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以來,物理實驗越來越得到教師的重視。但是,有的時候物理實驗中會存在一些誤區。本文針對高中物理實驗中存在的問題,為了提高物理實驗的成效提出具體的對策。
一 高中物理實驗的重要性
物理實驗是一個動手動腦的過程,是物理學科的靈魂,在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能夠幫助學生更快地掌握基礎知識,創新思維,激發對物理學科的興趣,提升綜合能力。學生通過實驗對物理學科感興趣能促進他們主動探索物理學的奧秘。例如有些知識點通過教師講解,學生還是感到模棱兩可,這個時候實驗就顯得尤為重要。實驗本身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滿足學生的好奇心,許多學生通過觀察實驗過程,在實驗中積極思考,就能明白老師所講的內容。近期筆者通過對高考試題的分析,發現高中物理實驗試題在試卷中占的比例相對較大,高中物理實驗分布零散、不系統,許多學生的動手能力較差,再加上很多教師對實驗不夠重視,導致試卷中實驗試題的得分率較低。因此,教師一定要重視高中物理實驗。
二 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的現狀
1.重視實驗的結論,輕視實驗的過程
教師受傳統教學方法的影響,對實驗不太重視,許多教師都因課堂時間有限,自己操作實驗讓學生觀看,迅速地做完整個實驗,得出結論,這樣教學效果是非常不明顯的。首先,過程太快,學生還沒有觀察好,還沒來得及思考,整個過程就結束了,學生很難發現問題,過程很枯燥,學生對它失去興趣,慢慢就輕視實驗。其次,坐在后面的學生根本就沒看清楚演示的實驗,何談觀察,何談思考,又怎能完全明白老師所講的內容。很多教師都把實驗當成一種形式,認為上課的時候把實驗給學生演示一遍就行,甚至有些教師感覺太麻煩,感覺實驗占用了理論知識的課堂,認為學生只要把理論知識學好,把結論背下來,成績就能提高。其實單獨的機械化操作,只是對物理實驗的應付。如果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能夠嘗試各種方法來探究實驗結論,對老師所提出的問題進行實驗設計,從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探索問題,得出結論,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所以教師要重視實驗過程。
2.以多媒體展示、做試題、背試題代替實驗
實驗是物理學的靈魂,物理學的許多內容結論都是靠實驗得出來的。學生親自動手得出結論,印象會很深刻,理解會很透徹。現在由于多媒體技術的迅速發展,各種實驗都可以通過多媒體完全展示出來,不少教師為了省事,基本用多媒體取代了動手操作。但是多媒體展示的實驗過于完美,現實中無法達到那樣的效果,這樣會模糊學生的視野,影響學生的判斷力,不能讓學生信服,阻礙了學生對大自然的探索能力。不少教師還善于出實驗試題給學生做,他們對實驗進行系統的整理,編出大量的試題,這給學生增加了沉重的負擔。學生形成了牢固的概念,只要會做實驗題得高分就行,做不做實驗都無所謂。他們采取背的方式來對待實驗,由于長時間對實驗的不重視,學生偶爾做實驗時顯得非常生疏,他們的實驗報告基本都是采取背的形式默寫出來的,有的學生直接就是抄襲別人的實驗報告,這就阻礙了學生能力的發展。
三 針對當前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現狀的對策
1.改變原有的教學觀念,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
陳舊的教學模式已經不適合當今時代的發展,首先要改變教師根深蒂固的觀念,教師的思想轉變了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教師不應急功近利只注重學生成績的提高,而不注重學生未來的發展,如果只注重學生成績的提高,那么物理實驗過程就會被拋棄,實驗結果就會被加強,這些舊的教學觀念是不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師應注重實驗的過程,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不但樹立了自信,提高了興趣,還拓展了思維能力。比如“打點計時器測算速度”的實驗,我們應反復實驗過程,來測算小車的加速度,這樣得出的結論,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重視學生親自動手操作
眼看千遍不如手做一遍,看的次數再多,自己不動手都是浮云,題目做得再多那也是在背誦科學家得出的結論,完全不能讓學生有深刻的理解,只能死記硬背。別人做的都是別人對物理知識的感受,自己做了才會有自己的感受、自己的見解。學生自己操作會有一種責任感、使命感,而且學生本身對實驗就有一種好奇心理,帶著這種心理,他們會主動探索,反復討論,積極配合,最終得出結論。這樣學生們會有很大的成就感,無形中也給學生增加了自信,讓他們更有信心學習物理。比如以測“重力加速度”為例,根據加速度的相關信息學生們自己設計實驗方案,可以一個人一組或者幾個人一組一起討論,有的利用小球自由落體來測定加速度,有的使用物體平拋的方法來測定等,通過這個實驗,學生們對重力加速度便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時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總之,在物理實驗中,教師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不斷地改變物理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的科學涵養和綜合能力。要注重學生親自動手的能力培養,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善于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驗在物理教學中有著不可代替的作用,教師不能因為麻煩而選擇其他簡便方法,當然我們也要具體情況具體對待,靈活應用。
〔責任編輯:龐遠燕〕