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課堂教學中,我喜歡讓學生先面對問題,再解決問題,然后再分析新問題,其關鍵是問題解決。問題解決在中學數學教材中的引入方式不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高中數學教材中設立了實習作業、應用題、想一想、做一做等,高中數學試驗課本中增加了研究問題等,這些都體現了問題解決的思想。目前,重要的是在中學數學課教學中體現問題解決的創新能力和應用意識。
【關鍵詞】高中數學 課堂教學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2-0131-01
一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
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科學。它在現代生活和現代生產中的應用非常廣泛,是學習和研究現代科學和技術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數學教學要以教育方針、教學計劃和大綱規定的教學目的為依據,教師要認真鉆研和熟悉大綱、教材,經常了解學生情況,不斷研究和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巴班斯基曾說:“教育過程最優化,被理解為這樣一種教學方法,它能使教師和學生在花費最少的時間和精力的情況下獲得最好的效果。最優化教學的最一般的定義是在全面考慮教學規律、原則、現代數學的形式和方法,該教學系統的特征以及外部條件的基礎上,為了使過程從既定的標準看發揮最有效,即最優的作用而組織的控制?!碧岣邔W生的數學素養,必須從最優化的教學過程入手,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教學過程是由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所組成的雙邊活動的辯證過程,是“教”與“學”的矛盾的對立統一,教師既是“傳道、授業、解惑”者,又是整個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引領者,學生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學習的,但他們又是知識學習的主體,對知識的掌握必須通過自覺的努力和自身采取積極的行動。
結合數學教學內容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通過對我國古今數學成就的介紹,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民族自尊心,為國家富強、人民富裕而艱苦奮斗的獻身精神。通過教學還應鍛煉學生的堅強意志和性格,培養學生的嚴謹作風,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獨立思考、勇于創造的精神。
數學教學要點燃學生的好奇心,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驚訝感情——是尋求知識的強大源泉。”他指出應盡量在學生眼前展現出暫時還不理解的有趣事物,展現越多,驚訝越鮮明,從而產生強烈的求知欲。
要使學生學好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首先,要使學生正確理解數學概念,在教學中從實際出發和學生已有的知識出發引入新的概念,對易混淆的概念,要引導學生運用對比的方法認識它們之間的區別。要使學生在正確理解數學概念的基礎上進行判斷推理,從而理解數學的原理和方法。其次,必須突出重點,抓住關鍵,解決難點,并且要有目的地、有步驟地加以訓練,同時要特別關心有困難的學生,給他們以熱情有效的幫助。
二 教學設計特點
“問題驅動”,就是將要學習的新知識隱含在一個或幾個問題中,學生通過對問題進行分析、討論,明確問題大體涉及哪些知識,并找出其中的新知識,然后在教師的指導、幫助下解決問題。我曾以課本例4“圓拱橋問題”為引子,設計問題“你將選擇什么方法解決例4的問題?”引導學生從直觀認識過渡到數學思想方法的選擇,激發了元認知體驗,以探索問題的解決方法來驅動和維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機,讓學生體驗數學建模的全過程。
在這節課,我改變了傳統的傳授式教學的方式,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采用了“學生閱讀——啟發——獨立思考——討論——提升”的教學方式,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 分析教材
教材是新課程標準的載體,是實現課程目標、實施教學的重要資源,教師不但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開發者。教師對教材的正確認識與合理使用是新課程改革順利實施的重要保障。與新課標配套的教材很多,但無論哪一種版本對新課標的解讀都是一樣的。老師在應用教材時,一方面要把握好教材的設計理念,另一方面要把握好教材的知識結構。
事實上,教師只要把握了課程標準,也就明白了新教材的設計理念,關鍵是要詳細分析自己手頭上所使用的教材。教師可以通過網絡,就所用版本的整套教材進行整體了解,然后再對高一的教材內容進行詳細解讀、分析,清楚哪些知識需要螺旋上升,哪些知識需要一步到位,哪些知識初中學生已經學過,哪些知識屬于學生的全新領域,哪些知識學生學得較淺顯而高中又需要熟練掌握等,在掌握了這些的基礎上,教師寫出第一章的教學設計。
在教材發生改變的情況下,課堂教學也要發生相應的改變。由以老師講為主、學生聽為輔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模式。當然這種轉變也是一個逐步探索的過程,需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完善。課堂教學要有計劃性,既要有學科的大計劃,也要有教師自己的小計劃,每位老師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要根據自己的班級特點,進一步調整教學過程,計劃好每一堂課的細節,做到既有大學科的特點,又有自己的特色。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