見了。
二 提問巧妙是關鍵
1.因人而異的課堂提問
這種問題一般內容明確、條件充分,只需要用唯一答案明了準確地回答,其目的是讓學生把已學的舊知識進行強化記憶,并為高層次邏輯思維奠定基礎。如連續提問:(1)Who’s your favourite friend? Who was your favourite friend in primary school?(2)Is Guoxiang a top student? Are you a top student too?(3)How did you go to school yesterday?
以上均屬于低層次的課堂提問,這些問題相對較淺,適合學困生,易使他們獲得參與感和成就感。
對能力較強的同學,課堂提問發散性的問題,答案是開放的,它并不追求唯一的答案,但要求學生整合大量已學知識,并加以想象和創新。教師可以在學生對文章表層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深入提問。如(1)How do you like your school?(2)Why do you like your friends?(3)Can you describe your best friend? 這些富有總結性的課堂提問,發散性和概括性較強,更適合優等生,能給予他們沖刺的機會,教師除了在問題難度上考慮學生的個性差異外,在內容和形式上也應顧及學生的特長發展,以鼓舞他們的士氣,達到揚長避短的效果。
2.因“材”而異的課堂提問
第一,直觀形象的課堂提問,運用簡筆畫、幻燈片、實物等進行課堂提問,可使形聲結合,增加刺激強度,增強接受效果。
第二,比較、聯想進行課堂提問,為了促進學生對新知識的感知,對課文中同時出現或先后出現的兩種性質不同或相似的對象,情節用比較法進行課堂提問更合適。還可以根據題材相近的課文中的人或物的異同進行設計。
3.因時而異的課堂提問
第一,先發問,再叫學生回答,否則一些學生就會覺得事事與我無關,會產生事不關己的心理,把自己看作課堂的局外人、旁觀者。另外,不可按一定的順序機械發問,如依照學生的座位或號次發問。這樣,學生就知道這個問題輪到誰來回答,其余的學生就可以不思考了。他們往往只重視自己要回答的那道題,而忽略了其他的題目。
第二,課上開放性的提問,學生在理解消化課文內容后, 便進入運用語言知識的階段。這樣,可設計一些富有創意的模擬話劇或采訪等角色扮演性的問題。開放性問題的提出督促學生積極思考、集思廣益、互相討論、自由提問、自主學習,更能促進學生的合作學習。
初中英語教學中課堂提問是一門創造性的、高智慧的藝術。只要英語教師做到心中有英語教學新課標,胸中有班級英語水平,借助智慧的課堂提問來點燃學生英語思維的火花,激發他們對英語學習的欲望,并有意識地為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供橋梁和階梯,就能引領他們一步步邁向英語成功的殿堂。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