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標提倡自主探究性學習,是以學生作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探究能力,實現自主學習的一種方式。筆者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對強化探究式學習,優化初中數學教學闡述了自己的見解。
【關鍵詞】初中數學 探究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2-0133-01
在當前初中數學新課程改革的熱潮中,探究性學習已成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必然選擇,其作為一種非常有效的學習方法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關注和越來越廣泛的應用。探究式學習能開啟學生心智,開發并拓展學生的創新思維,還可以優化數學教學過程,提升初中數學教學效率。
一 立足情境,激發探究欲
立足情境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探究欲望,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初中學生多數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初中數學教師充分抓住這一特質,有助于教學活動的開展。教師可在教學中設置恰當的情境,以引起他們的探究欲。學生的學習欲望對于學習動力有著直接的影響,只有學生具備了較強的學習欲望,才會有學習主動性,才會進行自主探究學習。
如在“圖形的相似”一章中,講解相似三角形時可以先復習全等三角形的知識,設置問題引入相似三角形;在講解“走進圓形世界”一章時,在講解圓與圓的位置關系時,可以先復習圓與線的位置關系來設置情境,引出主題。
初中數學教學要想順利開展,教師就必須傾聽學生的心聲,了解學生的興趣所在。教師在認識學情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指導學生的學習,確定指導的計劃,讓學生們逐漸接近學習的目標。
二 自主探究,培養創新能力
傳統的教學課堂可謂是教師的“獨角戲”,教師往往只是單方面地向學生灌輸課本知識,與學生沒有過多的互動和交流,存在學生積極性不高、教學質量較低、教學效率不高等問題。新課標提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探究性學習,提倡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尤其是在數學的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先讓學生明晰教學目標,引導其發現問題,并通過探究來解決遇到的疑難問題。
如在“平面圖形的認識”一章中,在講到圖形認識時老師可引導學生自己動手準備圖形版,來直觀地認識各種圖形的特點以及進行面積的推導和計算。這種學生動手動腦、參與其中的探究學習,可讓學生便捷地掌握知識點。
探究性學習中教師要充分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學生的自主性激發出來,適當放手,讓他們自己去嘗試完成學習目標。
三 實踐探究,培養合作能力
初中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許多初中數學知識都體現在日常的生活中,與生活常識聯系十分密切。所以,初中數學教師在初中數學活動中,可以將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將其作為教學素材,以使學生更扎實地進行知識的掌握。教學素材的選擇可以學生能接觸到的生活現象為準,選學生感興趣的部分,以此作為教學案例,引導學生到實際生活中進行數學知識的探究和進一步掌握。
如在教學“弧形和扇形面積”一課中,教師可巧妙借助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去引導學生進行實踐探究。例如生活中很多工具的設計、火車軌道轉彎處的設計、公路甚至水利水電的設計等都與弧形和扇形有關聯,這些問題的處理都離不開數學課程的學習。
將初中數學知識與生活相聯系,不僅可以深化初中數學的教學成果,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以及將理論應用于實踐的習慣,進而促進學生在實踐中的探索及創新。
四 自我評價,正確認知自我
探究性學習不僅要確立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也要確定學生在教學評價中的主體地位。教師應合理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學生參與的評價活動不僅是一個簡單的評價過程,更是一個自我提高的過程。學生在進行自我評價時,可用多樣化但適合自己的標準去衡量自己的學習成效,以便順利地發現自己學習過程中的優點與不足。
如在“三角形中位線”這一課時后,學生可以自主選擇難度稍小、適中、較大的題目進行解答來自我測試,然后按照標準嚴格給自己打分,這樣學生對問題的認識可以從感性上升為理性,進而進行自我評價,發現不足,解決問題。
學生對自己的探究學習活動進行評價,批判或肯定自己。自己發現的問題不僅會讓學生更有動力去進行自我提高,還可以促進學生客觀、科學地審視自己的行為。
五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將探究性教學應用于初中數學教學中能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從而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發展。初中數學教師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應進一步加強對探究式學習方式的重視,針對學生自身的特點,對該教育模式不斷完善和創新,以切實促進初中學生數學學習成效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萬雨.“探究式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科教文匯(上旬刊),2008(7):105
[2]伍小華.淺議新課標下的初中數學探究式教學[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2(10)
[3]穆秀明.淺談探究式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3(10):69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