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長期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學校沒有把時事政治教學列入常規教學計劃中,許多教師進行時事政治教學也往往是包辦代替,考前突擊。如思想品德教師在中考前集中一段時間,選編一些時事政治材料印發給學生背誦,突擊復習。死記硬背的結果只能使學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顯然達不到素質教育的目的和要求。因此,時事政治教學要改革。筆者從事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多年,下面談談一些心得體會。
一 突出重點內容
由于時事政治內容覆蓋面廣,有關系國計民生的大政方針、也有老百姓津津樂道的事;有國內要聞,也有國際熱點;有和平與發展的世界主題,也有局部戰爭的消息。繁多的時事政治材料,如果教師根據發生什么就講什么,沒有重點,難免帶有盲目性。因此,作為思想品德教師,要對國際、國內的重大時事政治做到總體把握,突出重點,克服盲目性。筆者認為要注意四個聯系:(1)聯系黨和政府現階段重大的路線、方針、政策;(2)聯系教材實際;(3)聯系學生實際;(4)聯系影響較大的事件。如筆者在教學“感受社會變化”一文時,由“神舟七號”引入,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同時,又鍛煉了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 注意時效性
時事政治教學是思想品德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日常教學中要隨時貫穿,而不是專題復習。傳統的應試教育中,時事政治教學往往采取臨時突擊猜題、背誦的應試教育模式,等“時過境遷”再講,已沒有了新鮮感,久而久之,使學生失去對思想品德課的興趣,更不可能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相反,如果時事政治材料在日常教學中能做到時間上的及時性,會使學生認為,課本不是脫離社會實際的,是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連的。這樣,學生很容易對思想品德課產生親切感,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也才能逐步地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時事政治教學應重視時效性。如本人在班級黑板報上特別設置板塊——“每日要聞”(如有需要,可在上課前5分鐘對要聞進行簡單評說),每周(或每月)安排專課——“焦點新聞大家談”,使時事政治教學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 形式上堅持三步
第一步:收集。鼓勵學生在課外充分利用多種途徑收集時事政治新聞,如電視、報紙、網絡等各種媒體。聯系實際,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有話可講的,并且與教材知識點有緊密聯系的問題進行專題材料收集,并要求學生進行分類收集,以方便查閱。在搜集、分析時事政治材料的過程中,能培養學生較好地收集歸納和處理各種信息的能力。有時還要求學生預先嘗試寫點短評,為下面的“評說”環節做好準備。
第二步:評說。先由教師或指定的學生“說”新聞,然后學生用所學知識對該新聞進行“評”,通過“說→評”新聞,一方面可以拓展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對思想品德課的興趣;另一方面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另外教師在點評過程中,要及時引導學生用學過的知識分析研究,可以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三步:活動。以校或班級為單位定期組織“時事政治演講比賽”、“時事政治手抄報競賽”、“時事政治知識競賽”、“焦點訪談”、“優秀小論文評比”等活動。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會得到提高,并能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 方式靈活多樣
時事政治教育要善于組織,有計劃安排,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已有知識水平與生活經驗,從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出發,引導學生人人參與多種形式的活動,讓學生在輕松、和諧的活動中,享受快樂,做到寓教于樂。
第一,組織時事政治知識介紹演講。時事政策教育中,依據課文內容涉及許多時事政治知識,如我國社會、經濟、文化、體育等事業的迅速發展,尤其是改革開放我國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家鄉的變化等,都可作為時事政治知識介紹內容,并與國內外的重大事件相結合。這樣不僅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國內外大事,增加知識面,還可豐富學生的信息量。
第二,開展要聞時事政治演講。讓學生上臺演講,這是一項鍛煉學生技能,培養學生能力的途徑,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指導學生收集時事政治要聞。內容包括國內國際,涉及政治、經濟、科技、軍事、體育等各個領域,也可講有地方特色的內容,要求學生事先做好卡片,在內容相對全面的基礎上,突出重點。上臺演講,開展小組競賽,教師要作演講小結,肯定學生成績,指出不足。經過長期訓練,不僅能鍛煉學生,更使學生在演講過程中受到教育。
第三,辦好時事政治小報。辦好時事政治小報是一種較好的形式。小報由學生自己選材、設計、剪輯、編排。收集時事政治材料,自己張貼成小報,在班級、學校交流,培養學生動腦、動手的能力。
筆者認為,如此堅持時事政治教學,才能使學生養成關心時事政治的好習慣,培養學生“國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胸懷,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