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關注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發展,教師們已達成共識。對如何發展小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能力,筆者作了實踐性探索。
【關鍵詞】自主學習 主體作用 英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2-0102-01
英語課程標準強調:學生是學習英語的主人,英語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然而,在以往的英語教學實踐中,教師往往是牽著學生走,本來學生自己能做的,教師卻“越俎代庖”,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長此以往,便滋生依賴性甚至厭倦情緒。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是要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發展自主學習能力和培養合作精神。對此,筆者作了實踐性的探索。
一 引導學生提出學習目標
長期以來,教與學的目標都是由老師課前精心制定的,往往上課時再向學生提出。我則反其道而行之,如上課伊始,讓學生聽一遍本節內容的錄音后,便鼓勵學生或談所知、或質疑、或說出最想知道的內容,學生大都能各抒己見。教師隨之迅速梳理、歸納,形成幾個重點問題,并告訴學生:你們提出的這幾個問題正是這堂課的學習目標。如此,在學生看來,這目標是他們提出的,就更關注而欲知究竟。
二 根據學生意愿,選擇學習路徑
如當學生聽完本課的錄音,整體感知后,可以問:“你們對本課的哪部分最感興趣?”然后,根據多數學生意見確定學習內容的先后順序。打破“從頭到尾”的逐一推進式,恰當地運用變序教學法,或直奔重點,或先從學生感興趣的部分切入……這樣,可以更好地滿足學生主動探索的欲望。
三 鼓勵學生選擇學習方法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會更有效。如每到階段內容的復習時,我便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有針對性地復習,聲明要驗收復習效果,還要比一比誰的方法好。當然,我也推薦好的方法以供參考。然后,學生選擇自習,或再分組討論、交流、匯報,教師少些干預,學生多些自主,營造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可謂其樂融融。
四 自由表達、暢所欲言
無論是日常用語,還是詩歌,課程標準都特別強調不拘形式、自由表達。的確,只有在沒有過多干預的狀態下,學生的思維才會更活躍,只有在自由自在的氛圍里,學生才會迸發出創新的火花。英語教學中的日常用語和單詞,學生“想說什么就說什么,怎樣想就怎樣說”;教師則因勢利導、適時規范、循序漸進,語感便會在耳濡目染之間得到培養。
五 嘗試由學生設計考題
老師出題,學生答題,做現成的習題或試卷,已司空見慣。但我在學生的平時學習或復習時,也嘗試讓學生自擬小試卷,并附上答案,互相測試、交換答案批改,再交給老師檢查,據其學習態度給予定量與定性兼容的評價。如此,不但可以及時地診斷、反饋和甄別,準確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水平和狀況,有利于及時矯正、表揚和激勵,而且更能有效地刺激學生的求成動機,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實踐表明,讓學生自己設計考題,最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六 讓學生收集資料
英語教學要重視課內外的溝通、校內外的聯系。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前或課后收集與本課有關的圖片和資料,在課堂上給學生展示的機會,并及時給予鼓勵。這樣做的意義不僅在于學生收集資料比教師一人整理所獲取的信息量更大,重要的是通過這樣的學習實踐活動,可以發展學生的能力,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自覺主動性,使學生的學習生活變得豐富多彩。這也是學習的拓展與延伸,有利于發展學生思維的廣闊性。
七 由學生自主自習
自習,即自覺、主動、自主地學習。教師把較多的自習時間還給學生,既解放了學生,更解放了自己。雅斯貝爾斯曾說:教育的過程,是讓受教育者在實踐中自我練習,自我學習和成長。讓學生在自我管理中成長,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才更有意義。
我對學生的自習,有任務、有驗收,其余就是學生自主選擇內容,選擇自習內容的先后及方法。有問題就請教師隨時幫助,不像以往教師喋喋不休、學生不勝其煩,真正達成學生的主動,漸漸形成一種自覺氛圍,養成一種習慣。
雅斯貝爾斯認為:教師應是學生自我教育的引導者,教育是個體自我教育和自我實現的過程。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他們的學習只有成為自主的行為才更有效。
英語教學中體現學生“主體觀”的做法自然還有很多,但是,在這里我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并不否定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是有所為而有所不為,教師在關注課堂生成的同時,應有精心預設的、有梯級性和具挑戰性的問題、習題、驗收題備用和應用。
教師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其主導作用是服務于學習主體,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要千方百計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之能自讀自悟、自主、自覺主動地學習,這對于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意識、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及品質,以及學生一生的發展,意義深遠。當然,這也是有效提高英語教學效果的優選途徑。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